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医学检测试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99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医学检测试管架,包括铅金属箱体、观察窗和操作槽,所述铅金属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内部设置有试管槽,所述试管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观察托盘。经海绵层和试管槽的搭配设置,使用时通过将试管放置在海绵层内的试管槽中,进而降低试管可能受到的冲击,从而提高了试管的使用期限,通过观察窗和观测皿的设置,使用时将要检测的溶液放置在观测皿中,进而通过观察窗,方便医务人员对溶液进行观察,通过铅金属箱体外表面的两侧开设的操作槽,进而观测时可以双手通过操作槽来对试管进行操作,继而不用开启铅金属箱,从而减轻了医务人员受到的辐射。

A test tube rack for nuclear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医学检测试管架
本技术涉及物品放置器械
,具体为一种核医学检测试管架。
技术介绍
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核医学可分为两类,即临床核医学和基础核医学或称实验核医学。核医学医护人员长期接触放射性核素,长时间的辐射会对医护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核素辐射,核素辐射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在给患者注射核素时医护人员受到的辐射主要是外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式包括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现阶段的核医学检测试管架多为普通木架,隔离效果较差,而且对试管的保护力度较低,所以设计一种新型试管架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核医学检测试管架,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铅金属箱体、铅金属箱盖、观察窗和操作槽,所述铅金属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内部设置有试管槽,所述试管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观察托盘,所述观察托盘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观测皿。可选的,所述铅金属箱体上表面的一侧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铅金属箱盖。可选的,所述铅金属箱体外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操作槽。可选的,所述操作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转环。r>可选的,所述转环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可选的,所述铅金属箱体的外壁表面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观察窗以铅金属箱体为中轴线对称开设在铅金属箱体的外壁表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核医学检测试管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核医学检测试管架,经铅金属箱体和铅金属箱盖的搭配设置,进而在使用时最大程度隔离辐射带来的危害,通过铅金属箱体外表面的两侧开设的操作槽,进而观测时可以双手通过操作槽来对试管进行操作,继而不用开启铅金属箱,从而减轻了医务人员受到的辐射。2、该核医学检测试管架,经海绵层和试管槽的搭配设置,使用时通过将试管放置在海绵层内的试管槽中,进而降低试管可能受到的冲击,从而提高了试管的使用期限,通过观察窗和观测皿的设置,使用时将要检测的溶液放置在观测皿中,进而通过观察窗,方便医务人员对溶液进行观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观察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铅金属箱体;2、铅金属箱盖;3、观察窗;4、操作槽;5、海绵层;6、试管槽;7、固定板;8、观察托盘;9、观测皿;10、固定杆;11、转环;12、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核医学检测试管架,包括铅金属箱体1、铅金属箱盖2、观察窗3和操作槽4,铅金属箱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层5,海绵层5的内部设置有试管槽6;经海绵层5和试管槽6的搭配设置,使用时通过将试管放置在海绵层5内的试管槽6中,进而降低试管可能受到的冲击,从而提高了试管的使用期限;试管槽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观察托盘8,观察托盘8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观测皿9,铅金属箱体1上表面的一侧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铅金属箱盖2;经铅金属箱体1和铅金属箱盖2的搭配设置,进而在使用时最大程度隔离辐射带来的危害;铅金属箱体1外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操作槽4;通过铅金属箱体1外表面的两侧开设的操作槽4,进而观测时可以双手通过操作槽4来对试管进行操作,继而不用开启铅金属箱,从而减轻了医务人员受到的辐射;操作槽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转环11,转环11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2,铅金属箱体1的外壁表面开设有观察窗3,观察窗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观察窗3以铅金属箱体1为中轴线对称开设在铅金属箱体1的外壁表面;通过观察窗3和观测皿9的设置,使用时将要检测的溶液放置在观测皿9中,进而通过观察窗3,方便医务人员对溶液进行观察。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通过挡板12外表面防滑花纹的开设,提高了装置的防滑性能。综上所述,该核医学检测试管架,使用时,经铅金属箱体1和铅金属箱盖2的搭配设置,进而在使用时最大程度隔离辐射带来的危害,通过铅金属箱体1外表面的两侧开设的操作槽4,进而观测时可以双手通过操作槽4来对试管进行操作,继而不用开启铅金属箱,从而减轻了医务人员受到的辐射,经海绵层5和试管槽6的搭配设置,使用时通过将试管放置在海绵层5内的试管槽6中,进而降低试管可能受到的冲击,从而提高了试管的使用期限,通过观察窗3和观测皿9的设置,使用时将要检测的溶液放置在观测皿9中,进而通过观察窗3,方便医务人员对溶液进行观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医学检测试管架,包括铅金属箱体(1)、铅金属箱盖(2)、观察窗(3)和操作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金属箱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层(5),所述海绵层(5)的内部设置有试管槽(6),所述试管槽(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观察托盘(8),所述观察托盘(8)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观测皿(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医学检测试管架,包括铅金属箱体(1)、铅金属箱盖(2)、观察窗(3)和操作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金属箱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层(5),所述海绵层(5)的内部设置有试管槽(6),所述试管槽(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观察托盘(8),所述观察托盘(8)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观测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医学检测试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金属箱体(1)上表面的一侧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铅金属箱盖(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医学检测试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金属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晶孙利强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