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杉专利>正文

电子空气交换净化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0576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室内外空气交换、净化、透光或半透光的窗户,窗户外框内由若干彼此分离,并附着导电层的透明绝缘材料层组合构成气流流经的空间电场,设置空气预荷电和电离的装置,气体传感控制件,微型排风装置等,能实现室内外空气的自然和强制交换,窗户集采光、空气净化、交换为一体,不占室内空间,与房间和窗户整体协调美观,特别适用于城市住宅、办公室等,使室内长期保持空气新鲜和洁净。(*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室内外空气交换、净化、透光、半透光窗户。目前室内空气净化主要采用室内空气净化器,采光用窗户,并且开窗后方能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性能单一,难以满足现代房间对室内环境的综合质量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室内外空气交换、净化、透光半透光窗户,采用电子净化技术,净化流入室内的空气,实现室内外空气自然交换、净化和自动控制排风强制交换,它不占室内的有效空间,综合功能强,与室内和窗户整体协调和美观。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窗户有外框,外框内装入由二层或多层透明绝缘材料层组合构成的窗体,窗体各透明绝缘材料里层设置、附结或附着透光、半透光导电层,以及局部气体净化层,窗体各材料层间保持一空间间隔,该空间与室内外气流通道和通气口连通,并由材料层上的导电层在其空间建立电场、构成电场除尘段;气体予电荷和电离装置设置在通气口后、气流通道内、与除尘电场空间相交的界面处,构成气体预荷电和电离段;各电器组件设置于外框中,其输出端与建立除尘电场的导电层、气体预荷电及电离装置和离子加速电场装置连结;气体传感器和控制装置设置在外框中,并控制设置在外框中的排风装置,除尘和集尘装置设置于外框中,除尘装置可移动进入透明绝缘材料层之间的电场集尘空间。透明绝缘材料层里层表面设置、附结,或附着的导电层为有机、无机或半导体导电层或为网、格状金属导电层,或为其复合结构,并可附着部分气体净化层。集尘电场空间和气体通道内设置一离子加速电场装置。窗户室内一侧气流通道内设置负离子发生器。除尘装置为一绝缘刷、外框下部设置集尘盘,室内一侧通气口设置气体净化网罩。透明绝缘材料层为平板,双层或多层平行组合,平行安装于外框内,其组合平面与框面和墙面平行。透明绝缘材料层为平板,多层平行组合,垂直安装于外框内,其组合平面与外框端面和墙面垂直。窗户可实现室内外空气自然交换、净化和自动控制微型排风装置强制交换。室外空气进入窗户,经预荷电和电离段,进入透明绝缘材料层之间的电场集尘空间,最后由窗户另一侧排出。本技术集室内外空气交换、净化、透光为一体,采用附着透光、半透光导电层和局部空气净化层的透明绝缘材料层构成的窗体建立起除尘净化空气的空间电场,作为窗户设置于室内外墙体的界面处,空气净化率高达95%以上,可实现室内外空气自然交换,和自动控制的排风强制交换,无噪声或低噪声,隔音、保温、调节光线,不占室内空间,与房间和窗户整体协调美观,结构简单,性能优良,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城镇各类房屋,及空气污染较大的地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正视图和A-A剖视图。图2是实施例2正视图和A-A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和工作情况。实施例1,参见图1,窗户包括外框(1),框内设置二平行组合透明绝缘材料板(11)构成的窗体(4),绝缘材料板(11)里层附结、附着金属网与氧化锡溥层复合结构导电层(12),半透光,二材料板(11)之间有一空间(13)间隔,该空间(13)与室内外气流通道通气口(3)和(8)连通,由导电层(12)在其空间建立电场,构成除尘电场段,气体电离装置为若干针状电极(14),在气流通道内,构成气体电离段,电器组件(5)设置于外框中,输出高压直流,端子分别与导电层(12)电极和气体电离装置(14)、离子加速电场装置(29)连结,气体传感器(6)和电器组件(5)中的控制元件自动控制外框中的微型排风扇(7)的启动和停止。窗户室内一侧有一负离子发生装置(10)建立离子加速电场装置(29),除尘装置(2)和集尘装置(9)设置于外框中,除尘装置(2)可通过手动进入电场集尘空间(13),气流由通气口(8)进入,经电离装置(14)进入集尘电场空间(13),通过负离子发生器(10),最后由室内一侧通气口(3)排出。通气口(3)外设置一大眼孔气体净化和安全网罩(15)或为一可开闭的门。透明绝缘材料层平板(11)平行安装,构成的窗体(4),其组合平面和窗框(1)与墙面平行,安装于墙体内。该窗可单独或多个作为窗户上部的固定副窗。实施例2,参见图2窗户包括圆柱形外框(21),框内设置若干层透明绝缘材料平板(16)平行组合构成的窗体,窗体置入外框(21)内,其组合平面与外框端面和墙面垂直,安装于墙体内。透明绝缘材料平板(16)里层附着一透光导电层(17)及局部空气净化层,各透明绝缘材料平板间的空间(19)间隔内建立起除尘电场,荷电和电离装置为一线状电极(20),电极(20)和导电层(17)分别与外框中的电器组件(22)直流高压输出端连结,窗户室内一侧设置一负离子发生器(25),气体传感器(24)和电器组件(22)内的控制装置控制微型排气装置(23)的启动和关闭,除尘装置是绝缘刷(18),该刷可在除尘空间(19)内移动,窗体前、后端设置大眼孔气体净化安全网罩(27)(28),前罩前设置一可开、闭的透明窗门(26)并与窗框连结,可开闭。室外空气直接由气体净化安全网罩(28)进入,经气体荷电和电离装置,即线状电极(20),直接进入电场集尘空间(19),再经负离子发生器(25)最后经气体净化安全网罩(27)进入室内。该窗可单独装入室内外界面的墙体内,也可单独或多个装在窗户的上部。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室内外空气交换、净化、透光或半透光的电子空气交换净化窗主要由外框(1、21),透明绝缘材料层(11、16),设置、附结、附着于该材料层上的导电层(12、17),气体预荷电和电离装置(14、20),气体传感、控制装置(6、24),微型排风装置(7、23),除尘装置(2、18),集尘装置(9),负离子发生装置(10、25),气体净化安全网罩(15、27、28),电器组件(5、22),离子加速电场装置(29)构成,其特征在于窗户有外框(1、21),框内装入由二层或多层透明绝缘材料层(11、16)构成的窗体(4),窗体各透明绝缘材料层(11、16)里层设置,附结,或附着透光半透光导电层(12、17),以及局部气体净化层,窗体各材料层(11、16)之间保持一空间间隔(13、19),该空间与室内外气流通道和通气口(3、8)连通或直接与室内外连通,并由材料层上的导电层(12、17)在其空间建立电场(13、19),构成电场除尘段;气体预荷电和电离装置(14、20)设置在通气口后气流通道内,与除尘电场空间相交的界面处,构成预荷电和电离段;电器组件(5、22)设置在外框(1、21)中,其输出端与建立除尘电场的导电层(12、17)、离子加速电场装置(29)和气体预荷电及电离装置(14、20)连结;气体传感和控制装置(6、24)设置在外框(1、21)中,控制设置在窗框中的排风装置(7、23);除尘装置(2、18)、集尘装置(9)设置于外框中,除尘装置(2、18)并可移动进入透明绝缘材料层之间的电场集尘空间(13、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户,其特征是透明绝缘材料层(11、16)里层表面设置、附结、或附着的导电层(12、17)为有机、无机或半导体导电层、或网、格状金属导电层或为其复合结构并可附着局部气体净化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窗户,其特征是集尘电场空间(13、19)和空气通道内设置一离子加速电场装置(29)。4.根据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室内外空气交换、净化、透光或半透光的电子空气交换净化窗主要由外框(1、21),透明绝缘材料层(11、16),设置、附结、附着于该材料层上的导电层(12、17),气体预荷电和电离装置(14、20),气体传感、控制装置(6、24),微型排风装置(7、23),除尘装置(2、18),集尘装置(9),负离子发生装置(10、25),气体净化安全网罩(15、27、28),电器组件(5、22),离子加速电场装置(29)构成,其特征在于:窗户有外框(1、21),框内装入由二层或多层透明绝缘材料层(11、16)构成的窗体(4),窗体各透明绝缘材料层(11、16)里层设置,附结,或附着透光半透光导电层(12、17),以及局部气体净化层,窗体各材料层(11、16)之间保持一空间间隔(13、19),该空间与室内外气流通道和通气口(3、8)连通或直接与室内外连通,并由材料层上的导电层(12、17)在其空间建立电场(13、19),构成电场除尘段;气体预荷电和电离装置(14、20)设置在通气口后气流通道内,与除尘电场空间相交的界面处,构成预荷电和电离段;电器组件(5、22)设置在外框(1、21)中,其输出端与建立除尘电场的导电层(12、17)、离子加速电场装置(29)和气体预荷电及电离装置(14、20)连结;气体传感和控制装置(6、24)设置在外框(1、21)中,控制设置在窗框中的排风装置(7、23);除尘装置(2、18)、集尘装置(9)设置于外框中,除尘装置(2、18)并可移动进入透明绝缘材料层之间的电场集尘空间(13、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杉
申请(专利权)人:吕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