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包投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2298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吨包投料装置,包括筒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两端的投料斗与料仓以及分别连通所述筒体与所述料仓的除尘组件;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体及套于所述第一筒体上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围成间隙空间,所述第一筒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间隙空间的多个通孔,所述除尘组件连通所述间隙空间;所述投料斗包括料斗主体及收容并固定于料斗主体一端的卡筒,所述卡筒连通于所述第一筒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吨包投料装置,结构相对简单、除尘隔离效果好且操作方便。

Ton ladle fee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吨包投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负极材料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吨包投料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锂电行业近年飞速发展,石墨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在投料过程中会产生较大扬尘污染车间环境,吨包外袋粘附的纤维也会进入料仓污染物料。目前,各企业主要通过大型除尘系统对投料间进行除尘,不仅不能防止吨包外袋纤维及其它异物进入料仓污染物料,还不能有效解决扬尘问题,另外除尘系统投资巨大。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吨包投料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除尘隔离效果好且操作方便的吨包投料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吨包投料装置,包括筒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两端的投料斗与料仓以及分别连通所述筒体与所述料仓的除尘组件;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体及套于所述第一筒体上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围成间隙空间,所述第一筒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间隙空间的多个通孔,所述除尘组件连通所述间隙空间;所述投料斗包括料斗主体及收容并固定于料斗主体一端的卡筒,所述卡筒连通于所述第一筒体。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连接板;所述料斗主体呈漏斗状且截面面积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料斗主体截面面积较小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漏斗主体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筒体连通。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截面均呈圆环状且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板呈圆环状且内圆边缘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所述连接板的外圆边缘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筒固定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端;所述卡筒截面呈圆环状且内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圆直径。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筒与所述第一筒体一体成型并自所述第一筒体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延伸形成。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料仓包括顶板,所述第二筒体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抵接连接于所述顶板,所述间隙空间与所述料仓连通。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料仓呈空心圆台状,且所述顶板与所述料仓圆台中的面积较大的底面重合,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除尘组件包括负压仓以及连通所述负压仓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远离所述负压仓的一端与所述间隙空间连通,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所述负压仓的一端与所述料仓连通。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除尘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旋转阀。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除尘组件还包括连通所述负压仓的抽风机。本技术提供的吨包投料装置,一方面通过在所述料斗内设置所述卡筒,使得所述内袋与所述外袋分离,避免所述外袋的纤维落入物料中;另外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设置间隙空间,使得石墨分粉尘在除尘组件的作用下经所述间隙空间直接进入所述料仓或者经所述第一管道进入所述料仓,避免物料粉尘上扬污染车间环境。本技术提供的吨包投料装置,结构相对简单、除尘隔离效果好且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吨包投料装置的截面图。图2为图1所示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的吨包投料装置与吨包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吨包投料装置100,与所述吨包200配合,用于收容吨包200中的石墨。所述吨包投料装置100包括筒体10、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10两端的投料斗20与料仓30以及分别连通所述筒体10与所述料仓30的除尘组件40。所述筒体10包括第一筒体11及套于所述第一筒体11上的第二筒体12,所述第一筒体11与所述第二筒体12围成间隙空间101,所述第一筒体11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间隙空间101的多个通孔111,所述除尘组件40连通所述间隙空间101,并通过所述多个通孔111对所述第一筒体11内的扬尘进行吸收。所述间隙空间101存在使得所述第一筒体11中的石墨粉尘及空气能够充分与所述除尘组件10接触。所述投料斗20包括料斗主体21及收容并固定于料斗主体21一端的卡筒22,所述卡筒22连通于所述第一筒体11。请一并参照图3,所述吨包200包括外袋201及套于所述外袋201内的内袋202,其中所述外袋201由纤维材料制成,用于保证所述吨包200的承重及耐磨性能;所述内袋202由高分子材料膜制成,用于保证所述吨包200的密封性能。所述吨包200的扎口打开后所述内袋202的扎口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一筒体11中,所述外袋201的扎口一端套于所述卡筒22上,用于防止所述外袋201上的纤维落入所述第一筒体11中,污染所述料仓30中的物料。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0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筒体11与所述第二筒体12的连接板13;所述料斗主体21呈漏斗状且截面面积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料斗主体21截面面积较小的一端与连接板13固定连接,所述漏斗主体21通过所述连接板13与所述第一筒体11连通。所述料斗主体21用于托举所述吨包200,并使得所述吨包200中的物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所述第一筒体11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筒体11与所述第二筒体12截面均呈圆环状且所述第一筒体11与所述第二筒体12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板13呈圆环状且内圆边缘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11的一端,所述连接板13的外圆边缘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12的一端。所述第一筒体11与所述第二筒体12的圆环状设置,一方面便于生产制造,另一方面使用时无死角使得石墨粉尘难以积聚,防止阻塞所述通孔111。更进一步的,所述卡筒22固定于所述连接板13背离所述收容空间101的一端;所述卡筒22截面呈圆环状且内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筒体11的外圆直径,且所述卡筒22的直径对应于所述吨包200的外袋201的口径,使得所述吨包200与所述卡筒22紧密卡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筒22与所述第一筒体11一体成型并自所述第一筒体11靠近所述连接板13的一端延伸形成。这种设计方便所述吨包投料装置100的结构更加简洁且生产较为方便。所述料仓30包括顶板31,所述第二筒体12远离所述连接板13的一端抵接连接于所述顶板31,所述间隙空间101与所述料仓30连通,使得物料所述经所述第一筒体11及间隙空间101进入所述料仓中,避免物料中的粉尘上扬。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料仓30呈空心圆台状,且所述顶板31与所述料仓30圆台中的面积较大的底面重合,使得所述料仓30中的物料能够充分积聚于所述料仓30,便于物料自所述料仓30圆台中的面积较小的一端转移。所述除尘组件40包括负压仓41以及连通所述负压仓41的第一管道42与第二管道43,所述第一管道42远离所述负压仓41的一端与所述间隙空间101连通,所述第二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吨包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两端的投料斗与料仓以及分别连通所述筒体与所述料仓的除尘组件;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体及套于所述第一筒体上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围成间隙空间,所述第一筒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间隙空间的多个通孔,所述除尘组件连通所述间隙空间;所述投料斗包括料斗主体及收容并固定于料斗主体一端的卡筒,所述卡筒连通于所述第一筒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吨包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两端的投料斗与料仓以及分别连通所述筒体与所述料仓的除尘组件;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体及套于所述第一筒体上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围成间隙空间,所述第一筒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间隙空间的多个通孔,所述除尘组件连通所述间隙空间;所述投料斗包括料斗主体及收容并固定于料斗主体一端的卡筒,所述卡筒连通于所述第一筒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吨包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连接板;所述料斗主体呈漏斗状且截面面积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料斗主体截面面积较小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料斗主体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筒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吨包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截面均呈圆环状且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板呈圆环状且内圆边缘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所述连接板的外圆边缘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吨包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筒固定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锋索景法田东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斯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