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器人。
技术介绍
通常,当遇到不适合巡检机器人行走的道路时,需对巡检机器人进行搬运。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巡检机器人没有设置搬运结构,当对巡检机器人进行搬运时,只能以外壳为受力点进行搬运,具有搬运不方便的缺陷。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便于搬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便于搬运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机器人包括:本体;握持机构,可活动地设置在本体上,握持机构具有相对设置的工作状态和避让状态,当握持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握持机构至少部分地突出至本体外侧,以利用握持机构对机器人进行搬运,当握持机构处于避让状态时,握持机构位于本体内。进一步地,本体具有内腔,握持机构包括:固定部,固定设置在本体上,且固定部位于内腔内;握持部,与固定部连接,握持部可相对固定部移动,当握持部位于内腔内时,握持机构处于避让状态,当握持部至少部分位于本体外侧时,握持机构处于工作状态。进一步地,握持机构还包括:位置调节组件,设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n本体(10);/n握持机构(2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10)上,所述握持机构(20)具有相对设置的工作状态和避让状态,当所述握持机构(20)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握持机构(20)至少部分地突出至所述本体(10)外侧,以利用所述握持机构(20)对所述机器人进行搬运,当所述握持机构(20)处于所述避让状态时,所述握持机构(20)位于所述本体(1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
本体(10);
握持机构(2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10)上,所述握持机构(20)具有相对设置的工作状态和避让状态,当所述握持机构(20)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握持机构(20)至少部分地突出至所述本体(10)外侧,以利用所述握持机构(20)对所述机器人进行搬运,当所述握持机构(20)处于所述避让状态时,所述握持机构(20)位于所述本体(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具有内腔,所述握持机构(20)包括:
固定部(21),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10)上,且所述固定部(21)位于所述内腔内;
握持部(22),与所述固定部(21)连接,所述握持部(22)可相对所述固定部(21)移动,当所述握持部(22)位于所述内腔内时,所述握持机构(20)处于所述避让状态,当所述握持部(2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本体(10)外侧时,所述握持机构(20)处于所述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机构(20)还包括:
位置调节组件(23),设置在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握持部(22)之间,所述位置调节组件(23)用于调节所述握持部(22)从所述本体(10)伸出的长度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组件(23)包括:
第一调节槽(231),设置在所述固定部(21)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调节槽(2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部(21)的轴线方向相同;
第二调节槽(232),设置在所述握持部(22)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调节槽(23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握持部(22)的轴线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调节槽(232)对应所述第一调节槽(231)设置;
限位件(233),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槽(231)与所述第二调节槽(23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机构(2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4),所述第一弹性件(24)设置在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握持部(22)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24)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21)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24)的另一端与所述握持部(22)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24)用于驱动所述握持机构(20)在所述工作状态和所述避让状态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还包括锁止组件(30),所述锁止组件(30)设置在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握持部(22)之间,所述锁止组件(30)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当所述锁止组件(30)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锁止组件(30)固定所述固定部(21)和所述握持部(22)的相对位置,当所述锁止组件(30)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握持部(22)可相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建,章建斌,穆方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