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送带的安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2170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传送带的安装支架,包括相互交叠铰链连接的菱形侧框架、下横杆、中横杆、上横杆、载料板以及电动缸,菱形侧框架对称分布于传送带的两侧,其之间由下至上一次固连有下横杆、中横杆、上横杆,同一侧的在相邻或间隔一个或多个菱形侧框架之间均匀等高地设置有电动缸,在另一侧的菱形侧框架之间相对于另一侧设有的电动缸则错开位置设置,以平衡两侧重量以及预留出可折叠空间,中横杆中部设置固定有缆线,缆线与电动缸电性连接,该传送带的安装支架在满足对传送带的支撑同时,设计成菱形结构框架实现可折叠,利用电动缸的交错作用,一侧顶出另一侧拉回的状态下产生稳定、平衡且可调的倾角,保证传送带上的物料运输速度,实用方便。

A mounting bracket for conveyor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送带的安装支架
本技术涉及物流运输设备
,尤其指一种用于流水线运输的传送带安装支架。
技术介绍
现有物流运输设备极其繁多,无论是在生产流水线上,还是在快递物流运输行业中,都得到广泛运用,传送带一般按有无牵引件来进行分类:具有牵引件的传送带设备和没有牵引件的传送带设备。具有牵引件的传送带一般包括:牵引件、承载构件、驱动装置、涨紧装置、改向装置和支撑件等,其适用范围广,输送能力大、牵引链的强度高,可用作长距离输送,而且输送线路布置灵活,与带式输送机相比,板式输送机可在较大的倾角和较小的弯曲半径的条件下输送,因此布置的灵活性较大,板式输送机的倾角和弯曲半径较大,在输送过程中可进行分类、干燥、冷却或装配等各种工艺加工,运行平稳可靠。现有的具有牵引件的传送带,其支撑件由于体积较大,搬运较为麻烦。特别地,在板式输送机的弯曲半径较小时,要保持高速运输效率,还需要保持一定的倾角,并且随运输速度可调节,现有的传送带并不能有效保证这些工作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目的是:鉴于现有传送带体积较大,搬运不便,并且弯曲半径较小时倾角不便于调节的问题,提出设计一种传送带的安装支架,满足对传送带的支撑,并且结构框架可折叠,利用电动缸的交错作用,一侧顶出另一侧拉回的状态下产生稳定、平衡且可调的倾角,保证传送带上的物料运输速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送带的安装支架,包括相互交叠铰链连接的菱形侧框架、下横杆、中横杆、上横杆、载料板以及电动缸,所述菱形侧框架对称分布于传送带的两侧,其之间由下至上一次固连有下横杆、中横杆、上横杆,同一侧的在相邻或间隔一个或多个所述菱形侧框架之间均匀等高地设置有电动缸,所述电动缸与所述菱形侧框架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在另一侧的所述菱形侧框架之间相对于另一侧设有的电动缸则错开位置设置,以平衡两侧重量以及预留出可折叠空间,所述中横杆中部设置固定有缆线,所述缆线与所述电动缸电性连接,由后台控制程序控制两侧菱形侧框架的电动缸顶出或拉回,进而控制传送带的弯曲半径和对载料板的倾角。进一步地,所述菱形侧框架底部固设有滚轮。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杆套设有辊筒,所述辊筒两侧、所述菱形侧框架顶端设有限位块。进一步地,所述载料板架设在由若干所述辊筒构成的平台上。实施本技术的传送带的安装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传送带的安装支架在满足对传送带的支撑同时,设计成菱形结构框架实现可折叠,利用电动缸的交错作用,一侧顶出另一侧拉回的状态下产生稳定、平衡且可调的倾角,保证传送带上的物料运输速度,实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实施例传送带的安装支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传送带的安装支架的折叠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传送带的安装支架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传送带的安装支架的侧视图;其中,1-菱形侧框架,2-下横杆,3-中横杆,4-上横杆,5-滚轮,6-限位块,7-电动缸,8-缆线,9-载料板,10-辊筒,11-铰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传送带的安装支架,包括相互交叠铰链连接的菱形侧框架1、下横杆2、中横杆3、上横杆4、载料板9以及电动缸7。具体地说,所述菱形侧框架1对称分布于传送带的两侧,其之间由下至上一次固连有下横杆2、中横杆3、上横杆4,同一侧的在间隔一个所述菱形侧框架1之间均匀等高地设置有电动缸7,所述电动缸7与所述菱形侧框架1之间通过铰链11连接,在另一侧的所述菱形侧框架1之间相对于另一侧设有的电动缸7则错开位置设置,以平衡两侧重量以及预留出可折叠空间,所述中横杆3中部设置固定有缆线8,所述缆线8与所述电动缸7电性连接,由后台控制程序控制两侧菱形侧框架1的电动缸7顶出或拉回,进而控制传送带的弯曲半径和对载料板的倾角。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所述菱形侧框架1底部固设有滚轮5。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所述上横杆4套设有辊筒10,所述辊筒10两侧、所述菱形侧框架1顶端设有限位块6。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所述载料板9架设在由若干所述辊筒10构成的平台上,保证物料在上面进行高速运输流通。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送带的安装支架,包括相互交叠铰链连接的菱形侧框架、下横杆、中横杆、上横杆、载料板以及电动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侧框架对称分布于传送带的两侧,其之间由下至上一次固连有下横杆、中横杆、上横杆,同一侧的在相邻或间隔一个或多个所述菱形侧框架之间均匀等高地设置有电动缸,所述电动缸与所述菱形侧框架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在另一侧的所述菱形侧框架之间相对于另一侧设有的电动缸则错开位置设置,以平衡两侧重量以及预留出可折叠空间,所述中横杆中部设置固定有缆线,所述缆线与所述电动缸电性连接,由后台控制程序控制两侧菱形侧框架的电动缸顶出或拉回,进而控制传送带的弯曲半径和对载料板的倾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送带的安装支架,包括相互交叠铰链连接的菱形侧框架、下横杆、中横杆、上横杆、载料板以及电动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侧框架对称分布于传送带的两侧,其之间由下至上一次固连有下横杆、中横杆、上横杆,同一侧的在相邻或间隔一个或多个所述菱形侧框架之间均匀等高地设置有电动缸,所述电动缸与所述菱形侧框架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在另一侧的所述菱形侧框架之间相对于另一侧设有的电动缸则错开位置设置,以平衡两侧重量以及预留出可折叠空间,所述中横杆中部设置固定有缆线,所述缆线与所述电动缸电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延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瑞京机电发展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