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470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该连续生产工艺采用微通道反应器来合成聚醚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醚多元醇、氯化亚砜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和N,N‑二甲基甲酰胺连续泵入1号微通道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反应温度50‑150℃,反应压力0.1‑5MPa,反应物停留时间10‑30min,反应结束后得到粗品,粗品经蒸馏得到聚醚中间体;将聚醚中间体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聚醚中间体溶液,将聚醚中间体溶液和乙二胺连续泵入2号微通道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反应温度100‑200℃,反应压力0.1‑5MPa,反应物停留时间1‑10min,反应结束后得到粗产品,粗产品经萃取、蒸馏后得到最终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实现了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并且操作安全、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节能环保。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of polyether am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具体涉及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属于石油化工

技术介绍
聚醚胺是一类主链为聚醚结构、末端活性官能团为胺基的聚合物,广泛应用于环氧树脂固化、聚氨酯聚脲弹性体、汽油清净剂、润滑油、密封胶等领域。目前,聚醚胺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催化还原胺化法、离去基团法、氨基丁烯酸酯法、聚醚腈烷基化法等。US2003139289、US3128311、US3654370采用催化还原胺化法生产聚醚胺,在催化剂(如含Ni催化剂、Ni/Cu/Cr催化剂、RaneyNi/Al催化剂)存在下,聚醚多元醇中的羟基与氨进行氨解反应得到聚醚胺。此法反应条件苛刻,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因此设备的投资、操作和维护成本较高,此外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也较为复杂。专利US2888439、US4191537、US5851242采用离去基团法生产聚醚胺,具体的:第一步,从聚醚多元醇末端羟基的活泼氢着手,用带有易离去基团(酰氯基、卤基、磺酰基等)的化合物与活泼氢反应进行封端;第二步,将含有易离去基团的聚醚与胺进行取代反应生成聚醚胺。此法对设备要求不高,生产成本较低,但是反应副产物多,产物聚醚胺中会引入氯、硫等杂质。同时反应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试剂,中间产物和粗产品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酸碱废水,环境污染严重。专利US3691112采用氨基丁烯酸酯法生产聚醚胺,具体的:第一步,聚醚多元醇与二烯酮或乙酰乙酸酯进行酯交换反应,在聚醚的两端接上乙酰乙酸酯基团;第二步,将被乙酰乙酸酯基封端的聚醚与一元伯胺、烷基醇胺或二元伯胺进行胺化反应,得到端基为氨基丁烯酸酯的聚醚胺。该方法得到的聚醚胺中胺基与聚醚通过酯键相接,其稳定性较差,难于在汽油清净剂中应用。专利US4313004、US4352919A采用聚醚腈烷基化法生产聚醚胺,首先将聚醚与丙烯腈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加成反应,然后在高压釜内催化加氢得到聚醚胺。该方法的缺点是反应原料丙烯腈有剧毒,且生产成本高。在上述专利中,一般均采用釜式反应器或烧瓶来进行聚醚胺的合成,釜式反应器存料量大,撤热效率低,容易造成反应器内物料温度急剧上升,进而导致反应器飞温爆炸。为确保热量的平稳移出,反应须控制在较低的速率下进行,导致系统生产效率不高。上述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反应过程较难控制,不同批次产品质量重复性较差,不利于扩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安全、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节能环保的聚醚胺连续生产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连续生产工艺采用微通道反应器来合成聚醚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醚多元醇、氯化亚砜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混合原料;(2)将混合原料和N,N-二甲基甲酰胺连续泵入1号微通道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50-150℃,反应压力为0.1-5MPa,反应物停留时间为10-30min,反应结束后得到粗品,粗品经蒸馏得到聚醚中间体;(3)将聚醚中间体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聚醚中间体溶液;(4)将聚醚中间体溶液和乙二胺连续泵入2号微通道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00-200℃,反应压力为0.1-5MPa,反应物停留时间为1-10min,反应结束后得到粗产品,粗产品经萃取、蒸馏后得到最终产品。前述的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前述聚醚多元醇为聚乙二醇,分子量分布在400-2000。前述的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前述聚醚多元醇、氯化亚砜和有机溶剂以1:0.1-1:2-5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前述的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前述混合原料和N,N-二甲基甲酰胺以1:0.01-0.2的流量比连续泵入1号微通道反应器内。前述的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前述聚醚中间体和有机溶剂以1:2-5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前述的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前述聚醚中间体溶液和乙二胺以1:0.5-3的流量比连续泵入2号微通道反应器内。前述的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和步骤(3)中,前述有机溶剂为甲苯。前述的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和步骤(4)中,前述1号微通道反应器和2号微通道反应器均呈细长的管状,当量直径为0.1-100mm。前述的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前述1号微通道反应器和2号微通道反应器中空,或内部填有填料,或内部填有静态混合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基于微通道反应器技术,采用连续化聚醚胺生产工艺取代常规的间歇操作工艺,自动化程度增加,因此生产效率大幅提高;(2)微通道反应器内反应物质摩尔当量少,传热效率高,从本质上降低了因飞温带来的爆炸风险,提高了工艺的安全性;(3)微通道反应器具有高效的传质和混合性能,使多相反应过程的传质反应速率加快,有效提高了反应过程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减少了原料消耗;(4)微通道反应器能够实现反应温度、压力和反应物停留时间的精确控制,进一步提高了反应过程的选择性,降低了杂质含量,提高产品质量;(5)在扩大规模生产时,可通过并行增加微通道反应器的数量进行直接放大,无放大效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实施例11号微通道反应器:细长管状,内径1mm,中空。2号微通道反应器:细长管状,内径1mm,中空。(1)将聚乙二醇PEG-1000、氯化亚砜和甲苯以1:0.3:4.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原料;(2)将混合原料和N,N-二甲基甲酰胺以1:0.05的流量比连续泵入1号微通道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80℃,反应压力为0.1MPa,反应物停留时间为15min,反应结束后得到粗品,粗品经蒸馏得到聚醚中间体;(3)将聚醚中间体和甲苯以1:4.3的质量比混合,得到聚醚中间体的甲苯溶液;(4)将聚醚中间体的甲苯溶液和乙二胺以1:1的流量比连续泵入2号微通道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10℃,反应压力为0.1MPa,反应物停留时间为2min,反应结束后得到粗产品,粗产品经二氯甲烷液-液萃取、蒸馏后得到最终产品聚醚胺。经检测,最终产品聚醚胺的收率为91.2%,胺值为254mgKOH/g,分散性SDT30.3。实施例21号微通道反应器:细长管状,内径20mm,内填有填料。2号微通道反应器:细长管状,内径10mm,中空。(1)将聚乙二醇PEG-600、氯化亚砜和甲苯以1:0.4:2.3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原料;(2)将混合原料和N,N-二甲基甲酰胺以1:0.06的流量比连续泵入1号微通道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90℃,反应压力为1.5MPa,反应物停留时间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连续生产工艺采用微通道反应器来合成聚醚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1)将聚醚多元醇、氯化亚砜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混合原料;/n(2)将混合原料和N,N-二甲基甲酰胺连续泵入1号微通道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50-150℃,反应压力为0.1-5MPa,反应物停留时间为10-30min,反应结束后得到粗品,粗品经蒸馏得到聚醚中间体;/n(3)将聚醚中间体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聚醚中间体溶液;/n(4)将聚醚中间体溶液和乙二胺连续泵入2号微通道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00-200℃,反应压力为0.1-5MPa,反应物停留时间为1-10min,反应结束后得到粗产品,粗产品经萃取、蒸馏后得到最终产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连续生产工艺采用微通道反应器来合成聚醚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醚多元醇、氯化亚砜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混合原料;
(2)将混合原料和N,N-二甲基甲酰胺连续泵入1号微通道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50-150℃,反应压力为0.1-5MPa,反应物停留时间为10-30min,反应结束后得到粗品,粗品经蒸馏得到聚醚中间体;
(3)将聚醚中间体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聚醚中间体溶液;
(4)将聚醚中间体溶液和乙二胺连续泵入2号微通道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00-200℃,反应压力为0.1-5MPa,反应物停留时间为1-10min,反应结束后得到粗产品,粗产品经萃取、蒸馏后得到最终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乙二醇,分子量分布在400-2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聚醚多元醇、氯化亚砜和有机溶剂以1:0.1-1:2-5的质量比进行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胺的连续生产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白婷曹彬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