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升机载人带电作业用光杆型电位转移棒,包括: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呈圆直杆状结构,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的一端连接有电位转移棒铜线;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套设在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的一端外,电位转移棒铜线能够穿过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的端部并与工作人员的屏蔽服连接;挂钩,设置在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与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的连接处。将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设置成圆直杆状结构,有利于在不稳定状态下带电作业工人更便利地进入带电环境,同时在沿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进入等电位后可以利用挂钩将本实施例悬挂至导线上,方便快捷。
Bare rod type potential transfer rod for helicopter manned live wor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升机载人带电作业用光杆型电位转移棒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升机载人带电作业用光杆型电位转移棒。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等大战略的推进,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大规模投入使用,特高压交直输电线路占比也越来越高,而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现行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的管理模式和常规作业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艰苦,而且劳动效率低。特别是在遇到电网紧急故障和异常气候条件下,线路维护人员要依靠地面交通工具或徒步行走,处理设备缺陷,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电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直升机应用于超、特高压线路运维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1000kV直升机吊索法、吊篮法带电作业尚未形成成熟的作业流程,作业工器具尚属空白。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磁场强烈,如何进入等电位成为直升机带电作业亟需解决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升机载人带电作业用光杆型电位转移棒,以达到能够进行直升机载人带电作业的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升机载人带电作业用光杆型电位转移棒,包括: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呈圆直杆状结构,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的一端连接有电位转移棒铜线;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套设在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的一端外,电位转移棒铜线能够穿过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的端部并与工作人员的屏蔽服连接;挂钩,设置在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与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的连接处。进一步地,电位转移棒铜线的一端与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的一端连接,电位转移棒铜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工作人员的屏蔽服挂接的铝棒接头。进一步地,铝棒接头具有内螺纹部和挂接部,内螺纹部与电位转移棒铜线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挂接部设置在内螺纹部端部,且挂接部上设置有挂接孔。进一步地,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与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的连接处设置有电位转移棒接头。进一步地,电位转移棒接头设置有彼此连接的大径段和锥形段,大径段与锥形段的大径段连接,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的一端插接在大径段中,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插接在锥形段中,且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的一端能够穿过锥形段并置于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内。进一步地,电位转移棒接头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卡槽,挂钩与固定卡槽连接。进一步地,电位转移棒接头的下方设置有倾斜导向面,倾斜导向面沿固定卡槽至锥形段的小径端延伸。进一步地,直升机载人带电作业用光杆型电位转移棒还包括电位转移棒辅助装置,电位转移棒辅助装置包括固定部和辅助板,固定部固定套设在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的端部,辅助板固定设置在固定部的一侧,辅助板能够与工作人员的手肘抵接配合。进一步地,辅助板为弧形状结构。进一步地,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采用空心铝合金管制成,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采用环氧树脂玻璃空心管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设置成圆直杆状结构,有利于在不稳定状态下带电作业工人更便利地进入带电环境,同时在沿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进入等电位后可以利用挂钩将本实施例悬挂至导线上,方便快捷。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位转移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电位转移棒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2、挂钩;3、电位转移棒辅助装置;4、电位转移棒接头;5、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升机载人带电作业用光杆型电位转移棒,包括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和挂钩2。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呈圆直杆状结构,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的一端连接有电位转移棒铜线。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套设在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的一端外,电位转移棒铜线能够穿过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的端部并与工作人员的屏蔽服连接。挂钩2设置在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与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的连接处。将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设置成圆直杆状结构,有利于在不稳定状态下带电作业工人更便利地进入带电环境,同时在沿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进入等电位后可以利用挂钩2将本实施例悬挂至导线上,方便快捷。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采用φ12×3空心铝合金管制成,空心铝合金管受力状态好,质量轻。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全长1.8m,其中裸露部分长1m,在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内0.8m。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采用环氧树脂玻璃空心管制成,能够在确保直升机载人带电作业用光杆型电位转移棒强度及导电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轻自重。本实施例中,电位转移棒铜线的一端与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的一端连接,电位转移棒铜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工作人员的屏蔽服挂接的铝棒接头。其中,铝棒接头具有内螺纹部和挂接部,内螺纹部与电位转移棒铜线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挂接部设置在内螺纹部端部,且挂接部上设置有挂接孔。设置铝棒接头并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与铜线连接,可以增加连接稳定性,而且设置挂接孔,在连接过程中可以直接与屏蔽服挂接,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快捷。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与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的连接处设置有电位转移棒接头4。电位转移棒接头4设置有彼此连接的大径段和锥形段,大径段与锥形段的大径端连接,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的一端插接在大径段中,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插接在锥形段中,且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的一端能够穿过锥形段并置于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内。设置电位转移棒接头4能够使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和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对应平滑衔接,使连接更加稳定,不会发生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与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之间的相对转动或者晃动。进一步地,电位转移棒接头4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卡槽,挂钩2与固定卡槽连接。电位转移棒接头4的下方设置有倾斜导向面,倾斜导向面沿固定卡槽至锥形段的小径端延伸。设置倾斜导向面能够方便导线光滑平稳进入挂钩2。如图3所示,直升机载人带电作业用光杆型电位转移棒还包括电位转移棒辅助装置3,电位转移棒辅助装置3包括固定部和辅助板,固定部固定套设在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的端部,辅助板固定设置在固定部的一侧,辅助板能够与工作人员的手肘抵接配合。固定部采用套设方式固定在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的端部,上述辅助板能够置于固定部的一侧或者上侧,工作人员在持握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时,手肘能与辅助板抵接,由于电位转移棒细长,单手操作困难,设置辅助板为电位转移棒设置支点,降低了操作难度,便于带电作业工人单手操作电位转移棒。辅助板为弧形状结构,即采用半圆形开口形式,可以避免在危急情况下不能及时脱离电位转移杆情况发生。同时,在辅助板两端倒有较大圆角,能够增大手臂活动自由度。本实施例的操作方法如下:直升机于起降点通过吊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升机载人带电作业用光杆型电位转移棒,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呈圆直杆状结构,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的一端连接有电位转移棒铜线;/n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套设在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的一端外,所述电位转移棒铜线能够穿过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的端部并与工作人员的屏蔽服连接;/n挂钩(2),设置在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与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的连接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载人带电作业用光杆型电位转移棒,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呈圆直杆状结构,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的一端连接有电位转移棒铜线;
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套设在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的一端外,所述电位转移棒铜线能够穿过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的端部并与工作人员的屏蔽服连接;
挂钩(2),设置在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与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载人带电作业用光杆型电位转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位转移棒铜线的一端与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位转移棒铜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工作人员的所述屏蔽服挂接的铝棒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载人带电作业用光杆型电位转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棒接头具有内螺纹部和挂接部,所述内螺纹部与所述电位转移棒铜线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挂接部设置在所述内螺纹部端部,且所述挂接部上设置有挂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载人带电作业用光杆型电位转移棒,其特征在于,电位转移棒导电部件(1)与电位转移棒绝缘部件(5)的连接处设置有电位转移棒接头(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升机载人带电作业用光杆型电位转移棒,其特征在于,电位转移棒接头(4)设置有彼此连接的大径段和锥形段,所述大径段与所述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福全,吴建军,王弋,李磊,杨金刚,李帅,王海波,王浩淼,亢国娜,刘丽元,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