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及其成膜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19554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漆膜的制备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至少包括三层,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第一改性聚氨酯;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原料包含线性异氰酸酯;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第二改性水性聚氨酯、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A kind of car color changing film-forming material with the texture of original car paint and its film-form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及其成膜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漆膜的制备领域,具体的更涉及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及其成膜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火爆,基于无损汽车原车漆的的可剥离改色与个性化应用的行业需求巨大。车用可剥离涂层主要用于汽车表面临时保护、装饰领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汽车车身、汽车轮毂,也可多年保护汽车原车漆,使用过程中如果想更换直接剥离或叠加颜色即可。对于目前保护膜采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喷漆工艺和传统贴膜工艺的两种技术手段,对于喷漆工艺制备得到的漆面而言,可以实现可抛光打蜡,耐腐蚀、耐黄变,有拉花不会产生台阶,具有原车漆的特点,并且原车漆的质感比较优异,但是对于重新喷漆工艺具有破坏了原车漆、且无法保留原车漆以及无法做到随时可换效果的显著缺点;对于贴膜工艺而言是可以实现贴膜随时可剥离,且会保留原车漆的特点,但是对于贴膜而言,无法对其进行抛光打蜡,贴膜塑料质感,不耐黄变,并且涉及拉花是会有明显的台阶和叠加质感,影响美观,此外贴膜在剥离时会留有残胶痛点,而且对原车漆面不同成都的损害,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对于局部被破坏后换膜色差问题无法解决,因此,针对现有行业技术的痛点,需要研究一种具有综合的优异性能的车用保护膜或是成膜的方法,让改色回归到原车漆质感,实现对汽车的外观的保护和美感兼具的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至少包括三层,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第一改性聚氨酯;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原料包含线性异氰酸酯;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第二改性水性聚氨酯、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1.5-2.5):(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还包括聚氨酯分散体;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和聚氨酯分散体的重量比为1:(0.5-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线性异氰酸酯分子链中包含3-10个亚甲基。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线性异氰酸酯选自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癸烷-1,10-二异氰酸酯、六甲撑二异氰酸酯、十一烷-1,6,11-三基三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原料还包含多元醇;所述多元醇选自聚氧化丙烯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二乙烯基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2-甲基-1,8-辛烷二醇、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元醇中的马来酰亚胺基酸的结构有3-8个亚甲基。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为纳米级水性聚丙烯酸树脂。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成膜方法,步骤至少包括:(1)清理车身的漆面,漆面抛光还原到光滑状态;(2)将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原料进行混合,并直接用喷枪喷涂于原车身表面,干燥成膜;(3)将所述中间颜色层中的根据原车漆颜色和金属颗粒标准配方组分原料混合,进行喷涂至所述可剥离层之上,均匀遮盖,干燥成膜;(4)将所述可抛光保护层中的组分原料混合,喷涂所述中间颜色层,均匀喷涂,干燥;(5)喷涂完毕后,加热烘干后该层工艺完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的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的应用,应用于车用无损漆面的透明与改色保护膜、可剥离的家具漆面保护膜、钢琴表面保护与改色的成膜应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原车漆级的质感改色膜及其成膜方法,采用液体材料喷涂成膜技术,制备的改色膜材料在拉花时而不具有台阶且原车漆质感丰富,虽然是喷漆涂膜工艺,但是膜随时可剥离,并且在长期使用都不会对原车漆有任何伤害,更不存在胶质残留,原车漆可以依旧保留原有光彩;此外所述车用改色膜不仅具有优异的可剥离性,同时可以对改色膜进行抛光打蜡护理,本专利技术综合了喷漆工艺的质感和贴膜工艺的可剥离特性又避免了两种传统技术上的不可剥离和有胶残留等缺点。申请人发现采用本专利技术工艺制备的车用改色膜可以融入任何车的原车漆配色效果,保护珍珠漆、云母粒的金属漆质感,效果优异。此外,对于改色膜材料的的划痕可以使用抛光打蜡进行恢复,对于破损可以采取局部补膜,且深度融合,抛光后可以无缝衔接,肉眼无法识别;另外,该改色材料在使用多年情形,基于漆膜正常老化,局部修补可以根据老化后的颜色做颜色微调匹配,与汽车漆局部喷涂同一工艺原理,解决了贴的改色膜日后局部换新膜无法颜色与旧膜一致的痛点;并且申请人发现在多次抛光处理过程中,不仅不会造成改色膜的损坏和寿命降低,反而会更进一步恢复膜的亮度和光滑度。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至少包括三层,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第一改性聚氨酯;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原料包含线性异氰酸酯;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第二改性水性聚氨酯、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1.5-2.5):(0.1-1);优选的,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1.8-2.2):(0.4-0.8);更优选的,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2:0.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无损漆面的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厚度的限定对本专利技术制备改色膜的成膜性和各方面性能具有一定影响,可能是由于选择颜色、金色粉、云母粒等组分与之相应的厚度会影响各层之间不同聚氨酯的嵌合作用程度和作用力,最终可以融合成整体的膜,有助于实现最终在液态喷涂漆膜的情况下,达到同时剥离效果的目标。可剥离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第一改性聚氨酯;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原料包含线性异氰酸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为水性第一改性聚氨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还包括聚氨酯分散体;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和聚氨酯分散体的重量比为1:(0.5-1);优选的,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和聚氨酯分散体的重量比为1:(0.6-0.8);更优选的,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和聚氨酯分散体的重量比为1: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还包括溶剂、消泡剂、流平剂、润湿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20-40份第一改性聚氨酯、10-40份聚氨酯分散体、40-60份溶剂、0.1-0.5份消泡剂、0.05-0.1份流平剂、0.1-0.5份润湿剂。优选的,按重量份计,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25-35份第一改性聚氨酯、15-25份聚氨酯分散体、45-55份溶剂、0.2-0.4份消泡剂、0.07-0.0.09份流平剂、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至少包括三层,无损漆面的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n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第一改性聚氨酯;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原料包含线性异氰酸酯;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第二改性水性聚氨酯、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原车漆质感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改色成膜材料从内至外至少包括三层,无损漆面的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
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包含第一改性聚氨酯;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原料包含线性异氰酸酯;所述可抛光保护层的组分包含第二改性水性聚氨酯、水性聚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剥离层、中间颜色层、可抛光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1.5-2.5):(0.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剥离层的组分还包括聚氨酯分散体;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和聚氨酯分散体的重量比为1:(0.5-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异氰酸酯分子链中包含3-10个亚甲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异氰酸酯选自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癸烷-1,10-二异氰酸酯、六甲撑二异氰酸酯、十一烷-1,6,11-三基三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改色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改性聚氨酯原料还包含多元醇;所述多元醇选自聚氧化丙烯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松生
申请(专利权)人:量镀上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