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放式方顶蚊帐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068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收放式方顶蚊帐架。包括分别含转筒的左右底座总成,后横梁,分别通过左右中铰连接的左前后臂和右前后臂,分别通过角铰与左右前臂连接的前横梁,其特征是角铰中的上下盖,中铰中的上下盖分别采用双筒结构形式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收折使用方便,外形美观,装饰性强,收折后不占室内空间,放开后帐内空间空阔,无压抑感,舒适。(*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蚊帐架,特别涉及的是一种收放式方顶蚊帐架。长期以来,人们用于防蚊的蚊帐仅是方顶或圆顶蚊帐,由于方顶或圆顶蚊帐均存在着实用性差(如圆顶蚊帐空间小)、收拆困难、占据室内空间的缺点,故人们进行了蚊帐收拆的改进。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可收拆蚊帐架包括分别含转筒的左右底座总成,分别通过左右中铰连接的左后臂和左前臂、右后臂和右前臂、两端分别与左右底座连接的后横梁,通过左右角铰分别与左右前臂连接的前横梁、拉绳、转筒包含后臂接插口。这种帐架各连接部位易断裂、且外观较差。鉴于以上原因,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外形美观,强度高,使用方便且寿命长的收放式方顶蚊帐架。本技术是在公知的可收拆帐架上的改进,即所述的中铰包括含后臂接插口和外筒(26)和内筒(27)的中铰下盖及含前臂接插口和与中铰下盖上的外筒(26)配装的筒体(30)和与中铰下盖上的内筒(27)配装的中筒(31)的中铰上盖,扭簧(33)装在中铰内且两端分别连接在中铰上下盖上,联接件(36)穿在中铰上下盖上使中铰上下盖连接并能相对转动,角铰包括含前臂接插口的角铰下盖和含前横梁接插口的角铰上盖,角铰上盖上设有外筒(45)和内筒(46),角铰下盖上有与角铰上盖上的外筒(45)配装的筒体(47)和与角铰上盖上的内筒(46)配装的中筒(48),扭簧(49)装在角铰内且两端分别连接在角铰上下盖上,联接件(52)穿在角铰上下盖上使角铰上下盖连接并能相对转动(参见附图说明图1-图4),本技术的中铰、角铰分别采用双筒式结构,外形美观且耐用寿命长。上述的角铰上下盖上分别设有使角铰上下盖在0-90°范围相对转动的定位块(37、38),中铰上下盖上分别设有使中铰上下盖在0-180°范围内相对转动的定位块(53、54)(参见图3、图4)。上述的左右底座上的转筒的后臂接插口的中心线与水平线间设有夹角α1,中铰上盖上的前臂接插口的中心线与水平线间设有夹角α2,角铰下盖的前臂接插口的中心线与水平线间有夹角α3,其中α1=α2=-α3(参见图2、图3、图4)这样组成的本技术外形美观。上述的左右底座总成还包括铁底脚,铁底脚上设有插槽和联接孔,底座插入铁底脚上的插槽中(参见图1),使用安装时,用联接件穿入铁底脚的联接孔中将铁底脚固定在墙上后再将底座装在铁底脚上,取用收拆方便。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收拆使用方便,无论收拆或放开后都不见支撑杆,外形美观、装饰性强,收拆后不占室内空间,放开后帐内空间空阔,无压抑感,舒适,强度高,寿命长。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底座装配示意图图3中铰装配示意图图4角铰装配示意图图5本技术收拢后的示意图图6本技术使用状态图从图1中可看出,本技术包括左底座总成1,右底座总成2,左后臂3,左前臂4,右后臂5,右前臂6,后横梁7,前横梁8。左右底座总成,左右前臂、左右后臂、前后横梁均为左右对称结构。图2为左右底座总成结构示意图。左右底座总成分别包括底座9、铁底脚60。底座9的上盖10和下盖11间有转筒12,联接件13依次穿在下盖11、转筒12和上盖10上且螺纹联接在上盖10上。在联接件13和转筒12间有扭簧14,扭簧1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下盖11和转筒12上。在转筒12上设有后臂接插口15,后臂接插口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1=5°。在上盖10上还设有后横梁接插口16且装有滑轮17、18。上盖10和下盖11间还通过联接件螺钉19连接。在下盖11的下部设有插接部20。铁底脚60上设有插槽21和数个联接孔22和定位部23。下盖11上的插接部20能插入铁底脚60上的插槽21内。图3为中铰装配示意图。中铰24包括含后臂接插口25和外筒26和内筒27的中铰下盖28及含前臂接插口29和与中铰下盖28中的外筒26配装的筒体30和与中铰下盖28上的内筒27配装的中筒31的中铰上盖32。扭簧33绕在中铰上盖32的中筒31上且两端分别伸入中铰上下盖上的扭簧孔34、35中且连接在中铰上下盖上。联接件36穿过中铰下上盖将中铰下上盖连接并能使上下盖相对转动。在中铰上下盖上分别设有与其上下盖为一体的定位块37、38。定位块37、38的配合使中铰上下盖只能相对转动180°。中铰上盖32的前臂接插口29的中心线与水平线间夹角α2=α1=5°。在中铰下盖28上装有滑轮39。图4给出了角铰装配示意图。角铰40包括含前臂接插口41的角铰下盖42和含前横梁接插口43的角铰上盖44。角铰上盖44上设有外筒45和内筒46,角铰下盖42上有与角铰上盖44中的外筒45配装的筒体47和与角铰上盖44中的内筒46配装的中筒48,扭簧49绕在中筒48上且两端分别穿入角铰上下盖上的扭簧孔50、51中与角铰上下盖连接。联接件52穿在角铰上下盖上且另一端铆接。在角铰上下盖上分别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定位块53、54,定位块53、54的配合使角铰上下盖只能相对转动90°。角铰下盖42的前臂接插口41的中心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α3=-α1=-α2=-5°。前后横梁分别用前横梁接头55和后横梁接头56将两根左右横梁装配而成。在后横梁接头上装有滑轮57。安装时,用螺钉将铁底脚装在墙上,其它部位如图1所示装好后,将两根拉绳58的一端分别装在左右角铰上,然后分别穿过底座上的滑轮17、中铰下盖上的滑轮39、后横梁接头上的滑轮57及底座上的滑轮18后进入底座下盖上的小孔59中将两根拉绳栓好。安装好后再将底座插入铁底脚上的插槽中。使用本技术时,拉绳经滑轮张力拉动架子上的后臂转动,使前横梁向后横梁平动,并使拉绳固定在床头的适当位置上(参见图5)。本技术张开时,只需松开拉绳,扭簧的扭力使后臂、前臂形成一条直线,并使前横梁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实现其功能(参见图6)。权利要求1.收放式方顶蚊帐架,包括分别含转筒的左右底座的左右底座总成,分别通过左右中铰连接的左后臂和左前臂、右后臂和右前臂,两端分别与左右底座连接的后横梁,拉绳、转筒上设有后臂接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铰包括含后臂接插口和外筒(26)和内筒(27)的中铰下盖及含前臂接插口和与中铰下盖上的外筒(26)配装的筒体(30)和与中铰下盖上的内筒(27)配装的中筒(31)的中铰上盖,扭簧(33)装在中铰内且两端分别连接在中铰上下盖上,联接件(36)穿在中铰上下盖上使中铰上下盖连接并能相对转动,角铰包括含前臂接插口和含前横梁接插口的角铰上盖,角铰上盖上设有外筒(45)和内筒(46),角铰下盖上有与角铰上盖上的外筒(45)配装的筒体(47)和与角铰上盖的内筒(46)配装的中筒(48),扭簧(49)装在角铰内且两端分别连接在角铰上下盖上,联接件(52)穿在角铰上下盖上使角铰上下盖连接并能相对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放式方顶蚊帐架,其特征在于角铰上下盖上分别设有使角铰上下盖在0-90°范围相对转动的定位块(37、38),中铰上下盖上分别设有使中铰上下盖在0-180°范围内相对转动的定位块(53、54)。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放式方顶蚊帐架,其特征在于左右底座上的转筒的后臂接插口的中心线与水平线间设有夹角α1,中铰上盖的前臂接插口的中心线与水平线间有夹角α2,角铰下盖的前臂接插口的中心线与水平线间有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收放式方顶蚊帐架,包括分别含转筒的左右底座的左右底座总成,分别通过左右中铰连接的左后臂和左前臂、右后臂和右前臂,两端分别与左右底座连接的后横梁,拉绳、转筒上设有后臂接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铰包括含后臂接插口和外筒(26)和内筒(27)的中铰下盖及含前臂接插口和与中铰下盖上的外筒(26)配装的筒体(30)和与中铰下盖上的内筒(27)配装的中筒(31)的中铰上盖,扭簧(33)装在中铰内且两端分别连接在中铰上下盖上,联接件(36)穿在中铰上下盖上使中铰上下盖连接并能相对转动,角铰包括含前臂接插口和含前横梁接插口的角铰上盖,角铰上盖上设有外筒(45)和内筒(46),角铰下盖上有与角铰上盖上的外筒(45)配装的筒体(47)和与角铰上盖的内筒(46)配装的中筒(48),扭簧(49)装在角铰内且两端分别连接在角铰上下盖上,联接件(52)穿在角铰上下盖上使角铰上下盖连接并能相对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云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青羊区清江罗帷装饰用品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