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264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0:56
一种照明系统,其包括至少一光源、至少一光学元件、承载模块以及匀光元件。至少一光源用于提供至少一光束。至少一光学元件配置于至少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至少一光学元件具有对位边。承载模块用以承载至少一光学元件。承载模块包括定位部。匀光元件的入光面具有长边及短边,用于让至少一光束通过以形成照明光束,其中承载模块配置于至少一光源与匀光元件之间,对位边适配于定位部,且对位边不平行于入光面的短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照明系统的投影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可缩短组装及光学校准的时间,及避免光学元件在承载模块内旋转,进而可提高光学品质。

Lighting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学元件及光学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技术介绍
投影装置为一种用以产生大尺寸画面的显示装置,随着科技技术的演进与创新,一直不断的在进步。投影装置的成像原理是将照明系统所产生的照明光束借由光阀转换成影像光束,再将影像光束通过投影镜头投射到投射目标物(例如:屏幕或墙面上),以形成投影画面。此外,照明系统也随着市场对投影装置亮度、色彩饱和度、使用寿命、无毒环保等等要求,一路从超高效能灯泡(Ultra-high-performancelamp,UHPlamp)、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一直进化到目前最先进的激光二极管(laserdiode,LD)光源。但在照明系统中,目前光源产生红蓝光较符合成本的做法为,使用蓝光激光二极管发出激发光束至荧光色轮,并利用激发光束激发荧光色轮的荧光粉来产生转换光,接着再经由滤光元件将所需的红光或绿光滤出以使用。然而,于已知的照明系统架构中,激发光束进入投影装置后的偏振极性会被投影装置内部的光学元件破坏,使得激光的偏振方向及强度变的散乱不一,进而造成显示画面的光亮度不均的问题。因此,若投影装置在偏振立体模式(镜头外加偏振片)产生立体影像的显示画面时,将使从镜头及偏振片投影出的影像画面出现画面颜色不均匀或亮暗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可缩短组装及光学校准的时间,及避免光学元件在承载模块内旋转,进而可提高光学品质。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照明系统,包括至少一光源、至少一光学元件、承载模块以及匀光元件,其中至少一光源用于提供至少一光束,至少一光学元件配置于至少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至少一光学元件具有对位边,承载模块用以承载至少一光学元件,承载模块包括定位部,匀光元件的入光面具有长边及短边,用于让至少一光束通过以形成照明光束,其中承载模块配置于至少一光源与匀光元件之间,对位边适配于定位部,且对位边不平行于入光面的短边。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投影装置包括照明系统、至少一光阀以及投影镜头。照明系统包括至少一光源、至少一光学元件、承载模块以及匀光元件,其中至少一光源用于提供至少一光束,至少一光学元件配置于至少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至少一光学元件具有对位边,承载模块用以承载至少一光学元件,承载模块包括定位部,匀光元件的入光面具有长边及短边,用于让至少一光束通过以形成照明光束。至少一光阀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照明光束转换为影像光束。投影镜头配置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影像光束转换为投影光束,其中承载模块配置于至少一光源与匀光元件之间,对位边适配于定位部,对位边不平行于入光面的短边。基于上述,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技术的投影装置中,照明系统包括至少一光学元件及承载至少一光学元件的承载模块,其中至少一光学元件具有对位边,且承载模块包括适配于对位边的定位部。如此一来,设计具有对位边的光学元件可借由与承载模块的定位部适配而轻易组装及光学校准,进而缩短组装及光学校准的时间。此外,相互适配的对位边与定位部的设计能避免光学元件在承载模块内旋转,进而可提高光学品质。另一方面,至少一光学元件的对位边不平行于照明系统中匀光元件的入光面的短边。因此,可缩小光学元件的体积且同时让通过光学元件的光束完整地传递进入匀光元件的入光面而避免造成光能量损失。此外,还可使匀光元件入光面的长边与光学元件的边界具有较大的距离,进而使光学效果不会被光学元件边界处所引发的散射造成损失。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图3A及图3B分别为不同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图3C为图3A与图3B中不同的光学元件的迭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部分照明系统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4的承载模块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部分照明系统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用于提供投影光束LP。具体而言,投影装置10包括照明系统100、至少一光阀50以及投影镜头60,且照明系统100用于提供照明光束LB。光阀50配置于照明光束LB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照明光束LB转换成至少一影像光束LI。所谓照明光束LB是指照明系统100依时序提供至光阀50的光束。投影镜头60配置于影像光束LI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影像光束LI转换成投影光束LP,而投影光束LP用于被投射至投影目标(未绘示),例如屏幕或墙面。在应用于立体显示的技术中,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可应用作为偏振式立体影像投影机。具体而言,使用两台投影装置10在偏振立体模式(即于投影镜头60外配置偏振片或于投影装置10内建偏振片)时,可使用两台投影装置10分别提供投影光束LP分别通过偏振片以产生不同偏振状态的影像画面,进而让使用者透过偏振式立体眼镜观察出立体的显示画面,例如使用者所配戴的立体眼镜分别配置用于左眼镜片和右眼镜片的两个偏振元件,且两个偏振元件对应于投影装置的偏振片所产生的偏振状态的影像画面而让使用者的左右眼分别接收对应投影机所投射出的影像画面,进而达到立体显示的效果。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光阀50例如是液晶覆硅板(LiquidCrystalOnSiliconpanel,LCoSpanel)、数字微镜元件(DigitalMicro-mirrorDevice,DMD)等反射式光调变器。于一些实施例中,光阀50也可以是透光液晶面板(TransparentLiquidCrystalPanel),电光调变器(Electro-OpticalModulator)、磁光调变器(Maganeto-Opticmodulator)、声光调变器(Acoust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包括至少一光源、至少一光学元件、承载模块以及匀光元件,其中:/n所述至少一光源用于提供至少一光束;/n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配置于所述至少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具有对位边;/n所述承载模块用以承载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所述承载模块包括定位部;以及/n所述匀光元件的入光面具有长边及短边,用于让所述至少一光束通过以形成照明光束,其中所述承载模块配置于所述至少一光源与所述匀光元件之间,所述对位边适配于所述定位部,所述对位边不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所述短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包括至少一光源、至少一光学元件、承载模块以及匀光元件,其中:
所述至少一光源用于提供至少一光束;
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配置于所述至少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具有对位边;
所述承载模块用以承载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所述承载模块包括定位部;以及
所述匀光元件的入光面具有长边及短边,用于让所述至少一光束通过以形成照明光束,其中所述承载模块配置于所述至少一光源与所述匀光元件之间,所述对位边适配于所述定位部,所述对位边不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所述短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为去偏振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边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所述长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的光学有效面积大于所述入光面的光学有效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模块包括承载部及内壁,其中所述内壁围绕所述承载部以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的面积,且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内的所述承载部上,所述承载部具有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模块包括多个抵接部,其突出于所述内壁,所述多个抵接部抵接并夹固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的数量为二,所述承载模块包括间隔件,且所述间隔件配置于所述二光学元件之间以隔开所述二光学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具有缺口,且所述缺口在空间上位置对应所述对位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模块包括多个锁固元件组,用以锁固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模块包括至少一组装部,用以连接机壳。


11.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包括照明系统、至少一光阀以及投影镜头,其中:
所述照明系统包括至少一光源、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姚顺叶耀琮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