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中意专利>正文

一种轴承组件自动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081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组件自动装配装置,属于轴承组件装配装置领域,一种轴承组件自动装配装置,包括底座、支架和圆台,支架和圆台均固定连接于底座的上端,支架上设置有加热机构,圆台的上端放置有内圈组件,圆台的上端开凿有圆槽和多个弧形槽,圆槽和弧形槽分别位于内圈组件的内外两侧,圆台的上侧设有放置板,放置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柱,支柱插设于弧形槽的内部,放置板的上端放置有外圈,外圈的上侧设有压板,压板的内侧设有圆柱,圆柱和压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矩形板,圆柱与圆槽相匹配,弧形槽的内底面开凿有内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借助另外的夹持工具,即可完成外圈和内圈组件的装配过程,使加工装配过程更加简便。

An automatic assembly device for bearing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组件自动装配装置
本技术涉及轴承组件装配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轴承组件自动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的重要基础零部件,它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少载荷摩擦系数的作用,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发展,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轴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速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内圈的作用是与轴相配合并与轴一起旋转;外圈的作用是与轴承座相配合,起支撑作用;滚动体是借助于保持架安装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其形状、大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轴承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保持架能使滚动体均匀分布,防止滚动体脱落,引导滚动体旋转,起润滑作用。高速轴承的装配是先将内圈、保持架和滚动体组装成内圈组件,然后再将该内圈组件与外圈进行装配;在目前的装配技术中,大多数流水线都是利用外界的压力来实现外圈的装配;然而,采用这种装配方法会使轴承遭受磨损,从而将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因此,后来就出现了基于热膨胀原理的、利用电加热器来进行外圈装配的方法。已知中国专利公开了专利名为《一种高速轴承外圈与内圈组件的自动装配装置》的技术专利,其申请号为CN201320498703.2,一种高速轴承外圈与内圈组件的自动装配装置,包括工作台、加热机构和夹具,加热机构包括机械手支架、导热板、加热元件、绝缘板和机械手,机械手支架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在机械手支架的中间沿高度方向开凿有滑动槽,机械手安装在机械手支架上且能在滑动槽内上下移动,在机械手探出机械手支架外的一端端部开凿有凹槽,机械手还与外部控制装置电连接,导热板为圆环状,圆环直径与高速轴承的外圈的外径相适配,加热元件同样为圆环状,套设在导热板的外圆周壁体上,加热元件通过导线与外部控制装置电连接,绝缘板有一对,彼此面对面平行地设置在导热板的外圆周壁体上,并且与加热元件相接触,该对绝缘板的一端分别探入凹槽内并且与机械手构为固定连接,此专利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外圈受热均匀,温度控制精度高,装配效率高,污染小,使用寿命长。上述申请号为CN201320498703.2公开的一种高速轴承外圈与内圈组件的自动装配装置在将外圈加热后,还需要利用另外的外圈夹持工具夹住外圈,使其和内圈组件靠近并完成装配,这给加工装配过程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组件自动装配装置,它可以实现无需借助另外的夹持工具,即可完成外圈和内圈组件的装配过程,使加工装配过程更加简便。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轴承组件自动装配装置,包括底座、支架和圆台,所述支架和圆台均固定连接于底座的上端,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圆台的上端放置有内圈组件,所述圆台的上端开凿有圆槽和多个弧形槽,所述圆槽和弧形槽分别位于内圈组件的内外两侧,所述圆台的上侧设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柱,所述支柱插设于弧形槽的内部,所述放置板的上端放置有外圈,所述外圈的上侧设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内侧设有圆柱,所述圆柱和压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矩形板,所述圆柱与圆槽相匹配,所述弧形槽的内底面开凿有内槽,所述支柱与内槽相匹配,本技术无需借助另外的夹持工具,即可完成外圈和内圈组件的装配过程,使加工装配过程更加简便。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板上开凿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部插设有限位棒,所述限位棒的外壁与压板的内壁相接触,通过限位棒可以限制外圈在放置板上的位置,使外圈在放置板上的位置更加准确且不易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内槽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在支柱下降过程中,可以对支柱提供缓冲力,使支柱下降速度不易过快,减轻震动,从而使外圈与内圈组件之间装配地更加精准。进一步的,所述圆柱的下端和圆槽的内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磁性板,通过一对圆柱之间具有的引力,使压板可以压紧外圈使其不易上移,从而使外圈与内圈组件配合地更加准确,减小装配误差。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板、外圈和压板三者的内圈直径相同,以便于实现外圈与内圈组件之间的装配。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无需借助另外的夹持工具,即可完成外圈和内圈组件的装配过程,使加工装配过程更加简便。(2)矩形板上开凿有圆孔,圆孔的内部插设有限位棒,限位棒的外壁与压板的内壁相接触,通过限位棒可以限制外圈在放置板上的位置,使外圈在放置板上的位置更加准确且不易移动。(3)内槽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在支柱下降过程中,可以对支柱提供缓冲力,使支柱下降速度不易过快,减轻震动,从而使外圈与内圈组件之间装配地更加精准。(4)圆柱的下端和圆槽的内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磁性板,通过一对圆柱之间具有的引力,使压板可以压紧外圈使其不易上移,从而使外圈与内圈组件配合地更加准确,减小装配误差。(5)放置板、外圈和压板三者的内圈直径相同,以便于实现外圈与内圈组件之间的装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圆台处的立体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圆台处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的圆台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的圆台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的圆台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三;图7为本技术的圆台处的立体图二。图中标号说明:1底座、2支架、3加热机构、4圆台、401弧形槽、402圆槽、403内槽、5内圈组件、6放置板、7外圈、8支柱、9圆柱、10压板、11矩形板、12磁性板、13圆孔、14限位棒、15压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轴承组件自动装配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和圆台4,支架2和圆台4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组件自动装配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和圆台(4),所述支架(2)和圆台(4)均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上端,所述支架(2)上设置有加热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4)的上端放置有内圈组件(5),所述圆台(4)的上端开凿有圆槽(402)和多个弧形槽(401),所述圆槽(402)和弧形槽(401)分别位于内圈组件(5)的内外两侧,所述圆台(4)的上侧设有放置板(6),所述放置板(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柱(8),所述支柱(8)插设于弧形槽(401)的内部,所述放置板(6)的上端放置有外圈(7),所述外圈(7)的上侧设有压板(10),所述压板(10)的内侧设有圆柱(9),所述圆柱(9)和压板(10)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矩形板(11),所述圆柱(9)与圆槽(402)相匹配,所述弧形槽(401)的内底面开凿有内槽(403),所述支柱(8)与内槽(403)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组件自动装配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和圆台(4),所述支架(2)和圆台(4)均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上端,所述支架(2)上设置有加热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4)的上端放置有内圈组件(5),所述圆台(4)的上端开凿有圆槽(402)和多个弧形槽(401),所述圆槽(402)和弧形槽(401)分别位于内圈组件(5)的内外两侧,所述圆台(4)的上侧设有放置板(6),所述放置板(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柱(8),所述支柱(8)插设于弧形槽(401)的内部,所述放置板(6)的上端放置有外圈(7),所述外圈(7)的上侧设有压板(10),所述压板(10)的内侧设有圆柱(9),所述圆柱(9)和压板(10)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矩形板(11),所述圆柱(9)与圆槽(402)相匹配,所述弧形槽(401)的内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意
申请(专利权)人:刘中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