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形状大小可调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3C数码产品,如个人电脑、移动电话、便携式CD机等个人无线电子设备中。且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倡导,对新能源行业越来越重视,锂离子电池更是作为一种新能源广泛应用于汽车中。然而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较慢,从而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因而快速充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必须的。锂离子电池在进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出进入电解液,穿过隔膜到达负极表面,然后嵌入到负极的微孔中。当采用大电流充电时,大量的锂离子从正极脱出到达负极,若负极中锂离子嵌入路径较长,则导致大量的锂离子在负极表面沉积形成锂枝晶,不仅降低了电池容量,还会致使电池短路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将负极片做薄可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路径,从而锂离子可快速的嵌入到负极微孔中,既避免了扩散中副反应的发生,也可实现电池的快充。然而薄的负极片含有较少的负极活性物质,使得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硅-石墨烯涂层,所述硅-石墨烯涂层包括硅层和石墨烯层,所述硅层与所述集流体直接接触,所述硅-石墨烯涂层涂覆在集流体的两面,所述硅-石墨烯涂层的孔隙率为27%-33%,所述硅-石墨烯涂层中硅的质量占比为83%-90%,所述硅-石墨烯涂层中石墨烯的质量占比为8%-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硅-石墨烯涂层,所述硅-石墨烯涂层包括硅层和石墨烯层,所述硅层与所述集流体直接接触,所述硅-石墨烯涂层涂覆在集流体的两面,所述硅-石墨烯涂层的孔隙率为27%-33%,所述硅-石墨烯涂层中硅的质量占比为83%-90%,所述硅-石墨烯涂层中石墨烯的质量占比为8%-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的压实密度为1.0-1.65g/cm3,所述负极极片的厚度为30-6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层为纳米硅,所述纳米硅的粒径为100-400nm,所述负极极片压实前所述硅-石墨烯涂层中单层硅的厚度为10-20微米,单层石墨烯的厚度为1-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石墨烯涂层包括多层硅层和多层石墨烯层,且所述硅层和所述石墨烯层交错排布,所述硅层和石墨烯层的层数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的材质为铜、镍和不锈钢中的一种,所述集流体的形状为筛网状和箔状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为铜箔,所述铜箔的厚度为6-12微米。
7.一种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硅层浆料的制备:将硅、纳米二氧化硅、导电剂、粘结剂按质量比为(85%-91%):(8%-10%):(0.5%-2.5%):(0.5%-2.5%)混匀后,分散到有机溶剂中获得硅层浆料;
(2)石墨烯层浆料的制备:将石墨烯颗粒、导电剂按质量比为(97.5%-99.5%):(0.5%-2.5%)混匀后,分散到有机溶剂中获得石墨烯层浆料;
(3)将集流体浸入步骤(1)所得的硅层浆料中取出并烘干,得到硅、纳米二氧化硅双面涂覆的集流体,再将此集流体浸入步骤(2)所得的石墨烯层浆料中,取出并烘干,得硅、纳米二氧化硅、石墨烯共同涂覆的集流体;
(4)将步骤(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珍,梁超宇,刘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