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伺服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647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伺服驱动器,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固定有后盖,且底座顶部的另一侧固定有前盖,所述后盖和前盖的顶端设置有顶盖,所述后盖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数据处理器、温度传感器和存储器的输出端均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无线信号收发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三滑块、第三滑槽和第一滑块,使得第一滑槽与第三滑块连接,实现后盖、前盖、顶盖以及底座的组合,而第三滑槽和第一滑块连接,方便架体的拆卸安装,综上所述,方便装置的拆卸,当装置内部出现故障时,利于装置的检修。

A new type of intelligent servo d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智能伺服驱动器
本技术涉及智能装备驱动控制
,具体为一种新型智能伺服驱动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智能设备不断被生产应用,而在此类智能产品应用中伺服驱动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1、传统的此类装置多为通过螺栓进行组装固定,当装置出现故障时,不便于装置的快速检修,使用不便;2、传统的此类装置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热,若不及时散热,大大降低了装置内部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3、传统的此类装置内部的空间无法调节,且会因电子元件的大小不同,使得装置内部空间不够规整;4、传统的此类装置多为在装置的底座上设置有橡胶垫片实现装置的减震,但此种减震方式效果较差,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智能伺服驱动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于检修、散热效果差、无法调节装置内部空间以及减震性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智能伺服驱动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智能伺服驱动器,包括后盖(3)、底座(5)、顶盖(6)、架体(9)和前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顶部的一侧固定有后盖(3),且底座(5)顶部的另一侧固定有前盖(10),所述后盖(3)和前盖(10)的顶端设置有顶盖(6),所述后盖(3)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散热风扇(22),所述前盖(10)的正面安装有控制面板(23),所述底座(5)的顶端和顶盖(6)的底端皆均匀固定有缓冲弹簧(1),且缓冲弹簧(1)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之间固定有架体(9),且架体(9)的一端安装有把手(4),所述架体(9)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横板(14),所述架体(9)的内部从左至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伺服驱动器,包括后盖(3)、底座(5)、顶盖(6)、架体(9)和前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顶部的一侧固定有后盖(3),且底座(5)顶部的另一侧固定有前盖(10),所述后盖(3)和前盖(10)的顶端设置有顶盖(6),所述后盖(3)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散热风扇(22),所述前盖(10)的正面安装有控制面板(23),所述底座(5)的顶端和顶盖(6)的底端皆均匀固定有缓冲弹簧(1),且缓冲弹簧(1)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之间固定有架体(9),且架体(9)的一端安装有把手(4),所述架体(9)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横板(14),所述架体(9)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电流检测器(11)、温度传感器(13)、数据处理器(12)、单片机(17)、存储器(16)和无线信号收发模块(18),所述电流检测器(1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数据处理器(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12)、温度传感器(13)和存储器(16)的输出端均通过导线与单片机(1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单片机(1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无线信号收发模块(1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伺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合智益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