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L1自适应控制算法的弹翼主动颤振抑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弹体控制
,这项技术专利技术以变体巡飞弹为研究对象,以带有前、后缘控制面的二元翼段为基础建立二元弹翼的气动弹性系统模型,提出一种基于L1自适应控制的算法,在变体巡飞弹变后掠角过程中对弹翼进行主动颤振抑制。
技术介绍
传统导弹的舵面比较小,使其具有比较快的速度,可以实现快速攻击目标,但是留空时间比较短,只能攻击已经发现的目标,不具有“二次打击”的能力。随后出现了巡飞弹,巡飞弹是一种可长时间在目标区域上空巡弋、待机执行单种或多种作战任务的新型弹药。巡飞弹可以长时间在目标区域巡航,但是舵面比较大,不适合快速打击目标。作为小型无人机和导弹结合的产物,变体巡飞弹兼顾二者的优点,与传统的导弹相比,变体巡飞弹的在巡航阶段有较大的舵面,可以低速巡航搜索目标,滞空时间长。一旦发现目标后,变体巡飞弹又可以主动改变外形,减小舵面进行快速打击,使对方难以拦截,可以有效攻击速度较高的机动目标;与无人机相比,变体巡飞弹可以像常规导弹武器一样使用多种平台投放,战术灵活多变,可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L1自适应控制算法的弹翼主动颤振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n步骤1:建立弹翼的气动弹性模型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L1自适应控制算法的弹翼主动颤振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弹翼的气动弹性模型为:
式中,h为上下沉浮,α为绕弹性轴俯仰角,β和γ分别为前、后操纵面绕铰链轴转动角,m为单位长度机翼质量,a为1,b为机翼弦长,ρ为空气密度,s为机翼面积,V为来流速度,φ为后掠角,Ia为单位长度机翼转动惯量,kh、ka为绕弹性轴沉浮和扭转刚度系数,ch、cα为结构沉浮和扭转阻尼项,为机翼攻角;
步骤2:将弹翼的气动弹性模型写为状态空间模型:
式中,A是4×4系统矩阵,B是4×2控制矩阵,u(t)=[βγ]T...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