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剂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2771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絮凝剂生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解室、第一原料补给装置和第二原料补给装置;电解室包括阴极室和阳极室;阴极室设有第一回收液出口;第二原料补给装置设有第一回收液入口;第一回收液入口与第一回收液出口连通;阳极室设有第二回收液出口;第一原料补给装置设有第二回收液入口;第二回收液入口与第二回收液出口连通;阴极室还设有第三回收液入口;第一原料补给装置还设有第三回收液出口;第三回收液入口与第三回收液出口连通;阳极室还设有第四回收液入口;第二原料补给装置还设有第四回收液出口;第四回收液入口与第四回收液出口连通。

Flocculant produ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絮凝剂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絮凝剂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农业的巨大改进等,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等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这些污水如果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至河中,远超大自然的自动调节能力,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引发蓝藻爆发以及黑臭水体等问题,使得水环境日益恶化。对于污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物理生化、离子交换、吸附、化学氧化、电渗析及混凝等方法。絮凝处理是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提高水处理效率的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重要方法,通过使用絮凝剂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使得絮凝处理成为污水处理中必不可少的前置处理的关键环节,其效果的好坏往往对后续处理工艺起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絮凝剂的生产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絮凝剂的生产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絮凝剂生产系统。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提供的一种絮凝剂生产系统,包括电解室、第一原料补给装置和第二原料补给装置;所述电解室包括阴极室和阳极室;所述阴极室设有第一回收液出口;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设有第一回收液入口;所述第一回收液入口与所述第一回收液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阴极室内的阴极回收液回收至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所述阳极室设有第二回收液出口;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设有第二回收液入口;所述第二回收液入口与所述第二回收液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阳极室内的阳极回收液回收至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所述阴极室还设有第三回收液入口;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还设有第三回收液出口;所述第三回收液入口与所述第三回收液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内的料液注入所述阴极室;所述阳极室还设有第四回收液入口;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还设有第四回收液出口;所述第四回收液入口与所述第四回收液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内的料液注入所述阳极室。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解室的中部设有隔膜,所述隔膜将所述电解室隔离成所述阴极室和所述阳极室;其中,所述阴极室相对所述阳极室的远侧设有阴极电极板;所述阳极室相对所述阴极室的远侧设有阳极电极板;所述阴极室的底部设有第一产物出口,且所述第一产物出口靠近所述隔膜;所述第一回收液出口设于所述阴极室的底部,且靠近所述阴极电极板;所述第三回收液入口开设于所述阴极室的侧壁;所述阴极室的内部穿设有第一回收液出料斗和第一产物出料斗;所述第一回收液出料斗和所述第一产物出料斗均为漏斗状;所述第一回收液出料斗的咀部开口与所述第一回收液出口连通;所述第一产物出料斗的咀部开口与所述第一产物出口连通。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收液出料斗和所述第一产物出料斗的顶部均高于所述第三回收液入口。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还设有酸液入口和第一原浆入口;通过所述酸液入口补充酸液至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原浆入口补充原浆至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的内部穿设有第一搅拌器;用于搅拌所述酸液、所述原浆和所述阳极回收液;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还设有碱液入口和第二原浆入口;通过所述碱液入口补充碱液至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原浆入口补充所述原浆至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的内部穿设有第二搅拌器;用于搅拌所述碱液、所述原浆和所述阴极回收液。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阳极室的底部设有第二产物出口,且所述第二产物出口靠近所述隔膜;所述第二回收液出口设于所述阳极室的底部,且靠近所述阳极板;所述第四回收液入口开设于所述阳极室的侧壁;所述阳极室的内部穿设有第二回收液出料斗和第二产物出料斗;所述第二回收液出料斗和所述第二产物出料斗均为漏斗状;所述第二回收液出料斗的咀部开口与所述第二回收液出口连通;所述第二产物出料斗的咀部开口与所述第二产物出口连通。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回收液出料斗和所述第二产物出料斗的顶部均高于所述第四回收液入口。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原浆配制装置;所述原浆配制装置设有第一原浆出口和第二原浆出口;所述第一原浆出口与所述第一原浆入口连通,用于将所述原浆配制装置内的所述原浆注入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所述第二原浆出口与所述第二原浆入口连通,用于将所述原浆配制装置内的所述原浆注入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产物出口的下方设有烘箱托盘,用于承接阴极产物,并对所述阴极产物进行烘干处理。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原浆配制装置还设有进水口和物料入口;通过所述进水口输送水至所述原浆配制装置;通过所述物料入口输送粉末状物料至所述原浆配制装置;所述原浆配制装置的内部穿设有第三搅拌器;用于搅拌水和所述粉末状物料。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为阴极原料补给装置;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为阳极原料补给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所述系统通过设置第一原料补给装置和第二原料补给装置,在阴极室产生的废液作为阴极回收液能够回流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经加工后,能够提供给阳极室使用。在阳极室产生的废液作为阳极回收液能够回流到阴极原料补给装置,经加工后,能够提供给阴极室使用。如此,所述系统能够持续地进行絮凝剂的生产过程,相对原来的间歇式生产方式,絮凝剂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并且,物料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絮凝剂生产系统一具体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絮凝剂生产系统中电解室一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絮凝剂生产系统中电解室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絮凝剂生产系统中电解室一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絮凝剂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室、第一原料补给装置和第二原料补给装置;/n所述电解室包括阴极室和阳极室;/n所述阴极室设有第一回收液出口;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设有第一回收液入口;所述第一回收液入口与所述第一回收液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阴极室内的阴极回收液回收至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n所述阳极室设有第二回收液出口;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设有第二回收液入口;所述第二回收液入口与所述第二回收液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阳极室内的阳极回收液回收至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n所述阴极室还设有第三回收液入口;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还设有第三回收液出口;所述第三回收液入口与所述第三回收液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内的料液注入所述阴极室;/n所述阳极室还设有第四回收液入口;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还设有第四回收液出口;所述第四回收液入口与所述第四回收液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内的料液注入所述阳极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絮凝剂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室、第一原料补给装置和第二原料补给装置;
所述电解室包括阴极室和阳极室;
所述阴极室设有第一回收液出口;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设有第一回收液入口;所述第一回收液入口与所述第一回收液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阴极室内的阴极回收液回收至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
所述阳极室设有第二回收液出口;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设有第二回收液入口;所述第二回收液入口与所述第二回收液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阳极室内的阳极回收液回收至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
所述阴极室还设有第三回收液入口;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还设有第三回收液出口;所述第三回收液入口与所述第三回收液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内的料液注入所述阴极室;
所述阳极室还设有第四回收液入口;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还设有第四回收液出口;所述第四回收液入口与所述第四回收液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第二原料补给装置内的料液注入所述阳极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剂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室的中部设有隔膜,所述隔膜将所述电解室隔离成所述阴极室和所述阳极室;
其中,所述阴极室相对所述阳极室的远侧设有阴极电极板;所述阳极室相对所述阴极室的远侧设有阳极电极板;
所述阴极室的底部设有第一产物出口,且所述第一产物出口靠近所述隔膜;
所述第一回收液出口设于所述阴极室的底部,且靠近所述阴极电极板;
所述第三回收液入口开设于所述阴极室的侧壁;
所述阴极室的内部穿设有第一回收液出料斗和第一产物出料斗;所述第一回收液出料斗和所述第一产物出料斗均为漏斗状;
所述第一回收液出料斗的咀部开口与所述第一回收液出口连通;所述第一产物出料斗的咀部开口与所述第一产物出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絮凝剂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收液出料斗和所述第一产物出料斗的顶部均高于所述第三回收液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剂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还设有酸液入口和第一原浆入口;
通过所述酸液入口补充酸液至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原浆入口补充原浆至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
所述第一原料补给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永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佛欣爱建河道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