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开板式投递箱及收货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2141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开板式投递箱,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箱体内;第一竖向滑槽和第二竖向滑槽的开槽竖向设置,且第一横向滑槽和第二横向滑槽的开槽水平设置;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均设置于箱体底部;第一凸起设置于第二竖向滑槽内,且第二凸起设置于第二横向滑槽内;第三凸起设置于第一竖向滑槽内,且第四凸起设置于第一横向滑槽内;第一驱动机构连接于第二凸起和第四凸起,且第一驱动机构通过第二凸起和第四凸起带动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运动使得箱体底部开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开板式投递箱及收货柜,比起单一的翻板的方式打开箱体可以有效的减少翻板伸出箱体底部的尺寸,一般可以达到箱体底部边长的四分之一,极大的减少了投递箱下方所需空间。

Double open plate delivery box and receiving cont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开板式投递箱及收货柜
本技术涉及收货揽收技术,具体涉及双开板式投递箱及收货柜。
技术介绍
自2000年4月份开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近年来,“互联网+”模式在回收行业的应用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的实施,给生活垃圾分类领域和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但仍未改变生活垃圾分类难和回收成本高的现状,包括智能回收机在内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仍处于收集仓位使用效率低、回收物流成本高的状态,所以急需开发一种便捷快速进行物品和垃圾回收的回收终端。申请号为201910048671.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回收终端的双向轨道系统,然而在这种轨道系统进行箱内物品排放的时候,箱底与下层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会之间影响下层接收设备的容量,所以急需一种短距离的开仓设备提高下层接收设备的容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箱底与下层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会之间影响下层接收设备的容量,目的在于提供双开板式投递箱及收货柜,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双开板式投递箱,包括箱体、第一驱动机构、第一翻板、第二翻板、第一竖向滑槽、第一横向滑槽、第二竖向滑槽和第二横向滑槽;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竖向滑槽、第一横向滑槽、第二竖向滑槽和第二横向滑槽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同一内侧壁上;所述第一竖向滑槽和第二竖向滑槽的开槽竖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横向滑槽和第二横向滑槽的开槽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均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部;所述第一翻板的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位于第一翻板的端部,所述第二凸起位于第一翻板的中部;所述第二翻板的的侧面设置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且所述第三凸起位于第二翻板的端部,所述第四凸起位于第二翻板的中部;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竖向滑槽内,且所述第二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横向滑槽内;所述第三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竖向滑槽内,且所述第四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滑槽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凸起和第四凸起,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第二凸起和第四凸起带动所述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运动使得所述箱体底部开闭。本技术应用时,在投递箱向下方排放物品时,这里的物品可以是回收垃圾,也可以是快递箱,当第一驱动机构运行时,第一凸起在第二竖向滑槽内运动,第二凸起在第二横向滑槽内运动,第三凸起在第一竖向滑槽内运动,第四凸起在第一横向滑槽内运动,使得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打开,这种方式比起单一的翻板的方式打开箱体可以有效的减少翻板伸出箱体底部的尺寸,一般可以达到箱体底部边长的四分之一,极大的减少了投递箱下方所需空间。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均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箱体底部封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传动轮、皮带、第二传动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轮同轴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皮带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外圈上设置有齿,且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匹配于所述第二传动轮外圈的齿;所述第一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凸起,且所述第一齿条咬合于所述第二传动轮外圈的齿;所述第二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凸起,且所述第二齿条咬合于所述第二传动轮外圈的齿。本技术应用时,第一传动轮是普通的传动轮,而第二传动轮除了与皮带传动部分外还需要在外圈上设置齿实现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传送,通过这种传动方式,可以使得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运动同步,使得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的打开过程同步,进而提高了打开效率,可以将箱体内的物品进行快速排放。进一步的,还包括盖板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箱体上远离所述驱动装置的侧面;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盖板并带动所述盖板开闭。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首尾依次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的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三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于盖板的上端。本技术应用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形成三杆联动机构,而通过这种机构将电机输出的转动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就可以实现盖板的开闭,节省了空间。进一步的,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水平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将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设备空间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底部。进一步的,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设备空间内;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设备空间和容纳空间;所述摄像头朝向所述通孔。采用上述任意一项双开板式投递箱的收货柜,所述箱体设置于收货柜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双开板式投递箱及收货柜,比起单一的翻板的方式打开箱体可以有效的减少翻板伸出箱体底部的尺寸,一般可以达到箱体底部边长的四分之一,极大的减少了投递箱下方所需空间。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箱体,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摄像头,5-第一翻板,6-第二翻板,7-第一竖向滑槽,8-第一横向滑槽,9-第二竖向滑槽,10-第二横向滑槽,11-第一传动轮,12-皮带,13-第二传动轮,14-第一齿条,15-第二齿条,16-盖板,17-第一连杆,18-第二连杆,19-第三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双开板式投递箱及收货柜,包括箱体1、第一驱动机构、第一翻板5、第二翻板6、第一竖向滑槽7、第一横向滑槽8、第二竖向滑槽9和第二横向滑槽1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所述第一竖向滑槽7、第一横向滑槽8、第二竖向滑槽9和第二横向滑槽10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同一内侧壁上;所述第一竖向滑槽7和第二竖向滑槽9的开槽竖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横向滑槽8和第二横向滑槽10的开槽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翻板5和第二翻板6均设置于所述箱体1底部;所述第一翻板5的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位于第一翻板5的端部,所述第二凸起位于第一翻板5的中部;所述第二翻板6的的侧面设置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且所述第三凸起位于第二翻板6的端部,所述第四凸起位于第二翻板6的中部;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竖向滑槽9内,且所述第二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横向滑槽10内;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开板式投递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第一驱动机构、第一翻板(5)、第二翻板(6)、第一竖向滑槽(7)、第一横向滑槽(8)、第二竖向滑槽(9)和第二横向滑槽(1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所述第一竖向滑槽(7)、第一横向滑槽(8)、第二竖向滑槽(9)和第二横向滑槽(10)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同一内侧壁上;所述第一竖向滑槽(7)和第二竖向滑槽(9)的开槽竖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横向滑槽(8)和第二横向滑槽(10)的开槽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翻板(5)和第二翻板(6)均设置于所述箱体(1)底部;/n所述第一翻板(5)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位于第一翻板(5)的端部,所述第二凸起位于第一翻板(5)的中部;所述第二翻板(6)的侧面设置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且所述第三凸起位于第二翻板(6)的端部,所述第四凸起位于第二翻板(6)的中部;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竖向滑槽(9)内,且所述第二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横向滑槽(10)内;所述第三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竖向滑槽(7)内,且所述第四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滑槽(8)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凸起和第四凸起,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第二凸起和第四凸起带动所述第一翻板(5)和第二翻板(6)运动使得所述箱体(1)底部开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开板式投递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第一驱动机构、第一翻板(5)、第二翻板(6)、第一竖向滑槽(7)、第一横向滑槽(8)、第二竖向滑槽(9)和第二横向滑槽(1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所述第一竖向滑槽(7)、第一横向滑槽(8)、第二竖向滑槽(9)和第二横向滑槽(10)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同一内侧壁上;所述第一竖向滑槽(7)和第二竖向滑槽(9)的开槽竖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横向滑槽(8)和第二横向滑槽(10)的开槽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翻板(5)和第二翻板(6)均设置于所述箱体(1)底部;
所述第一翻板(5)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位于第一翻板(5)的端部,所述第二凸起位于第一翻板(5)的中部;所述第二翻板(6)的侧面设置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且所述第三凸起位于第二翻板(6)的端部,所述第四凸起位于第二翻板(6)的中部;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竖向滑槽(9)内,且所述第二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横向滑槽(10)内;所述第三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竖向滑槽(7)内,且所述第四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滑槽(8)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凸起和第四凸起,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第二凸起和第四凸起带动所述第一翻板(5)和第二翻板(6)运动使得所述箱体(1)底部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板式投递箱,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翻板(5)和第二翻板(6)均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箱体(1)底部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板式投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2)、第一传动轮(11)、皮带(12)、第二传动轮(13)、第一齿条(14)和第二齿条(15);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轮(11)同轴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轮(11)通过皮带(12)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轮(13);所述第二传动轮(13)的外圈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杰彭传坤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智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