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92647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纳米材料领域。所述制备方法为:将九水硝酸铁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去离子水中配成混合溶液,完全干燥后研磨成粉末,粉末置于管式炉中先在保护气氛中热处理,随后通入气体碳源,保温一定时间;再经高温石墨化处理,即可得到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好,比表面大,活性物质负载量高,电化学性能稳定。而且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可重复性强且可大规模制备,所得材料在储能、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A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作为碳材料家族中的两大明星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光学、电学、热学、等性能而成为化学、材料、物理等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并已被广泛应用在弧光照明装置、通信装置、电器设备、能源存储与电催化材料等领域。构建碳纳米管/三维石墨烯结构的复合材料,充分发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协同效应,不仅可以利用碳纳米管/三维石墨烯高的比表面积而增加电化学活性物质的负载量,还可以充分利用其导电网络来加快电子、离子的传导。然而,在制备三维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过程中,催化剂在三维石墨烯中的分散性往往难以控制,进而造成碳纳米管的生长不均匀。尽管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三维石墨烯气凝胶来作为催化剂的载体,但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过程复杂且金属离子在气凝胶中的分散均匀性难以控制。因此,实现催化剂在三维石墨烯中的良好分散以及利用简单工艺、规模化可控制备出特定形貌和高比表面积的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对于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由蜂窝状三维石墨烯框架和生长在框架上的碳纳米管构成;其中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管径尺寸在10~100nm之间;三维石墨烯框架由少数层石墨烯原位组装而成,且层数为2~8层;石墨烯与碳纳米管以共价键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由蜂窝状三维石墨烯框架和生长在框架上的碳纳米管构成;其中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管径尺寸在10~100nm之间;三维石墨烯框架由少数层石墨烯原位组装而成,且层数为2~8层;石墨烯与碳纳米管以共价键相连。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九水硝酸铁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溶解在去离子水中配成混合溶液,完全干燥后研磨成粉末;
b.将粉末置于管式炉中在保护气氛中以3~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50~250℃,保温0.5~1h;然后以4~6℃/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00~800℃,保温1~2h;再以3~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850~880℃,保温2~3h;随后以3~5℃/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605~645℃,通入气体碳源,保温0.5~2h后切断气体碳源,待炉子降至室温,收集产物,产物为多壁碳纳米管包裹的碳化铁纳米颗粒/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或多壁碳纳米管包裹的铁/碳化铁纳米颗粒/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
c.将多壁碳纳米管包裹的碳化铁纳米颗粒/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或多壁碳纳米管包裹的铁/碳化铁纳米颗粒/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置于高温石墨化炉中,在氩气气氛中以5~8℃/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2800~3000℃,保温1~2h;待高温炉降至室温,收集产物,即为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韩坤曲选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