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74898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涂料领域,公开了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按重量份计,包括紫外光固化树脂8~15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3~8份、聚氨酯丙烯酸树脂4~10份、丙烯酸类聚氨酯20~35份、功能性单体20~40份、颜料12~24份、光引发剂2.5~5.2份、分散剂0.5~1份、消泡剂0.1~0.5份和可交联型流平剂0.1~0.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UV喷涂白面漆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引入自反应UV预聚物和高官能度UV树脂保证整体反应活性,提升施工宽容性,降低气味;同时通过其他各种树脂和活性稀释剂的搭配,在保持高反应性的同时,降低整体收缩性和保持一定的柔韧性,达到了杜绝后期开裂的效果。

A solvent-free UV spray white pain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涂料领域,具体是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紫外光固化(UV固化)涂料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种环保节能型涂料,70年代我国开始涉足该
,90年代后才得到长足发展。紫外光固化涂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即可快速固化,不仅固化速度快,而且与热固化涂料相比还能节省能源。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方面的投入及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政策,高固体份UV涂料、低VOC水性等环保涂料的应用正逐步增多。目前,它不仅在木材、金属、塑料、纸张、皮革上大量应用,而且还在光纤、印刷线路板、电子元器件封装等材料上成功应用。但是,常规的紫外光固化涂料存在以下缺点:1.涂层硬度较差,不耐摩擦且易划伤;2.为满足施工要求,市面上的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均需要加入大量活性稀释剂;3.由于白色对光的强反射作用,导致深层固化困难;4.漆膜厚度的波动、配套底漆的固化程度和光固化能量的大小等因素容易造成附着力不良以及漆膜表面效果差等不利影响。中国专利文献CN201610050591.2,申请日20160413,名称为:一种LCD显示屏用抗污UV固化树脂涂料,公开了一种UV固化树脂涂料,包括紫外光固化树脂、溶剂、光引发剂、聚四氟乙烯蜡改性白炭黑、抗静电助剂、消泡剂、流平剂;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包括高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中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所述溶剂采用甲苯和丙二醇甲基醚混合溶液;所述光引发剂采用1-羟基环已基苯酮。r>上述专利文献通过对紫外固化树脂的优选配比,更好的提高了UV固化树脂涂料所形成涂层的硬度,并优化了各组分的配比,从而使经UV固化后形成的涂层抗划伤能力强、硬度高且耐磨性能良好。但是关于一种能够在保持高反应活性和柔韧性的同时,减小整体收缩性和气味,且耐刮伤效果优异的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的技术方案则尚未提出。因此,我们亟需一种能够在保持高反应活性和柔韧性的同时,减小整体收缩性和气味,且耐刮伤效果优异的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以达到在保持高反应活性和柔韧性的同时,减小整体收缩性和气味,且耐刮伤效果优异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按重量份计,包括紫外光固化树脂8~15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3~8份、聚氨酯丙烯酸树脂4~10份、丙烯酸类聚氨酯20~35份、功能性单体20~40份、颜料12~24份、光引发剂2.5~5.2份、分散剂0.5~1份、消泡剂0.1~0.5份和可交联型流平剂0.1~0.5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引入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和高官能度UV树脂,达到了在保证整体反应活性的同时,提升施工宽容性和减小气味的效果;同时,对各种树脂和活性稀释剂的配比进行了限定,达到了在保持高反应性的同时,降低整体收缩性和保持柔韧性,从而杜绝后期出现开裂现象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包括十官能团脂肪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包括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类聚氨酯包括二官能度脂肪族丙烯酸类聚氨酯。进一步的,所述功能性单体包括丙烯酸异冰片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异冰片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重量比为1~2:1~2:2~4。进一步的,所述颜料包括钛白粉。进一步的,所述光引发剂包括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进一步的,所述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的重量比为0.5~1.2:2~4。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的制备方法,是依次加入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丙烯酸类聚氨酯、功能性单体、颜料、光引发剂、分散剂、消泡剂和可交联型流平剂,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通过引入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和高官能度UV树脂,达到了在保证整体反应活性的同时,提升施工宽容性和减小气味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通过各种树脂和活性稀释剂的搭配,达到了在保持高反应性的同时,降低整体收缩性和保持柔韧性,从而杜绝后期出现开裂现象的效果。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100%固含绿色环保,附着力和遮盖力之间很好的平衡,具备气味低、漆膜表面流平性好、镜面效果强、光泽高以及耐刮伤效果优异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下述实施例中,紫外光固化树脂为双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9300,十官能团脂肪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为双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588,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为双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554,二官能度脂肪族丙烯酸类聚氨酯为RahnAG化学的GENOMER*4247,功能性单体购自天津天骄化学,钛白粉为杜邦化学的R-706,光引发剂购自双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分散剂为BYK化学的BYK-1790,消泡剂为BYK化学的DISPERBYK-2055,可交联流平剂为TEGO化学的Rad2500。实施例11.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按重量份计,包括紫外光固化树脂8份、十官能团脂肪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4.8份、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5份、二官能度脂肪族丙烯酸类聚氨酯35份、功能性单体30份、钛白粉13份、光引发剂3.3份、分散剂0.5份、消泡剂0.2份和可交联型流平剂0.2份;其中,功能性单体包括重量比为1:1:4的丙烯酸异冰片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包括重量比为0.8:2.5的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2.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配比称取上述原料;S2.依次加入紫外光固化树脂、十官能团脂肪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二官能度脂肪族丙烯酸类聚氨酯,再加入丙烯酸异冰片酯,低速搅拌均匀,得到中间产物A;S3.向中间产物A中依次加入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分散剂和消泡剂,高速分散5min,得到中间产物B;S4.在低速搅拌状态下,向中间产物B中缓慢加入钛白粉,高速分散20min至细度≤25μm,得到中间产物C;S5.在低速搅拌状态下,向中间产物C中依次加入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可交联型流平剂和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中速搅拌均匀,即得白色粘稠液体(本实施例所得白面漆宽容性好,湿膜厚度200μm仍不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紫外光固化树脂8~15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3~8份、聚氨酯丙烯酸树脂4~10份、丙烯酸类聚氨酯20~35份、功能性单体20~40份、颜料12~24份、光引发剂2.5~5.2份、分散剂0.5~1份、消泡剂0.1~0.5份和可交联型流平剂0.1~0.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紫外光固化树脂8~15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3~8份、聚氨酯丙烯酸树脂4~10份、丙烯酸类聚氨酯20~35份、功能性单体20~40份、颜料12~24份、光引发剂2.5~5.2份、分散剂0.5~1份、消泡剂0.1~0.5份和可交联型流平剂0.1~0.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包括十官能团脂肪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包括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类聚氨酯包括二官能度脂肪族丙烯酸类聚氨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溶剂的UV喷涂白面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单体包括丙烯酸异冰片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春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展辰涂料有限公司珠海展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展辰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