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中药外敷用封包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4967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中药外敷用封包袋,它解决了中药外敷袋促吸收效果差,中药易散落的问题,其包括盛装袋体,盛装袋体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盛装袋体上端设有封口结构,盛装袋体具有两个对应设置的长侧面,且两个长侧面中至少一个为滤纸侧面,滤纸侧面周向外侧设有粘接部,且粘接部周向内侧和滤纸侧面周向外侧相连,在盛装袋体内插设有盛装芯体,盛装芯体呈扁平板状且在盛装芯体上具有盛放凹槽,且盛装芯体具有盛放凹槽的一侧紧贴于滤纸侧面从而将盛放凹槽的槽口封闭,盛装芯体另一侧抵靠在盛装袋体与滤纸侧面相对应的长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促吸收效果好,封闭性能好,节约药物等优点。

New bag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中药外敷用封包袋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中药外敷用封包袋。
技术介绍
临床护理治疗中经常需要使用芒硝、玄明粉等进行中药外敷,目前,由于没有专用的中药外敷用封包袋,临床护士多采用纱布包裹中药、胶布固定的方法进行操作,存在固定不牢靠、容易移位甚至脱落、中药容易散落污染衣物及床单等问题,大大影响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满意度,因此亟需设计一款中药外敷专用封包袋。中药外敷专用封包袋通常就是把中药物质放入袋中然后紧贴于人体表面,简单方便,不过有些中药外敷袋或多或少也有些缺点,比如有些中药外敷袋固定不牢固,易于人体表面脱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的中药外敷袋没有促进吸收的组件,也不利于进行热敷,患者对中药的吸收效果差;还有的中药外敷袋将中药直接接触于人体表面或封装不紧密,中药物质易散落,使得其缺点和包裹中药、胶布固定等发法一样,即造成一定的浪费与污染。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肚兜式中药外敷袋[201621167967.X],该外敷袋包含:贴腹内层,紧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中药外敷用封包袋,包括呈扁平状且具有内腔的盛装袋体(1),所述的盛装袋体(1)上端敞口,下端封闭,所述的盛装袋体(1)上端设有能将敞口端封闭的封口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盛装袋体(1)具有两个对应设置的长侧面(11),且两个长侧面(11)中至少一个长侧面(11)为透气材料制成的滤纸侧面(12),所述的滤纸侧面(12)周向外侧设有呈环形的粘接部(3),且所述的粘接部(3)周向内侧和滤纸侧面(12)周向外侧相连,在盛装袋体(1)内插设有位于内腔中且由柔性导热材料制成的盛装芯体(4),所述的盛装芯体(4)上端不超出盛装袋体(1)的敞口端,所述的盛装芯体(4)呈扁平板状且在盛装芯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中药外敷用封包袋,包括呈扁平状且具有内腔的盛装袋体(1),所述的盛装袋体(1)上端敞口,下端封闭,所述的盛装袋体(1)上端设有能将敞口端封闭的封口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盛装袋体(1)具有两个对应设置的长侧面(11),且两个长侧面(11)中至少一个长侧面(11)为透气材料制成的滤纸侧面(12),所述的滤纸侧面(12)周向外侧设有呈环形的粘接部(3),且所述的粘接部(3)周向内侧和滤纸侧面(12)周向外侧相连,在盛装袋体(1)内插设有位于内腔中且由柔性导热材料制成的盛装芯体(4),所述的盛装芯体(4)上端不超出盛装袋体(1)的敞口端,所述的盛装芯体(4)呈扁平板状且在盛装芯体(4)靠近滤纸侧面(12)的一侧上具有向内凹陷且用于盛放中药粉末的盛放凹槽(41),且所述的盛装芯体(4)具有盛放凹槽(41)的一侧紧贴于滤纸侧面(12)从而将盛放凹槽(41)的槽口封闭,所述的盛装芯体(4)另一侧抵靠在盛装袋体(1)与滤纸侧面(12)相对应的长侧面(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药外敷用封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盛装芯体(4)由硅胶材料制成且所述的盛装芯体(4)呈矩形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中药外敷用封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口结构(2)包括设置在盛装袋体(1)上端且和滤纸侧面(12)上端相连的封口条(21),所述的封口条(21)覆盖于盛装袋体(1)的敞口端且通过设置在封口条(21)内侧的粘接层(22)和与滤纸侧面(12)相对应的长侧面(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芳李娜陈俊李玲荣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