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盐碱旱地苜蓿小区试验的测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20237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盐碱旱地苜蓿试验小区的测产方法,其步骤为:1小区面积设定,每个小区面积应大于等于30m

A yield measurement method for alfalfa plot experiment in saline alkali dry l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盐碱旱地苜蓿小区试验的测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盐碱旱地苜蓿小区试验的测产方法。
技术介绍
苜蓿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植物蛋白源,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苜蓿优势产业的大力推动,苜蓿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因此苜蓿的相关研究也相继展开。在苜蓿的相关研究中,经常需要对苜蓿生物产量或苜蓿种子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苜蓿测产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样方测产法和实测法(去除边行和两端50cm)。上述这两种方法用在优质良田的苜蓿试验上准确可行。但由于我国农业发展政策向来是以粮食安全问题为重点,而苜蓿多种植在贫瘠、盐碱的土壤上,而这样的区域土壤一般呈斑状盐碱分布,极不均匀,所以也就造成苜蓿出苗不均,呈斑状分布。所以利用上述传统的测产方法进行测产时,经常出现诡异数据,试验数据很不准确,甚至不可用。这一问题表明:在此类区域用传统测产方法进行苜蓿测产不可行,因此,此类区域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实用测产方法,以保证苜蓿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盐碱旱地苜蓿小区试验的测产方法,其针对盐碱旱地苜蓿试验小区植株斑状分布,难于使用现有方法测产的问题,在原有方法与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测产方法进行改进,使测产方法在科学的基础上更具针对性、实用性,以便为在贫瘠、盐碱的土壤上种植苜蓿提供科学准确的测产方法,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适用于盐碱旱地苜蓿小区试验的测产方法,其方法步骤为:第一步:小区面积设定,每个小区面积应大于等于30m2,以保证本方法操作时,有足够满足需求的取样点。第二步:测算小区单行的播种量,保证播种量相对均匀:小区播种时,根据种子出苗率、亩播种量与小区面积来测算小区播种量,然后根据小区总行数测算出小区单行的播种量,以此保证每个样点株苗数的代表性。第三步:样点的选择,去除小区的边行与两端0.5m以上的,然后在小区内选定连续1.4m以上没有缺苗断垅且植株生长均匀的行段为取样点,且选定行段的邻行不存在大于连续0.3m的断垄,每个小区选定取样点在至少6个以上。第四步:取样方法及数据测定,每个样点去除两端,取中间1m的植株为样品;同时分别称量每个样点样品的鲜草重量。第五步:取样点面积转换,计算小区内苜蓿总的理论行长,根据小区面积,将1m长的苜蓿样点换算成面积:样点面积=小区面积*1/总行长。第六步:测算各样点对应的鲜草亩产量,根据样点面积及样点苜蓿重量,分别测算试验小区的鲜草亩产量即各样点的平均数。第七步:各样点取200-300g样品,用精确度为百分之一的天平称量纸袋重(g0),然后称量装入样品后的纸袋重(g1),并记录,然后在鼓风干燥箱中以40-60℃温度烘干,烘干48小时后称重,再烘干,直至质量恒重(g2),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干物质含量。干物质计算公式:DM%=100*(g1-g2)/(g1-g0)%第八步:根据每个样点的干物质含量及鲜草产量测算干草产量,每个样点的样品分别测定干物质含量,并通过干物质含量计算干草产量,同一小区各样点的平均产量即为该小区的干草产量,即为理论产量,理论产量乘以苜蓿盖度则为实际产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是专门适应盐碱旱地试验小区的测产方法,针对盐碱旱地苜蓿试验小区植株斑状分布,难于使用传统方法测产的问题,在原有方法与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测产方法进行改进,使测产方法在科学的基础上更具使可实施性,实用性更强。以便为我国苜蓿研究提供科学实用的适应盐碱旱地的新的测产方法,促进苜蓿研究的顺利进行,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改进有三点:第一,对小区面积提出要求;第二,对小区播种技术提出要求;第三,本方法利用多个1m行长代替1m2样方(或实测)取样方法,并利用小区播种播种的总行长和小区面积将1m行长的苜蓿换算成面积,从而计算产量。优点:将苜蓿试验产量结果建立在统一全苗的理想条件下,避免因小区盐斑面积、分布不同对试验造成的外在因素影响,从而达到试验数据为同条件下的设定因素影响效果比较。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盐碱旱地苜蓿试验小区的测产方法,其步骤为:第一步:小区面积设定,每个小区面积应大于等于30m2(保证本方法操作时,有足够满足需求的取样点)。第二步:小区播种时,根据种子出苗率、亩播种量与小区面积测算小区播种量,然后根据小区总行数测算出小区单行的播种量,以此保证每个样点株苗数的代表性。第三步:去除小区的边行与两端(0.5m左右),然后在小区内选定连续1.4m以上没有缺苗断垅且植株生长均匀的行段为取样点,且选定行段的邻行不存在大于连续0.3m的断垄,每个小区选定取样点在6个以上。第四步:每个样点去除两端,取中间1m的植株为样品;同时分别称量每个样点样品的鲜草重量。第五步:计算小区内苜蓿总的理论行长,根据小区面积,将1m长的苜蓿样点换算成面积(样点面积=小区面积*1/总行长)。第六步:根据样点面积及样点苜蓿重量,分别测算试验小区的鲜草亩产量(6个样点的平均数)。第七步:各样点取200-300g样品,用精确度为百分之一的天平称量纸袋重(g0),然后称量装入样品后的纸袋重(g1),并记录,然后在鼓风干燥箱中以40-60℃温度烘干,烘干48小时后称重,再烘干,直至质量恒重(g2),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干物质含量。干物质计算公式:DM%=100*(g1-g2)/(g1-g0)%第八步:根据每个样点的干物质含量及鲜草产量测算干草产量,每个样点的样品分别测定干物质含量,并通过干物质含量计算干草产量,同一小区各样点的平均产量即为该小区的干草产量。以下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对照试验:试验设置2个对照,3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5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40m2(5m×8m=40m2)。对照分别:CK1=为实测法(剔除边行、邻边行和小区两端各0.5m);CK2=样方法(每个小区随机取3个1m2的样方)。3个处理分别:T1=取4行样品、T2=取6行样品、T3=取8行样品。表1取样方法对干草产量的影响试验处理干草产量(t/hm2)CK14.7±0.82cCK23.95±0.48cT15.26±0.10bT26.35±0.11aT36.35±0.11a试验结果总结:由表1可知,CK1、CK2测产结果的偏差分别为0.82和0.48,表明通过CK1或CK2进行测产,同一处理不同重复间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值。结果表明:由于盐碱地土壤条件不一致,造成试验重复间产量偏差较大,导致试验结果不具科学性。而采用本专利技术测定的结果偏差较低分别为0.10、0.11、0.11,且取样点大于等于6行时,产量无变化,且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盐碱旱地苜蓿试验小区的测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为:/n第一步:小区面积设定,每个小区面积应大于等于3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盐碱旱地苜蓿试验小区的测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为:
第一步:小区面积设定,每个小区面积应大于等于30m2,以保证本方法操作时,有足够满足需求的取样点;
第二步:测算小区单行的播种量,保证播种量相对均匀:小区播种时,根据种子出苗率、亩播种量与小区面积来测算小区播种量,然后根据小区总行数测算出小区单行的播种量,以此保证每个样点株苗数的代表性;
第三步:样点的选择,去除小区的边行与两端0.5m以上的,然后在小区内选定连续1.4m以上没有缺苗断垅且植株生长均匀的行段为取样点,且选定行段的邻行不存在大于连续0.3m的断垄,每个小区选定取样点在至少6个以上;
第四步:取样方法及数据测定,每个样点去除两端,取中间1m的植株为样品;同时分别称量每个样点样品的鲜草重量;
第五步:取样点面积转换,计算小区内苜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宇刘忠宽李海山谢楠冯伟智建飞杜姿璇宁亨通崔素倩刘志伟刘玉洋孙树泽王芳李娈王栓波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