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引线与电缆线连接处的绝缘结构,包括绝缘子,所述绝缘子内沿轴向设置为容纳腔,所述绝缘子容纳腔的上端设有铸成一体的金属接线柱,所述金属接线柱部分伸出所述绝缘子的上端面,所述金属接线柱的上端连接有电缆线,所述金属接线柱的下端连接有电机引线,所述金属接线柱与所述电缆线接线处设有护套盒,所述金属接线柱与护套盒的空隙之间填充有覆盖所述金属接线柱的绝缘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机引线与电缆线连接处的绝缘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水汽和热量在护套盒内累积,大大提高了电机引线与电缆线连接处的防水性能,散热性能,相地、相间的绝缘性能,降低故障发生率。
An insulation structure at the connection of motor lead and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引线与电缆线连接处的绝缘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力系统防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引线与电缆线连接处的绝缘结构。
技术介绍
高压电机作为火电、炼化、冶金等生产行业重要的机械动力来源,安装数量大,所处运行环境复杂,电机的可靠运行对生产线的连续作业能力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为了电机引线与电缆连接处能够有效地达到相间隔离的目的,在电机引线和电缆连接处设置有穿心式绝缘子,电机引线与穿心绝缘子中心的导电杆连接,穿心绝缘子的顶部设置有接线柱和配套金具,外部电缆线通过接线柱与电机引线电连接。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穿心绝缘子顶部的配套金具,以及其与接线柱与外部电缆线的连接处,在长期的运行中由于恶劣环境的侵蚀以及异物或其他导电物质的搭接,都有可能会引起相间的短路,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采用在穿心绝缘子顶部采用护套盒来减少污染物的带来的相间短路问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机开启或停运时内部温度不同及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电机内外存在气压差,易产生呼吸效应,外界水汽随空气进入护套盒及电机腔体内,产生凝露,导致电机绝缘事故。当前很多电机内部装设有加热装置,对缓解呼吸效应及凝露问题有较大帮助,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加长,水汽累积后对护套盒的影响急剧增大。业内已发生多起因护套盒凝露及沾污造成相地短路故障,导致护套盒爆炸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引线与电缆线连接处的绝缘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绝缘结构包覆性差,导致绝缘性能下降及不稳定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机引线与电缆线连接处的绝缘结构,包括绝缘子,所述绝缘子内沿轴向设置为容纳腔,所述绝缘子容纳腔的上端设有铸成一体的金属接线柱,所述金属接线柱部分伸出所述绝缘子的上端面,所述金属接线柱的上端连接有电缆线,所述金属接线柱的下端连接有电机引线,所述金属接线柱与所述电缆线接线处设有护套盒,所述金属接线柱与护套盒的空隙之间填充有覆盖所述金属接线柱的绝缘胶。优选地,其中所述护套盒包括横向截面呈圆筒状且一端开口的护套盒本体,所述护套盒本体内设置有能套装在所述金属接线柱的空腔,所述护套盒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电缆线出孔,所述护套盒本体与电缆线出孔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开口,于所述开口处向外设置有相对应的锁边。优选地,其中所述锁边设置成锯齿条纹,两个所述锁边的锯齿条纹可相互扣合。优选地,其中还包括橡胶铆钉,所述锁边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橡胶铆钉相匹配的锁孔。优选地,其中一所述锁边设置成横截面呈T字状的凸起,另一所述锁边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横截面呈U字状的凹槽。优选地,其中所述绝缘胶由可揉捏成任意形状的软性塑胶材料构成。优选地,其中所述护套盒本体和锁边均由绝缘塑胶材料构成。优选地,其中所述护套盒本体和锁边均由有机硅材料构成。优选地,其中所述护套盒本体和锁边均由有机硅氟材料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机引线与电缆线连接处的绝缘结构,包括绝缘子,所述绝缘子内沿轴向设置为容纳腔,所述绝缘子容纳腔的上端设有铸成一体的金属接线柱,所述金属接线柱部分伸出所述绝缘子的上端面,所述金属接线柱的上端连接有电缆线,所述金属接线柱的下端连接有电机引线,所述金属接线柱与所述电缆线接线处设有护套盒,所述金属接线柱与护套盒的空隙之间填充有覆盖所述金属接线柱的绝缘胶;具体使用时,首先,将电缆线、电缆线上的夹具(金具)卸下,将护套盒沿金属接线柱安装至金属接线柱的根部(与绝缘子的上端面贴合),然后在该护套盒与金属接线柱的空隙处填充绝缘胶,直至将该金属接线柱的完全被绝缘胶充满覆盖,最后将电缆线和电缆线上的夹具归位安装,即可。该绝缘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水汽和热量在护套盒内累积,大大提高了电机引线与电缆线连接处的防水性能,散热性能,相地、相间的绝缘性能,降低故障发生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绝缘结构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绝缘结构中的护套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引线与电缆线连接处的绝缘结构,包括绝缘子1,所述绝缘子1内沿轴向设置为容纳腔,在绝缘子1容纳腔的上端设有铸成一体的金属接线柱2,金属接线柱2部分伸出绝缘子1的上端面,金属接线柱1的上端连接有电缆线3,金属接线柱2的下端连接有电机引线4,金属接线柱2与电缆线3接线处设有护套盒5,金属接线柱2与护套盒5的空隙之间填充有覆盖金属接线柱2的绝缘胶6。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为,其中护套盒5包括横向截面呈圆筒状且一端开口的护套盒本体51,护套盒本体51内设置有能套装在金属接线柱2的空腔,护套盒本体51的侧壁上设置有电缆线出孔52,护套盒本体51与电缆线出孔52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开口,于开口处向外设置有相对应的锁边53。具体使用时,首先,将电缆线、电缆线夹具(金具)卸下;将护套盒5未开口的一端根据实际使用过程中金属接线柱2的大小开设一与该金属接线柱2的直径相匹配的孔洞,然后将该护套盒5开设有与金属接线柱2相匹配的孔洞的一端沿金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引线与电缆线连接处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子,所述绝缘子内沿轴向设置为容纳腔,所述绝缘子容纳腔的上端设有铸成一体的金属接线柱,所述金属接线柱部分伸出所述绝缘子的上端面,所述金属接线柱的上端连接有电缆线,所述金属接线柱的下端连接有电机引线,所述金属接线柱与所述电缆线接线处设有护套盒,所述金属接线柱与护套盒的空隙之间填充有覆盖所述金属接线柱的绝缘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引线与电缆线连接处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子,所述绝缘子内沿轴向设置为容纳腔,所述绝缘子容纳腔的上端设有铸成一体的金属接线柱,所述金属接线柱部分伸出所述绝缘子的上端面,所述金属接线柱的上端连接有电缆线,所述金属接线柱的下端连接有电机引线,所述金属接线柱与所述电缆线接线处设有护套盒,所述金属接线柱与护套盒的空隙之间填充有覆盖所述金属接线柱的绝缘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引线与电缆线连接处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盒包括横向截面呈圆筒状且一端开口的护套盒本体,所述护套盒本体内设置有能套装在所述金属接线柱的空腔,所述护套盒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电缆线出孔,所述护套盒本体与电缆线出孔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开口,于所述开口处向外设置有相对应的锁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引线与电缆线连接处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边设置成锯齿条纹,两个所述锁边的锯齿条纹可相互扣合。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千里,陈浩,刘宝安,骆川,孙立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诚和龙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河北诚和龙盛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