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充电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割草机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智能设备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智能割草机、智能吸尘器、智能扫地机等。这类智能机器人为了适应大面积的作业区域,在机器人的作业区域内通常配备与机器人相配套的充电站,智能机器人可在充电站处进行充电待命,需要进行作业时,智能机器人在电池包电力支持下自动驶离充电站对作业区域进行地图绘制、路线规划并完成后作业。但是在智能设备的充电口与充电站的充电座进行对接时,由于定位误差或者充电口的结构不合理,则可能会出现充电装置上充电端子与机器人上的充电端子接触不稳定,导致产生额外热量及电能源的损耗;机器人在自动返回充电装置充电时,机器人上的充电端子与充电装置上的充电端子对接困难;在充电过程中,机器人上的充电端子从充电装置上的充电端子意外脱落,无法正常充电。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充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装置,避免对接困难、接触不稳定以及意外脱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充电组件和与其相适配的第二充电组件,所述第一充电组件和所述第二充电组件均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充电组件内部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第一弹性端子组件和第二弹性端子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端子组件包括第一弹性端子,所述第二弹性端子组件包括第二弹性端子,所述第一弹性端子和所述第二弹性端子之间形成内嵌空间,所述第一充电组件的一侧设有锥形口,所述锥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装置,应用于智能割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充电组件和与其相适配的第二充电组件,所述第一充电组件和所述第二充电组件均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充电组件内部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第一弹性端子组件和第二弹性端子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端子组件包括第一弹性端子,所述第二弹性端子组件包括第二弹性端子,所述第一弹性端子和所述第二弹性端子之间形成内嵌空间,所述第一充电组件的一侧设有锥形口,所述锥形口与所述内嵌空间相通,所述第二充电组件的一侧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设有第三弹性端子和第四弹性端子,所述第三弹性端子和所述第四弹性端子上分别设有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所述凸出部用于从所述锥形口插入所述内嵌空间,以使所述第一弹性端子和所述第二弹性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三弹性端子和所述第四弹性端子弹性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应用于智能割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充电组件和与其相适配的第二充电组件,所述第一充电组件和所述第二充电组件均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充电组件内部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第一弹性端子组件和第二弹性端子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端子组件包括第一弹性端子,所述第二弹性端子组件包括第二弹性端子,所述第一弹性端子和所述第二弹性端子之间形成内嵌空间,所述第一充电组件的一侧设有锥形口,所述锥形口与所述内嵌空间相通,所述第二充电组件的一侧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设有第三弹性端子和第四弹性端子,所述第三弹性端子和所述第四弹性端子上分别设有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所述凸出部用于从所述锥形口插入所述内嵌空间,以使所述第一弹性端子和所述第二弹性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三弹性端子和所述第四弹性端子弹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端子、所述第二弹性端子、所述第三弹性端子和所述第四弹性端子均为弯折的金属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第一初始接触部和第一充电接触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通过所述第一初始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端子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第二初始接触部和第二充电接触部,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通过所述第二初始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第一初始接触部和第一充电接触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通过所述第一初始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端子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第二初始接触部和第二充电接触部,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通过所述第二初始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之间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初始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初始接触部之间的角度,所述第一初始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初始接触部之间的角度小于所述锥形口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第一初始接触部和第一充电接触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通过所述第一初始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端子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第二初始接触部和第二充电接触部,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通过所述第二初始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还包括第一弯折尾部,所述第一弯折尾部与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还包括第二弯折尾部,所述第二弯折尾部与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连接,且所述第一弯折尾部和所述第二弯折尾部均背向于所述内嵌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金,高杰,李汪浩,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