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卧式水循环冷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255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卧式水循环冷热交换器,补水箱(3)位于半雾化喷淋布水器(7)及冷却装置(2)的下方,水泵(4)的进水口与补水箱(3)连接,出水口通过止回阀(5)与主机(8)的进水口连接,主机(8)的出水口通过电磁阀(6)与半雾化喷淋布水器(7)的进水口连接,补水箱(3)上的补水口接自来水;风机(1)位于进风通道(14)中,且与进风通道(14)及出风通道(19)均位于冷却装置(2)的同一端,进风通道(14)及出风通道(19)位于冷却装置(2)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卧式结构可安装在室内吊顶里,最大程度的释放室内地面空间,提高用户装修的整体美感;且进、出风通道位于同一端,解决了用户进出风道排布难的问题。(*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卧式水循环冷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与本技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本申请人在此之前申请的“智能水循环冷热交换器(CN2773531)”,该产品与水环中央空调系统主机配套使用,无需配备大型冷却塔、热水锅炉等大型设备,使水环中央空调系统小型化后进入了家庭,不仅换热效率高,而且不受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完全可以取代风冷式家用中央空调系统,高效节能,使用效果理想。由于该产品为落地立式结构,不但占用室内地面空间,而且影响用户的整体装修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新型卧式水循环冷热交换器,可根据用户需要安装在室内吊顶里,不占用室内地面空间,可最大程度的释放室内地面空间,提高用户装修的整体美感;此外,其进、出风道安装在同一端,可解决用户安装时风道排布难的问题;同时在进风道内增设了干燥过滤器等设施,解决了在高湿地区冷却效率低的缺陷;为便于管路的清洁,在管路中装有自动清洗系统。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新型卧式水循环冷热交换器,包括风机(1)、冷却装置(2)、补水箱(3)及水泵(4),其特征是补水箱(3)位于半雾化喷淋布水器(7)及冷却装置(2)的下方,冷却装置(2)位于半雾化喷淋布水器(7)与补水箱(3)之间,水泵(4)的进水口与补水箱(3)连接,出水口通过止回阀(5)与主机(8)的进水口连接,主机(8)的出水口通过电磁阀(6)与半雾化喷淋布水器(7)的进水口连接,补水箱(3)上的补水口通过电磁阀(9)接自来水;风机(1)位于进风通道(14)中,且风机(1)、进风通道(14)及出风通道(19)均位于冷却装置(2)的同一端,进风通道(14)及出风通道(19)位于冷却装置(2)的两侧。热水器(22)的出水口通过电磁阀(23)与水泵(4)的进水口连接,主机(8)的出水口通过手动阀(20)与热水器(22)的回水口连接,热水器(22)的进水口通过手动阀(21)接自来水。热水器(22)为电热水器或燃气热水器。热水箱(24)的出水口通过电磁阀(23)与水泵(4)的进水口连接,主机(8)的出水口通过手动阀(20)与热水箱(24)的回水口相连,热水箱(24)的进水口通过手动阀(21)接热网水。进风通道(14)中自外向内依次设有空气过滤网(18)、单向风阀(16)、干燥过滤器(15)、风机(1)及风量分流板(13);出风通道(19)的出风口处设有挡水板(17)。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效果1、本技术与水环中央空调系统主机配套使用,使水环中央空调系统小型化后进入了家庭,不仅换热效率高,而且不受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完全可以取代风冷式家用中央空调系统,高效节能,使用效果理想。2、本技术采用卧式结构可根据用户需要安装在室内吊顶里,不占用室内地面空间,可最大程度的释放室内地面空间,提高用户装修的整体美感。3、本技术进、出风通道位于同一端,可解决用户安装时风道排布难的问题;在进风道内增设了干燥过滤器,解决了在高湿地区冷却效率低的缺陷。4、本技术在进风道内设有风量分流板,使风均匀通过冷却装置,可更好的进行冷热交换,提高换热效率。5、本技术在出风道的出风口处设有挡水板,可有效防止水珠大量排出室外,节约用水。6、为便于管路的清洁,在管路中装有自动清洗系统。附图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进风通道及出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4描述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单制式)。结构方案一种新型卧式水循环冷热交换器,包括风机(1)、冷却装置(2)、补水箱(3)及水泵(4),补水箱(3)位于半雾化喷淋布水器(7)及冷却装置(2)的下方,冷却装置(2)位于半雾化喷淋布水器(7)与补水箱(3)之间,水泵(4)的进水口通过电磁阀(10)与补水箱(3)连接,出水口通过止回阀(5)与主机(8)的进水口连接,主机(8)的出水口通过电磁阀(6)与半雾化喷淋布水器(7)的进水口连接,补水箱(3)上的补水口通过电磁阀(9)接自来水。风机(1)、进风通道(14)及出风通道(19)均位于冷却装置(2)的同一端,且进风通道(14)及出风通道(19)位于冷却装置(2)的两侧。进风通道(14)中自外向内依次设有空气过滤网(18)、单向风阀(16)、干燥过滤器(15)、风机(1)及风量分流板(13);出风通道(19)的出风口处设有挡水板(17)。制冷过程启动风机(1)、水泵(4)与主机(8),打开电磁阀(6)及电磁阀(10)。循环水由补水箱(3)经水泵(4)、止回阀(5)送入主机(8)进行能量交换,将主机(8)内的制冷剂冷却后经电磁阀(6)进入半雾化喷淋布水器(7),通过冷却装置(2)对循环水进行冷却,热量由风机(1)通过进风通道(14)及出风通道(19)排出,冷却水进入补水箱(3),循环运行。管道清洗打开泄水电磁阀(11)即可对管路自动清洗。结合附图2、4描述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双制式)。结构方案一种新型卧式水循环冷热交换器,包括风机(1)、冷却装置(2)、补水箱(3)及水泵(4),风机(1)位于冷却装置(2)的一端,补水箱(3)位于半雾化喷淋布水器(7)及冷却装置(2)的下方,冷却装置(2)位于半雾化喷淋布水器(7)与补水箱(3)之间,水泵(4)的进水口通过电磁阀(10)与补水箱(3)连接,出水口通过止回阀(5)与主机(8)的进水口连接,主机(8)的出水口通过电磁阀(6)与半雾化喷淋布水器(7)的进水口连接,补水箱(3)上的补水口通过电磁阀(9)接自来水。风机(1)、进风通道(14)及出风通道(19)均位于冷却装置(2)的同一端,且进风通道(14)及出风通道(19)位于冷却装置(2)的两侧。进风通道(14)中自外向内依次设有空气过滤网(18)、单向风阀(16)、干燥过滤器(15)、风机(1)及风量分流板(13);出风通道(19)的出风口处设有挡水板(17)。热水器(22)的出水口通过电磁阀(23)与水泵(4)的进水口连接,主机(8)的出水口通过手动阀(20)与热水器(22)的回水口连接,热水器(22)的进水口通过手动阀(21)接自来水。制冷过程启动风机(1)、水泵(4)与主机(8),打开电磁阀(6)及电磁阀(10),关闭手动阀(20)、手动阀(21)及电磁阀(23)。循环水由补水箱(3)经水泵(4)、止回阀(5)送入主机(8)进行能量交换,将主机(8)内的制冷剂冷却后经电磁阀(6)进入半雾化喷淋布水器(7),通过冷却装置(2)对循环水进行冷却,热量由风机(1)通过进风通道(14)及出风通道(19)排出,冷却水进入补水箱(3),循环运行。制热过程启动水泵(4)、热水器(22)与主机(8),关闭电磁阀(6)及电磁阀(10),打开手动阀(20)、手动阀(21)及电磁阀(23)。循环热水经水泵(4)、电磁阀(23)送入主机(8)进行能量交换,将主机(8)内的制冷剂加热后经手动阀(20)回到热水器(22),循环运行。管道清洗打开泄水电磁阀(11)即可对管路自动清洗。结合附图3、4描述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例(双制式)。基本结构与第二种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是设置有热水箱(24)取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卧式水循环冷热交换器,包括风机(1)、冷却装置(2)、补水箱(3)及水泵(4),其特征是:补水箱(3)位于半雾化喷淋布水器(7)及冷却装置(2)的下方,冷却装置(2)位于半雾化喷淋布水器(7)与补水箱(3)之间,水泵(4)的进水口与补水箱(3)连接,出水口通过止回阀(5)与主机(8)的进水口连接,主机(8)的出水口通过电磁阀(6)与半雾化喷淋布水器(7)的进水口连接,补水箱(3)上的补水口通过电磁阀(9)接自来水;风机(1)位于进风通道(21)中,且风机(1)、进风通道(14)及出风通道(19)均位于冷却装置(2)的同一端,进风通道(14)及出风通道(19)位于冷却装置(2)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宁陆玲胡亚良邵卫东顾茜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兴业空调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