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气效率的提高装置,其主要由储水槽、水位感知器、控制器以及喷水部所组成,其中该储水槽是承接冷气装置的蒸发器所产生的冷凝水,而水位感知器设置于储水槽上,并将水位高低情形即时传达至控制器供其判断储水槽之进、排水,而控制器能自动侦测冷气的压缩机运转状态,而适时启动喷水部对冷气的散热器进行水气的喷射动作,使得冷气的散热器与周边的热对流能持续得到适当降温,以确实达到提高冷气运转效率的目的,并同时能防止压缩机因长时间运作下因机件的高发热性而产生耗损与负载。(*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气效率的提高装置
本技术有关一种冷气效率的提高装置,尤指一种在冷气装置内,设置一可自动侦测压缩机运转情形而对其相关的散热部位给予适时适量的水气喷射,能使其散热机件与周边气流的热温度得以下降以改善冷气效率,并减少压缩机因长时间负载下所造成的高热耗损。
技术介绍
任何的研发和技术,其目的均在解决和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尤其近年来随着研发和技术的进步,不断促进生活品质的提高;其中,不论是属于移动式(车辆使用)或固定式(家庭使用)的冷气装置,其目的皆在于提供使用者对标地区域进行冷房的作用,不但提供使用者能有一凉爽的环境,更能滤清空气中的粉尘,而让使用者的环境更趋舒适化。在实际运用上仍可发现冷气装置在运转时,由于必须对指定区域施予冷房效果,故压缩机将不停的做工,以达到该冷房的温度设定要求,因此,在压缩机不断之运转下使得冷气装置内的散热器或出风口周围的温度持续升高,并由于无法即时排解该冷气装置的散热器或排风口周围的热温,将使得压缩机对降低室内温度的效率上大打折扣,并使得冷气压缩机的负载增加而减短其寿命。压缩机在运转同时,由于其散热器不断产生的热温将会直接对环境造成温室效应的冲击,进而对人类环境上造成莫大的威胁,因此,有人考虑到上述的问题而加以设计改进,并已申请核准台湾公告第19541,1号新型专利,而主要是在该冷气装置的底部或尾部设置一容置槽,并于容置槽上设有一抽水马达及水位开关,该抽水马达连接一喷水端,并受水位开关的控制下而启闭喷水端进行喷水;而当水位开关接获容置槽内的冷凝水量蓄积至设定值后,将启动抽水马达运转并将冷凝水透过喷水端而直接喷射于冷气装置的散热器上,使得冷气-->装置的散热组件能在喷水后得到一冷却作用,然而,从令冷气装置能由此设计而得到一冷却作用,但由于该喷水动作都出自水位开关在接获容置槽内达到高水位状态时即持续性的启动喷水动作,直到水位下降至低水位时则无法再令喷水端继续提供喷水,又需要再等待达满水位时,才可动作下次的喷水;在某些情形中,例如对于持续运转中的冷气装置将无法给予即时而持续性的散热助益,因此,对于其喷水量与喷水时机控制上处于被动状态,且构造也较简陋不完善。以上所述的喷水时机和另一个考虑因素是,其在一次喷水动作后即不能依实际冷气运转状态,自动控制喷水量,将槽内的蓄水泄尽,无形中产生的水源浪费的问题,必需要再等待达满水位时才可动作下次喷水;上述的喷水端是以管路形成的端头直接将水喷出,而对正处于高热状态的机件如散热器、管路或金属板等将造成激烈的冷缩,而导致其处容易锈化或变形的缺点。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上述常见的缺点,创造出一种更具新颖、进步的改进产品,期能有助其技术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气效率的提高装置,其主要是由储水槽、水位感知器、控制器以及喷水部所组成,其中该储水槽是用以蓄存冷气装置排放的冷凝水,而水位感知器设于储水槽内,能将水位的高低传达至控制器,而控制器则由处理单元、负载感知单元以及继电单元组成,其中处理单元为控制中枢,而负载感知单元则与冷气装置的压缩机联结,而继电单元则与喷水部的驱动马达通电联结,通过负载感知单元持续感知压缩机的运转状态,而令处理单元依预设值自动启动或关闭继电器操作驱动马达进行输水,当继电单元启动驱动马达后可将液体导引至喷水部对冷气装置的散热器等部分直接进行喷水,由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可使得冷气的散热器与其周边排风口的热温能适时且持续的得到一有效的降温,而防止压缩机因长时间运作所造成其相关构件的负载耗损,更由于控制器是采用持续侦测压缩机的状态而适时、适量给予喷水,故更可达到一节省水源的优势。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将喷水部的喷头设成喷嘴形式,可令喷头产生-->一雾射状的水气,由于水气能快速的发散于空气中,能令水气与散热机件的表面或热空气迅速融合而达到一有效且快速的降温手段,不同于现有的直接以管路的端头直接将水喷出,而对正处于高热状态的机件如散热器、管路或金属板等将造成激烈的冷缩,而导致其处容易锈化或变形。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驱动马达上设有一过滤单元,能将导引至驱动马达内的冷凝水先行过滤。本技术又一目的在于冷气装置的外部设置有室外温度感知器,并将其测知外界温度的数值传送至控制器中,当室外温度低于10度时,该控制器可适时控制储水槽进行水排放以清空储水槽内部,或控制驱动马达打水而令喷水部对相关机件施予强力的喷射,不但能令储水器的冷凝水得到一排净,更对该些机件达到一清洗作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即在于储水器上设置一引水部以联接自来水水源,并于其处设置一电磁阀,该电磁阀是接受由控制器所传达的讯息而进行导引或关闭自来水进入储水槽,由此能对储水器内的蓄水量持续维持平衡。附图说明至于本技术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请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说明即可得到了解: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控制器;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状态参考图;图3为图2的平面参考图;图4为本技术装设于分离式冷气装置的实施例图;图5为图4的平面参考图。图中元件编号与名称对照1…………冷气装置 12…………蒸发器13…………散热器 2…………储水槽21…………补水孔 211…………管路22…………泄水孔 23…………引水部-->231…………管路 3…………水位感知器4…………控制器 41…………处理单元42…………负载感知单元 43…………继电单元5…………喷水部 51…………驱动马达511…………滤网 52…………出水管53…………喷头 531…………喷嘴7…………电磁阀 8…………分离式冷气装置81…………室外机 82…………室内机具体实施方式请照图1~图4所示,由图示可看出,本技术冷气效率的提高装置,其主要是由储水槽2、水位感知器3、控制器4以及喷水部5所组成,其中该储水槽2是依预形设成一容器状,可用以储存由冷气装置1的蒸发器12所排放出的冷凝水,而该储水槽2则依冷气规格(例如:固定式冷气装置、车用冷气装置以及分离式冷气装置等)的要求而可设置于冷气装置1的内部或外部,而位于储水槽2的顶侧及侧边的适当部位分别设有补水孔21与泄水孔22,该补水孔21与透过管路211连接而能承接冷气装置1的蒸发器12排水处所产生的冷凝水,而泄水孔22则用以当储水槽2的水位达至一高度极限时,可由此直接进行一泄放动作;水位感知器3设置于储水槽2内,能将储水槽2内水位高度状态即时传达至控制器4中;控制器4由处理单元41、负载感知单元42以及继电单元43组成(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其中,负载感知单元42与冷气装置1的压缩机(图未示出)联结,能随时感应压缩机的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气效率的提高装置,主要包括有:储水槽、水位感知器、控制器、喷水部等,其特征在于:一储水槽(2)可依冷气设备的需求装设于其内、外适处,其上并设有补水孔(21)与泄水孔(22);水位感知器(3),设置于储水槽(2)内;一控制器(4),由处理单元(41)、负载感知单元(42)以及继电单元(43)所组成,该负载感知单元(42)与冷气装置(1)的压缩机联结,而继电单元(43)则与一喷水部(5)的驱动马达(51)通电联结;一喷水部(5)由驱动马达(51)、出水管(52)以及喷头(53)所组成,该驱动马达(51)设于储水槽(2)内,并通过继电单元(43)启闭电源,而出水管(52)一端设置于驱动马达(51)的出水端,而另一端则延设至冷气装置(1)的散热器(13)对应处,而该喷头(52)设置于出水管(53)对应散热器(13)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气效率的提高装置,主要包括有:储水槽、水位感知器、控制器、喷水部等,其特征在于:一储水槽(2)可依冷气设备的需求装设于其内、外适处,其上并设有补水孔(21)与泄水孔(22);水位感知器(3),设置于储水槽(2)内;一控制器(4),由处理单元(41)、负载感知单元(42)以及继电单元(43)所组成,该负载感知单元(42)与冷气装置(1)的压缩机联结,而继电单元(43)则与一喷水部(5)的驱动马达(51)通电联结;一喷水部(5)由驱动马达(51)、出水管(52)以及喷头(53)所组成,该驱动马达(51)设于储水槽(2)内,并通过继电单元(43)启闭电源,而出水管(52)一端设置于驱动马达(51)的出水端,而另一端则延设至冷气装置(1)的散热器(13)对应处,而该喷头(52)设置于出水管(53)对应散热器(13)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气效率的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储水槽(2)的补水孔(21)通过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祥,
申请(专利权)人:张庆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