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顶衬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86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顶衬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辆的顶衬包括:顶衬基体,所述顶衬基体设在所述车辆的内顶面,所述顶衬基体上设有天窗开口;多个加强件,多个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顶衬基体的上表面且分别位于所述天窗开口的左右两侧,所述加强件与所述顶衬基体的材料相同。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顶衬具有结构可靠、成本低等优点。

The roof liner of the vehicle and the vehicle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顶衬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的顶衬和具有所述车辆的顶衬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车辆,车辆的内部空间具有顶衬结构,在车辆的安装及运输过程中,特别是在安装车辆B柱饰板时,顶衬的局部区域刚性不足,易出现褶皱的现象,影响车辆的外观美观性,影响用户的感观体验,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的顶衬,该车辆的顶衬具有结构可靠、成本低等优点。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车辆的顶衬的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的顶衬,所述车辆的顶衬包括:顶衬基体,所述顶衬基体设在所述车辆的内顶面,所述顶衬基体上设有天窗开口;多个加强件,多个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顶衬基体的上表面且分别位于所述天窗开口的左右两侧,所述加强件与所述顶衬基体的材料相同。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顶衬,具有结构可靠、成本低等优点。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顶衬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件由所述顶衬基体制造时裁切下的余料制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的每个B柱与所述天窗开口之间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加强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件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定向。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前后方向上所述加强件的前端延伸至所述车辆的B柱的前方且后端延伸至所述车辆的B柱的后方,所述加强件的前端与所述B柱之间的距离为40-60毫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件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车辆的线束的避让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件的厚度为8-10毫米,所述加强件的最大长度为400毫米,所述加强件的最大宽度为60毫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强件的面积和尺寸均相同且以沿所述顶衬的前后方向定向的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件与所述顶衬基体通过热熔胶粘接。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顶衬。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顶衬,所述车辆的顶衬具有结构可靠、成本低等优点。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顶衬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顶衬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顶衬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车辆的顶衬1、顶衬基体100、天窗开口101、安装槽102、加强件200、避让槽2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顶衬1。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顶衬1包括顶衬基体100和加强件200。顶衬基体100设在所述车辆的内顶面,顶衬基体100上设有天窗开口101。多个加强件200设在顶衬基体100的上表面且分别位于天窗开口101的左右两侧(左右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C所示),加强件200与顶衬基体100的材料相同。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顶衬1,通过设置多个加强件200,使多个加强件200分别位于天窗开口101的左右两侧,这样可以利用加强件200对顶衬1的局部进行结构加强,便于提高顶衬1的结构强度和刚性,避免在车辆的安装或运输过程中顶衬1因局部刚性不足而出现褶皱的问题,例如在安装车辆B柱饰板的过程中顶衬1易出现褶皱,便于使顶衬1的外观更加整齐美观,从而便于提高所述车辆的外观美观性,提高用户乘车时的感观体验,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并且,通过设置加强件200与顶衬基体100的材料相同,这样便于减少制造顶衬1所需材料的种类,便于加强件200的加工制造,便于提高加强件200的应用范围,提高顶衬1的生产效率,降低顶衬1的生产成本,例如制造加强件200的材料可以使用在制造顶衬基体100的过程中产生的裁切余料,这样可以使制造顶衬基体100的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便于提升材料的利用率,避免造成材料的浪费,便于实现节能环保,进一步便于降低所述车辆的生产成本。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顶衬1具有结构可靠、成本低等优点。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车辆的顶衬1。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顶衬1包括顶衬基体100和加强件200。具体地,加强件200由顶衬基体100制造时裁切下的余料制成。这样不仅便于获得制造加强件200所需的材料,进一步便于加强件200的生产制造,而且可以使制造顶衬基体100的材料的使用更加合理充分,进一步便于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车辆的每个B柱与天窗开口101之间至少设有一个加强件200。这样可以保证顶衬1在所述B柱与天窗开口101之间的区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避免在顶衬1的运输过程中或在安装B柱饰板的过程中造成顶衬1出现局部的褶皱。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顶衬基体100上设有适于与所述车辆的B柱配合的安装槽102,所述安装槽102为两个且分别位于顶衬基体100的左右两侧。这样便于所述B柱的安装设置,避免顶衬1与所述B柱在安装时发生干涉。具体地,如图2所示,加强件200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定向(前后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A所示)。这样进一步便于对所述B柱与天窗开口101之间的区域进行加强处理,避免顶衬1出现受力的薄弱点,进一步便于提高顶衬1的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加强件200的前端延伸至所述车辆的B柱的前方且后端延伸至所述车辆的B柱的后方,加强件200的前端与所述B柱之间的距离为40-60毫米。这样可以使加强件200的结构尺寸和设置位置更加合理和准确,便于提高加强件200对所述B柱附近区域的顶衬1的加强效果,进一步便于提高顶衬1的结构可靠性和工作稳定性。具体地,如图3所示,加强件200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车辆的线束的避让槽210。这样可以避免设置加强件200与所述车辆的线束发生干涉,进一步便于加强件200的顺畅设置,便于使所述车辆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可选地,加强件200的厚度为8-10毫米,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顶衬,其特征在于,包括:/n顶衬基体,所述顶衬基体设在所述车辆的内顶面,所述顶衬基体上设有天窗开口;/n多个加强件,多个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顶衬基体的上表面且分别位于所述天窗开口的左右两侧,所述加强件与所述顶衬基体的材料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顶衬,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衬基体,所述顶衬基体设在所述车辆的内顶面,所述顶衬基体上设有天窗开口;
多个加强件,多个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顶衬基体的上表面且分别位于所述天窗开口的左右两侧,所述加强件与所述顶衬基体的材料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顶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由所述顶衬基体制造时裁切下的余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顶衬,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每个B柱与所述天窗开口之间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加强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顶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定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顶衬,其特征在于,在前后方向上所述加强件的前端延伸至所述车辆的B柱的前方且后端延伸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之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