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板与预制柱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625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预制板与预制柱的连接结构,涉及建筑结构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预制板和预制柱,所述预制板开设有浇筑孔,浇筑孔为通孔;浇筑孔的孔壁向孔内伸出有第一钢筋;所述预制柱与预制板相抵并将浇筑孔的一个孔口封堵,预制柱向浇筑孔内伸出有第二钢筋,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被绑扎在一起;浇筑孔内填充满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预制柱和预制板的连接更加牢靠。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precast slab and precast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板与预制柱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板与预制柱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成本,很多建筑都使用预制件建造。目前,装配式的预制件连接通常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各个预制件为独立的整体,虽然其自身能够保证质量,但是预制件的连接质量的好坏,同样是影响建筑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板与预制柱的连接结构,其能够使预制柱和预制板的连接更加牢靠。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预制板与预制柱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板和预制柱,所述预制板开设有浇筑孔,浇筑孔为通孔;浇筑孔的孔壁向孔内伸出有第一钢筋;所述预制柱与预制板相抵并将浇筑孔的一个孔口封堵,预制柱向浇筑孔内伸出有第二钢筋,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被绑扎在一起;浇筑孔内填充满混凝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化后的混凝土能够充分把持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将预制板和预制柱牢靠的连接在一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浇筑孔的孔壁向背离所述预制柱的一端逐渐收缩,并形成第一倾斜壁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能够保证在浇筑孔内的混凝土振捣充分的基础上,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浇筑孔的孔壁向靠近所述预制柱的一端逐渐收缩,并形成第二倾斜壁面;在第一倾斜壁面与第二倾斜壁面之间形成平直壁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筑孔内的混凝土固化之后,还能够依靠其自身结构限制预制板与预制柱的分离,使预制板与预制柱的连接更加牢靠。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浇筑孔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倾斜壁面的长度为浇筑孔的孔长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二倾斜壁面的长度为浇筑孔的孔长的三分之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倾斜壁面与第二倾斜壁面在浇筑孔内的分布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倾斜壁面与所述浇筑孔的轴线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倾斜壁面与所述浇筑孔的轴线夹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浇筑孔朝向预制柱的孔口面积不会太小,确保浇筑孔内的混凝土与预制柱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同时还能够减少浇筑孔朝向预制柱的孔口边沿的应力集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柱向所述浇筑孔内伸出有第三钢筋,第三钢筋相对所述第二钢筋倾斜设置并且与第二钢筋绑扎在一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孔内的混凝土固化之后,除了能够把持第二钢筋之外,还能够把持住第三钢筋,故而增加了固化的混凝土与预制柱连接的稳定性,并且由于第三钢筋倾斜设置,所以固化的混凝土与预制柱的连接处承受不同方向力的能力更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钢筋从所述平直壁面伸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预制板在第一钢筋伸出位置处的混凝土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在浇筑孔内固化后的混凝土能够充分把持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将预制板和预制柱牢靠的连接在一起;2.第一倾斜壁面在能够保证在浇筑孔内的混凝土振捣充分的基础上,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3.第二倾斜壁面使固化的混凝土依靠其自身结构限制预制板与预制柱的分离,使预制板与预制柱的连接更加牢靠;4.第三钢筋除了能够增加固化的混凝土与预制柱连接的稳定性之外,还能够使二者连接处承受不同方向力的能力更强。附图说明图1是预制板与预制柱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图1中浇筑孔处的剖视图;图3是预制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预制板在浇筑孔处的剖视图。图中,1、预制板;11、浇筑孔;111、第一倾斜壁面;112、平直壁面;113、第二倾斜壁面;12、第一钢筋;2、预制柱;21、第二钢筋;22、第三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板1与预制柱2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板1与预制柱2。预制板1上开设有浇筑孔11,浇筑孔11为通孔。预制柱2抵触预制板1并且将浇筑孔11的一个孔口封堵。如图2和图4所示,浇筑孔11的孔壁向背离预制柱2的一端逐渐收缩,并形成第一倾斜壁面111;浇筑孔11的孔壁向靠近所述预制柱2的一端逐渐收缩,并形成第二倾斜壁面113;在第一倾斜壁面111与第二倾斜壁面113之间形成平直壁面112。在平直壁面112向孔内伸出有第一钢筋12。在浇筑孔11的轴线方向上,第一倾斜壁面111的长度为浇筑孔11的孔长的三分之一,第二倾斜壁面113的长度为浇筑孔11的孔长的三分之一。第二倾斜壁面113与浇筑孔11的轴线小于第一倾斜壁面111与浇筑孔11的轴线夹角。如图2和图3所示,预制柱2向浇筑孔11内伸出有第二钢筋21和第三钢筋22。第二钢筋21沿浇筑孔11的轴线方向设置但不从浇筑孔11伸出。第一钢筋12与第二钢筋21通过钢丝绑扎在一起。第三钢筋22相对第二钢筋21倾斜设置并且使第二钢筋21与第三钢筋22绑扎在一起。在浇筑孔11内填充满混凝土,混凝土固化之后会充分把持住第一钢筋12、第二钢筋21以及第三钢筋22接触,使预制柱2与预制板1牢靠的连接。第一倾斜壁面111在能够保证在浇筑孔11内的混凝土振捣充分的基础上,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第二倾斜壁面113使固化的混凝土依靠其自身结构限制预制板1与预制柱2的分离,使预制板1与预制柱2的连接更加牢靠;第三钢筋22除了能够增加固化的混凝土与预制柱2连接的稳定性之外,还能够使预制板1与预制柱2的连接处承受不同方向力的能力更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板与预制柱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板(1)和预制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开设有浇筑孔(11),浇筑孔(11)为通孔;浇筑孔(11)的孔壁向孔内伸出有第一钢筋(12);所述预制柱(2)与预制板(1)相抵并将浇筑孔(11)的一个孔口封堵,预制柱(2)向浇筑孔(11)内伸出有第二钢筋(21),第一钢筋(12)与第二钢筋(21)被绑扎在一起;浇筑孔(11)内填充满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板与预制柱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板(1)和预制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开设有浇筑孔(11),浇筑孔(11)为通孔;浇筑孔(11)的孔壁向孔内伸出有第一钢筋(12);所述预制柱(2)与预制板(1)相抵并将浇筑孔(11)的一个孔口封堵,预制柱(2)向浇筑孔(11)内伸出有第二钢筋(21),第一钢筋(12)与第二钢筋(21)被绑扎在一起;浇筑孔(11)内填充满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与预制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孔(11)的孔壁向背离所述预制柱(2)的一端逐渐收缩,并形成第一倾斜壁面(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板与预制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孔(11)的孔壁向靠近所述预制柱(2)的一端逐渐收缩,并形成第二倾斜壁面(113);在第一倾斜壁面(111)与第二倾斜壁面(113)之间形成平直壁面(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福刘振明李永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致远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