一种钢架节能房屋建筑的抗震基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651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房屋抗震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钢架节能房屋建筑的抗震基座结构,包括上基座,上基座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层,第一支撑层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上基座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上承重层,上承重层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层,上承重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承重层,下承重层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层,下承重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基座,下基座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层和支撑柱,配合第二支撑层和减震件,使得该装置能吸收地震带来的震动,减少了上层房屋建筑受到的损坏,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A seismic base structure of steel frame energy-saving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架节能房屋建筑的抗震基座结构
本技术涉及房屋抗震
,具体涉及了一种钢架节能房屋建筑的抗震基座结构。
技术介绍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烈程度,是衡量某次地震对一定地点影响程度的一种度量,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响破坏越大的地区,烈度越高,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烈度的大小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等。在遭遇地震的时候,房屋建筑会因为地震的破坏力产生严重的损坏,因此现在很多的房屋建筑会在建造时,会在打地基时增加抗震结构,从而减小上层的房屋建筑受到的损坏,但是现有的抗震结构大都较为复杂,施工难度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抗震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一种新型抗震基座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钢架节能房屋建筑的抗震基座结构,具备结构简单,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架节能房屋建筑的抗震基座结构,包括上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座(1)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层(2),所述第一支撑层(2)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上基座(1)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上承重层(4),所述上承重层(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层(5),所述上承重层(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8),所述支撑杆(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9),所述支撑杆(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承重层(16),所述下承重层(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层(17),所述下承重层(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基座(13),所述下基座(13)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层(14),所述第二支撑层(1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架节能房屋建筑的抗震基座结构,包括上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座(1)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层(2),所述第一支撑层(2)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上基座(1)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上承重层(4),所述上承重层(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层(5),所述上承重层(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8),所述支撑杆(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9),所述支撑杆(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承重层(16),所述下承重层(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层(17),所述下承重层(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基座(13),所述下基座(13)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层(14),所述第二支撑层(14)内部固定连接有减震件(15),所述上基座(1)与下基座(13)之间固定连接有竖杆(6),所述竖杆(6)为两个,两个所述竖杆(6)以上基座(1)的中央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竖杆(6)相对一侧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弹簧(9),所述第一弹簧(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背向滑槽(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联动杆(11),所述联动杆(11)远离滑块(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吴贻诚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集酷建筑模块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