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83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折叠房结构,其包括底板和屋顶,所述底板的左侧和右侧上分别转动连接有折叠侧板,折叠侧板包括相互铰接在一起的上支板和下支板,上支板的上端与屋顶的底面铰接,下支板的下端与底板的上端铰接;所述底板的前侧和后侧上分别铰接有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屋顶包括屋面板,屋面板的中部开有采光窗,采光窗上嵌套有透光玻璃,所述屋面板上设有进光量调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屋面板上设置进光量调节机构,通过收放辊的移动和收放遮光膜,实现对采光窗有效进光面积的调节,从而控制进入房间内的阳光强度,使用场景多样化,也非常人性化。

A folding room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折叠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房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折叠房结构的屋顶都是采用安装玻璃来实现阳光的透射,但某些场景下(比如睡觉时),人们并不想要让阳光进入房间内,而现有的折叠房的屋顶则无法实现将阳光阻隔,使用场景比较单一,不人性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调节进光量的折叠房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房结构,包括底板和屋顶,所述底板的左侧和右侧上分别转动连接有折叠侧板,折叠侧板包括相互铰接在一起的上支板和下支板,上支板的上端与屋顶的底面铰接,下支板的下端与底板的上端铰接;所述底板的前侧和后侧上分别铰接有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屋顶包括屋面板,屋面板的中部开有采光窗,采光窗上嵌套有透光玻璃,所述屋面板上设有进光量调节机构,该进光量调节机构包括收放辊、固定杆、遮光膜和减速电机,所述屋面板的上端面且在采光窗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导向轨,两个导向轨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所述收放辊的两轴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座上,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轴上,所述屋面板的上端面上还固定有与导向轨平行设置的齿条,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转动座的侧壁固定有支撑板,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上端面,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转动轴传动连接并带动第二转动轴旋转;所述固定杆固定在屋面板的一端上,所述遮光膜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杆上,遮光膜的另一端收卷缠绕于收放辊上,所述减速电机驱动收放辊转动时,收放辊沿着导向轨移动且收放辊收回或放出遮光膜实现对采光窗有效透光面积的调节。所述下支板的上端外侧设有限位挡板,上支板和下支板分别转动至竖直状态时,上支板抵靠于限位挡板。所述下支板上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接板的上端转动至竖直状态时,通过螺钉与上支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前侧板、后侧板、下支板分别与底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有L形连接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连接有滚轮,滚轮滚动连接于屋面板的上端面上。所述固定杆的轴线平行于收放辊的轴线。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转动轴之间通过齿轮副传动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屋面板上设置进光量调节机构,通过收放辊的移动和收放遮光膜,实现对采光窗有效进光面积的调节,从而控制进入房间内的阳光强度,使用场景多样化,也非常人性化。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为第二滑动座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之一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房结构,包括底板1和屋顶,所述底板1的左侧和右侧上分别转动连接有折叠侧板3,折叠侧板3包括相互铰接在一起的上支板31和下支板32,上支板31的上端与屋顶的底面铰接,下支板32的下端与底板1的上端铰接;所述底板1的前侧和后侧上分别铰接有前侧板4和后侧板5;所述屋顶包括屋面板2,屋面板2的中部开有采光窗21,采光窗21上嵌套有透光玻璃22,所述屋面板2上设有进光量调节机构6,该进光量调节机构6包括收放辊61、固定杆62、遮光膜63和减速电机64,所述屋面板2的上端面且在采光窗21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导向轨67,两个导向轨67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座68和第二转动座69,所述收放辊61的两轴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转动轴651和第二转动轴652,第一转动轴651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座68上,第二转动轴652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轴652上,所述屋面板2的上端面上还固定有与导向轨67平行设置的齿条65,所述第二转动轴652上固定有传动齿轮66,传动齿轮66和齿条65啮合;所述第二转动座69的侧壁固定有支撑板691,所述减速电机64固定在支撑板691上端面,所述减速电机64的输出轴与第二转动轴652传动连接并带动第二转动轴652旋转;所述固定杆62固定在屋面板2的一端上,所述遮光膜6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杆62上,遮光膜63的另一端收卷缠绕于收放辊61上,所述减速电机64驱动收放辊61转动时,收放辊61沿着导向轨67移动且收放辊61收回或放出遮光膜63实现对采光窗21有效透光面积的调节。所述支撑板691的底部连接有滚轮692,滚轮692滚动连接于屋面板2的上端面上。通过滚轮可692以提高支撑板的刚度,同时避免第二转动座69产生翘起现象。所述固定杆62的轴线平行于收放辊61的轴线。这样设计可以保证遮光膜63在收放过程中的平整性,不会产生扭曲和起皱的现象。所述减速电机64的输出轴与第二转动轴652之间通过齿轮副传动连接。所述下支板32的上端外侧设有限位挡板321,上支板31和下支板32分别转动至竖直状态时,上支板31抵靠于限位挡板321。此外,下支板32上转动连接有连杆33,连接板的上端转动至竖直状态时,通过螺钉与上支板31连接在一起。这样设计,可以提高折叠板竖直状态的可靠性,避免折叠侧板3产生垮塌的现象。所述前侧板4、后侧板5、下支板32分别与底板1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有L形连接板7。通过L形连接板7可以保证前侧板4、后侧板5、下支板32可以可靠地垂直连接于底板1上。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减速电机64驱动收放辊61逆时针旋转时,传动齿轮66与齿条65啮合带动收放辊61向左移动,同时收放辊61放出遮光膜63,当收放辊61移动至最左端限位处时,从收放辊61出来的遮光膜63将整个采光窗21遮蔽,此时从采光窗21进入折叠房内的阳光量最小。相反的,收放辊61顺时针旋转并移动至最右端限位处时,收放辊61将遮光膜63收起,此时采光窗21全部产开,此时从采光窗21进入折叠房内的阳光量最小。当然,根据使用者需要,可以通过控制减速电机64来控制收放辊61的位置,从而调节采光窗21有效透光面积。其中,减速电机64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柜、遥控器或手机app。需要将折叠房收起时,先将各L形连接板7和连杆33上的螺钉卸下来,然后将两个折叠侧板3向下折叠,带动整个屋顶2向下靠在底板1上,最后将前侧板4和后侧板5向后翻转置于地板上即可。折叠房的展开是收起的逆过程,不做赘述。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加以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示意性而不是加以局限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房结构,包括底板和屋顶,所述底板的左侧和右侧上分别转动连接有折叠侧板,折叠侧板包括相互铰接在一起的上支板和下支板,上支板的上端与屋顶的底面铰接,下支板的下端与底板的上端铰接;所述底板的前侧和后侧上分别铰接有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屋顶包括屋面板,屋面板的中部开有采光窗,采光窗上嵌套有透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上设有进光量调节机构,该进光量调节机构包括收放辊、固定杆、遮光膜和减速电机,所述屋面板的上端面且在采光窗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导向轨,两个导向轨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所述收放辊的两轴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座上,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轴上,所述屋面板的上端面上还固定有与导向轨平行设置的齿条,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转动座的侧壁固定有支撑板,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上端面,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转动轴传动连接并带动第二转动轴旋转;所述固定杆固定在屋面板的一端上,所述遮光膜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杆上,遮光膜的另一端收卷缠绕于收放辊上,所述减速电机驱动收放辊转动时,收放辊沿着导向轨移动且收放辊收回或放出遮光膜实现对采光窗有效透光面积的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房结构,包括底板和屋顶,所述底板的左侧和右侧上分别转动连接有折叠侧板,折叠侧板包括相互铰接在一起的上支板和下支板,上支板的上端与屋顶的底面铰接,下支板的下端与底板的上端铰接;所述底板的前侧和后侧上分别铰接有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屋顶包括屋面板,屋面板的中部开有采光窗,采光窗上嵌套有透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上设有进光量调节机构,该进光量调节机构包括收放辊、固定杆、遮光膜和减速电机,所述屋面板的上端面且在采光窗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导向轨,两个导向轨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所述收放辊的两轴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座上,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轴上,所述屋面板的上端面上还固定有与导向轨平行设置的齿条,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转动座的侧壁固定有支撑板,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上端面,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转动轴传动连接并带动第二转动轴旋转;所述固定杆固定在屋面板的一端上,所述遮光膜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杆上,遮光膜的另一端收卷缠绕于收放辊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承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见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