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组合钢板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478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组合钢板桩,涉及土木工程领域,解决了钢板桩除在连接处的注浆管中能够注浆以外,无法在不降低钢板桩强度的前提下,对钢板桩桩体的其它位置进行注浆的问题,其包括第一钢板桩和第二钢板桩,第一钢板桩包括第一钢板桩主体和与其一体成型的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一锁口部,第二钢板桩包括第二钢板桩主体和与其一体成型的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二锁口部,两钢板桩主体均为一体成型的双层结构,两钢板桩主体的双层之间分别形成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第一锁口部注浆管,第二锁口部包括供注浆管插入的开口环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不降低钢板桩抗弯强度的前提下,同时对钢板桩之间连接处位置和钢板桩桩体位置进行注浆的效果。

A new type of composite steel sheet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组合钢板桩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组合钢板桩。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坑深度也在不断加大,深基坑围护的安全性、经济合理性也越发显得重要。在深基坑围护领域,传统钢筋混泥土灌注桩或者钢筋混泥土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由于存在泥浆污染,造价较高,施工工期较长等缺点,正在逐渐被各种新型围护结构和技术所代替。钢板桩的主要应用是在开挖地和周围建筑之间创建一个临时或永久性屏障,如岸壁、挡土墙、隧道和地下停车场。钢板桩也非常适合临时挖掘工作,如基坑的防水隔墙。在中国,地连墙是建设挡土墙的首选方法。相对于地连墙来说,钢板桩墙是一种临时结构。这种临时方案很适合当代趋势,如减少混泥土、膨润土泥浆和钢筋笼。在实践中,建地连墙的材料常常除挡土外并没有别的功能,而在项目结束之后很难拆除。但钢板桩却容易拔出,并在新的工地再用。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52958,公告日2016年4月13日,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一种新型组合钢板桩,该申请公开了一种能有效控制拔桩后基坑变形的新型钢板桩,其主要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H型钢板桩和U型钢板桩,H型钢板桩和U型钢板桩依次交替连接,U型钢板桩的两侧边分别与相邻的H型钢板桩的对应侧边连接,并于其中一个连接侧边上固定有注浆管,在另一连接侧边上固定有能锁扣在所述注浆管外的C型套管。上述方案中通过注浆管和套设在注浆管外的C型套管,可实现在钢板桩拔除的过程中进行注浆、填补桩孔孔洞及加固地下室回填土体,但此装置注浆的位置只局限于注浆管处,无法在钢板桩桩体的其它位置进行注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钢板桩主体部分包括注浆管处注浆的新型组合钢板桩。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组合钢板桩,包括第一钢板桩和第二钢板桩,所述第一钢板桩包括第一钢板桩主体和与其一体成型的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一锁口部,所述第二钢板桩包括第二钢板桩主体和与其一体成型的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二锁口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桩主体和第二钢板桩主体均为一体成型的双层结构,且两钢板桩主体的双层之间分别形成有由第一钢板桩主体或第二钢板桩主体的上端延伸至第一钢板桩主体或第二钢板桩主体的下端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拔桩的过程中,可通过钢板桩主体中的通槽进行注浆或回填土或沙子,避免拔出后在原地留下土质密实不够的现象或空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槽中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固定连接于第一钢板桩主体两层的第一竖板,所述第二通槽中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固定连接于第二钢板桩主体两层的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由第一钢板桩主体的上端面延伸至第一钢板桩主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二竖板由第二钢板桩主体的上端面延伸至第二钢板桩主体的下端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板可增强钢板桩挡水面受力方向的抗弯强度,在节约材料的同时可得到与实心板等同甚至更强的抗弯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一钢板桩主体一体成型,且数量为若干,均布在第一通槽内,所述第二竖板与第二钢板桩主体一体成型,且数量为若干,均布在第二通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加强第一钢板桩和第二钢板桩于挡水面受力方向的抗弯强度,提高钢板桩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锁口部包括第一连接块和与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的注浆管,所述第二锁口部包括第二连接块和与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并供注浆管插入开口环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口环形槽和与环形槽相配合的注浆管可实现锁扣结合处的迷宫式密封,同时注浆管的设置可实现在拔桩的过程中注浆管处也能进行回填土、填沙或注浆,进一步使土层保持密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口环形槽的开口朝背离挡水面的一端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缝隙方向与水流渗透的方向相反,可进一步的阻止水通过连接处的缝隙中流过,提高钢板桩的隔水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钢板桩主体中间部分设置为没有下底边的等腰梯形状,且两腰边的长度小于上底边的长度,第一钢板桩主体的两侧部分则设置为与两腰边远离上底边一端固定连接的,且与上底边平行的第一翼板,第一锁口部位于第一翼板远离腰边的一端;所述第二钢板桩主体与第一钢板桩主体结构相同,第二钢板桩主体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第二翼板,所述第二锁口部位于第二翼板远离腰边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减小两腰的长度,增加上底边的长度,可使增大单一钢板桩所挡水或挡土的面积,减低钢板桩的使用数量,节省施工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钢板桩和第二钢板桩的板材厚度为5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常规的钢板桩,降低了钢板桩的厚度,使在强度足够的前提下,节省了钢板桩的材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间隙宽度大于1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保证在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中能顺利的回填土、沙子或灌浆。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使钢板桩在拔出的过程中不仅可在连接处进行回填土、填沙或灌浆,同时还可在钢板桩体的位置进行填土、填沙或灌浆;2.在不降低钢板桩各项力学强度指标的前提下,可节约钢板桩的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钢板桩;11、第一钢板桩主体;111、第一翼板;12、第一锁口部;121、第一连接块;122、注浆管;13、第一通槽;14、第一竖板;2、第二钢板桩;21、第二钢板桩主体;211、第二翼板;22、第二锁口部;221、第二连接块;222、开口环形槽;23、第二通槽;24、第二竖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组合钢板,包括第一钢板桩1和第二钢板桩2,第一钢板桩1和第二钢板桩2的板材厚度为5mm。第一钢板桩1包括第一钢板桩1主体和与其一体成型的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一锁口部12,第二钢板桩2包括第二钢板桩2主体和与其一体成型的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二锁口部22。第一钢板桩1主体中间部分设置为没有下底边的等腰梯形状,且两腰边的长度小于上底边的长度,第一钢板桩1主体的两侧部分则设置为与两腰边远离上底边一端固定连接的,且与上底边平行的第一翼板111,第一锁口部12位于第一翼板111远离腰边的一端,所述第二钢板桩2主体与第一钢板桩1主体结构相同,第二钢板桩2主体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第二翼板211,所述第二锁口部22位于第二翼板211远离腰边的一端。参照图1,所述第一钢板桩1主体和第二钢板桩2主体均为一体成型的双层结构,且两钢板桩主体的双层之间分别形成有由第一钢板桩1主体或第二钢板桩2主体的上端延伸至第一钢板桩1主体或第二钢板桩2主体的下端的第一通槽13和第二通槽23,第一通槽13和第二通槽23的间隙宽度大于10mm。所述第一通槽13中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固定连接于第一钢板桩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组合钢板桩,包括第一钢板桩(1)和第二钢板桩(2),所述第一钢板桩(1)包括第一钢板桩(1)主体和与其一体成型且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一锁口部(12),所述第二钢板桩(2)包括第二钢板桩(2)主体和与其一体成型且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二锁口部(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桩(1)主体和第二钢板桩(2)主体均为一体成型的双层结构,且两钢板桩主体的双层之间分别形成有由第一钢板桩(1)主体或第二钢板桩(2)主体的上端延伸至第一钢板桩(1)主体或第二钢板桩(2)主体的下端的第一通槽(13)和第二通槽(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组合钢板桩,包括第一钢板桩(1)和第二钢板桩(2),所述第一钢板桩(1)包括第一钢板桩(1)主体和与其一体成型且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一锁口部(12),所述第二钢板桩(2)包括第二钢板桩(2)主体和与其一体成型且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二锁口部(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桩(1)主体和第二钢板桩(2)主体均为一体成型的双层结构,且两钢板桩主体的双层之间分别形成有由第一钢板桩(1)主体或第二钢板桩(2)主体的上端延伸至第一钢板桩(1)主体或第二钢板桩(2)主体的下端的第一通槽(13)和第二通槽(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槽(13)中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固定连接于第一钢板桩(1)主体两层的第一竖板(14),所述第二通槽(23)中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固定连接于第二钢板桩(2)主体两层的第二竖板(24),所述第一竖板(14)由第一钢板桩(1)主体的上端面延伸至第一钢板桩(1)主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二竖板(24)由第二钢板桩(2)主体的上端面延伸至第二钢板桩(2)主体的下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14)与第一钢板桩(1)主体一体成型,且数量为若干,均布在第一通槽(13)内,所述第二竖板(24)与第二钢板桩(2)主体一体成型,且数量为若干,均布在第二通槽(23)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耀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建安桩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