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行走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9958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15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行走控制系统,闭式泵的油口A分别与梭阀的B口、第三至第六电磁换向阀的A口连接;其油口B分别与梭阀的A口、第七和第八电磁换向阀的P口连接;第三、第五电磁换向阀的B口分别与右后、左后马达的A口连接,第四、第六电磁换向阀的B口分别与右前、左前马达的A口连接;第七及第八电磁换向阀的A口、B口分别与右后、左后、右前、左前马达的B口连接;梭阀的C口通过减压阀、第二液控换向阀、单向阀与第一电磁换向阀的A口连接,第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的A口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的P口分别与各行走马达的制动器连接;第二电磁换向阀的P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各行走马达的变量控制油缸连接。该系统转向行走工况适应性好,平稳性好。

A walking control system of aerial work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行走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行走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高空作业平台现有行走系统,往往采用全液压比例控制、双桥四轮驱动的形式。马达为双位变量马达:即马达排量只能工作在最大排量或最小排量处。马达斜盘被偏置弹簧保持在最大排量处,当存在控制信号时,斜盘切换到马达最小排量处。采用闭式泵(比例变量柱塞泵)实现对马达流量的比例控制,从而整车可以进行无级调速。当发动机处于最高转速时,通过对闭式泵和双排量马达的控制实现车辆的最高行驶速度。通过电磁换向阀实现对双速马达的排量选择,从而实现高、低速的切换。现有技术中,高空作业平台行走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在系统中设置有三个分流集流阀,根据均匀分配流量的原理,实现各个车轮在相同的转速下同步工作,但是,在转向行走过程中各行走马达所需的流量并不相同,因而,现有的行走控制系统转向行走工况适应性差,在行走时容易出现抖动、突然停止和突然变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行走控制系统,该系统转向行走工况适应性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行走控制系统,包括闭式泵(11)、回转操作手柄和控制器,闭式泵(11)具有油口A和油口B,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走控制阀总成(12);/n所述行走控制阀总成(12)包括第三电磁比例换向阀(13a)、第四电磁比例换向阀(13b)、第五电磁比例换向阀(13c)、第六电磁比例换向阀(13d)、第一电磁换向阀(15a)、第二电磁换向阀(15b)、第七电磁比例换向阀(19a)、第八电磁比例换向阀(19b)、第一电磁换向阀(15a)、第二电磁换向阀(15b)、第二液控换向阀(20)、梭阀(21)、减压阀(22)和液控单向阀(23);/n闭式泵(11)的油口A通过管路分别与梭阀(21)的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行走控制系统,包括闭式泵(11)、回转操作手柄和控制器,闭式泵(11)具有油口A和油口B,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走控制阀总成(12);
所述行走控制阀总成(12)包括第三电磁比例换向阀(13a)、第四电磁比例换向阀(13b)、第五电磁比例换向阀(13c)、第六电磁比例换向阀(13d)、第一电磁换向阀(15a)、第二电磁换向阀(15b)、第七电磁比例换向阀(19a)、第八电磁比例换向阀(19b)、第一电磁换向阀(15a)、第二电磁换向阀(15b)、第二液控换向阀(20)、梭阀(21)、减压阀(22)和液控单向阀(23);
闭式泵(11)的油口A通过管路分别与梭阀(21)的B口、第三电磁比例换向阀(13a)的A口、第四电磁比例换向阀(13b)的A口、第五电磁比例换向阀(13c)的A口和第六电磁比例换向阀(13d)的A口连接;
闭式泵(11)的油口B通过管路分别与梭阀(21)的A口、第七电磁比例换向阀(19a)的P口和第八电磁比例换向阀(19b)的P口连接;
第三电磁比例换向阀(13a)的B口、第五电磁比例换向阀(13c)的B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右后行走马达(14a)的A口、左后行走马达(14c)的A口连接,第四电磁比例换向阀(13b)的B口、第六电磁比例换向阀(13d)的B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右前行走马达(14b)的A口、左前行走马达(14d)的A口连接;
第七电磁比例换向阀(19a)的A口、B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右后行走马达(14a)的B口、左后行走马达(14c)的B口连接,第八电磁比例换向阀(19b)的A口、B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右前行走马达(14b)的B口、左前行走马达(14d)的B口连接;
右后行走马达(14a)、左后行走马达(14c)、右前行走马达(14b)和左前行走马达(14d)各自均连接有制动器和变量控制油缸;右后行走马达(14a)、左后行走马达(14c)、右前行走马达(14b)和左前行走马达(14d)的泄油口均通过管路与油箱连接;右后行走马达(14a)、左后行走马达(14c)、右前行走马达(14b)和左前行走马达(14d)的A口所在油路上分别设置有流量计A、流量计C、流量计B和流量计D;
梭阀(21)的C口通过减压阀(22)与第二液控换向阀(20)的A口和第二液控换向阀(20)的左位液控口连接,第二液控换向阀(20)的B口和其右位弹簧腔连通后再通过背压阀(23)与油箱连接;第二液控换向阀(20)的P口通过单向阀(17)与第一电磁换向阀(15a)的A口连接,还通过管路与第二电磁换向阀(15b)的A口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15a)的B口和第二电磁换向阀(15b)的B口连通后通过节流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丹鲍蓉孙金萍胡局新丁宾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