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测量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246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测量尺,包括基座、固定带、连接部和测量尺。基座为片状结构并贴合在人脸前额。固定带包括两根,固定带均固定连接有一条粘接带,两根固定带远离粘接带的端部分别与基座的左右两端连接。基座通过连接部与测量尺连接,连接部包括圆锥体状的第一套管和柱状杆,柱状杆固接有小球,小球和柱状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套管。测量尺的上侧中部设置有分度仪,分度仪包括分度仪表盘,分度仪表盘沿中轴线处设置有轴,轴上转动连接有一根指针,指针保持竖直向下的状态。本装置可以在一次测量中读取眼周的各项参数,既简化了操作步骤,又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确性,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易于推广且方便使用和携带。

A new measuring ru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测量尺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
,具体为一种新型测量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当前眼部整形美容手术,如重睑术、上睑下垂的矫正等需求量剧增,针对求医者的个体差异及其审美不同,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尤为重要。因此,医生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需要对求医者的眼周相关参数如眼眉间距,内眦赘皮,睑裂高度、睑裂长度,外眼角与眶缘的距离,睑缘上睑褶皱距离(MCD)等进行测量对比,评估手术对其眼周参数值的改变,从而达到改善外观的目的。传统测量眼周参数方法主要使用刻度尺直接在面部进行测量或者拍照后测量照片上眼周参数,用刻度尺进行相关数据测量时,因多种数据需多次读数,且多次读数起止点不一等系统误差的存在,同阶段各参数读数差异较大;而拍照后测量照片上参数虽然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测量步骤,但照片与真人有一定的比例失衡,测量的数据不准确。另外,如需测量上睑提肌肌力,需要额外固定额肌,多次反复测量相关数值,操作过程繁琐且耗时长,为临床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虽然目前市面上出现了3D数字化扫描成像系统,可以提供眼周各种参数,但其对设备要求高,成本贵,不适宜在基层临床工作中推广,且不方便使用和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新型测量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眼周参数的测量数据不准确,操作繁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基础方案是:一种新型测量尺,包括基座、固定带、连接部和测量尺,所述基座为片状结构并贴合在人脸前额,所述固定带包括两根,每根固定带均固定连接有一条粘接带,所述固定带远离粘接带的端部分别与基座的左右两端连接,所述基座通过连接部与测量尺连接,所述测量尺的上侧设置有分度仪,所述分度仪包括分度仪表盘,所述分度仪表盘沿中轴线处设置有轴,所述轴远离分度仪表盘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指针,所述指针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一直保持竖直向下的状态。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将基座贴合在人脸前额,用固定带将本装置固定在求医者头部,同时略作调整以固定求医者的额肌;观察分度仪的指针并调整测量尺使其与指针垂直,测量尺位于人脸正前方,最后通过测量尺读取眼周的各项参数。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可以在一次测量中读取眼周的各项参数,避免了多次测量读数中起止点不一致而导致的误差,既简化了操作步骤,又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确性;本装置通过固定带和基座即可一次性固定额肌,避免了多次测量而反复的固定额肌,节约了时间;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且方便使用和携带。进一步,所述连接部包括圆锥体状的第一套管和柱状杆,所述第一套管具有与其外形一致的空腔,所述第一套管的小直径端开口所述第一套管的大直径端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管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套管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套管的小直径端的边缘;所述柱状杆与测量尺的背面连接,所述柱状杆远离测量尺的端部固接有小球,所述小球位于第一套管的腔内且与第一套管活动连接,所述小球和柱状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内设有与第一套管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管用于使小球固接在第一套管的腔内。通过上述设置,测量尺通过柱状杆和小球与基座上的第一套管转动连接,可以方便的调节测量尺相对基座或人脸的位置,提高了眼周参数测量的快捷性和准确性;通过第一套管的圆锥体状的设置以及其侧壁轴向开口,使第一套管对小球具有夹紧力,小球不会与第一套管分离,提高了装置的稳固性;通过第二套管与第一套管的螺纹连接,挤压第一套管,使小球与第一套管由转动连接变为固定连接,使调整好后的测量尺能够相对基座固定,避免了装置由于连接不紧密而使测量的准确性降低。进一步,所述基座包括硅胶片层,所述硅胶片层的左右两端与固定带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硅胶片层的正面粘接有塑料片层,所述第一套管的大直径端固定连接在塑料片层上。通过上述设置,硅胶片层紧贴人脸前额,其柔软的特性提高了求医者穿戴本装置时的舒适性;塑料片层通过连接部连接测量尺,塑料材质使其轻便且支撑性能好。进一步,所述柱状杆远离基座的端部铰接有滑槽,所述测量尺与滑槽滑动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调节测量尺的水平角度,还能使测量尺相对人脸左右移动,操作简单快捷。进一步,固定带上的至少一段为弹力带。通过上述设置,提升固定带的紧固力的同时使求医者穿戴舒适。进一步,所述分度仪的指针和测量尺的刻度线上均覆盖有反光层,所述分度仪表盘和测量尺的刻度线以外的区域均覆盖有遮光层。通过上述设置,发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在刻度线上,通过刻度线上的反光层反光,而刻度线外的空白区域则为可遮蔽光线的遮光层,从而使得刻度线发光,方便医生准确读取刻度。进一步,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柱状杆、小球、滑槽、测量尺均由轻质塑料制成。通过上述设置,使本装置的质量减轻,提高了求医者穿戴时的舒适性,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测量尺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测量尺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基座1、硅胶片层101、塑料片层102、固定带2、连接部3、第一套管301、柱状杆302、小球303、第二套管304、第一开口305、测量尺4、横尺401、竖尺402、分度仪5、分度仪表盘501、指针502、粘接带6、滑槽7。实施例基本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基座1、固定带2(长18cm,宽5cm)、连接部3和测量尺4,基座1为矩形片状结构,包括硅胶片层101(长8cm,宽5cm)和粘接在硅胶片层101正面的塑料片层102(长5cm,宽3cm),硅胶片层101的背面贴合在人脸前额,提高了求医者穿戴本装置时的舒适性,固定带2(长18cm,宽5cm)为橡胶制成的弹性带,提升固定带2的紧固力的同时使求医者穿戴舒适,固定带2有两根,每根固定带2均固定连接有一条粘接带6(长10cm,宽5cm),两根固定带2通过粘接带6相粘连,连接后的固定带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硅胶片层101的左右两端连接。连接部3包括圆锥体状的第一套管301(后端直径2.2cm,前端直径2.1cm,长2cm)和柱状杆302(直径1cm,长1cm),第一套管301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塑料片层102的正面,第一套管301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第一套管301沿轴线方向呈圆形阵列的开设有四个第一开口305(长1.5cm),第一开口305的前端延伸至第一套管301的前端的边缘;柱状杆302的前端铰接有滑槽7,后端固定连接有小球303(直径2cm),小球303位于第一套管301的腔内且与第一套管301活动连接,小球303和柱状杆302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套管304(外直径2.4cm,内直径2.2cm,长2cm),第二套管304内设有与第一套管301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通过小球303与基座1上的第一套管301转动连接,可以方便的调节测量尺4相对基座1或人脸的位置,提高了眼周参数测量的快捷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测量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固定带(2)、连接部(3)和测量尺(4),所述基座(1)为片状结构并贴合在人脸前额,所述固定带(2)包括两根,每根固定带(2)均固定连接有一条粘接带(6),两根固定带(2)远离粘接带(6)的端部分别与基座(1)的左右两端连接,所述基座(1)通过连接部(3)与测量尺(4)连接,所述测量尺(4)的上侧中部设置有分度仪(5),所述分度仪(5)包括分度仪表盘(501),所述分度仪表盘(501)沿中轴线处设置有轴,所述轴远离分度仪表盘(501)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指针(502),所述指针(50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保持竖直向下的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测量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固定带(2)、连接部(3)和测量尺(4),所述基座(1)为片状结构并贴合在人脸前额,所述固定带(2)包括两根,每根固定带(2)均固定连接有一条粘接带(6),两根固定带(2)远离粘接带(6)的端部分别与基座(1)的左右两端连接,所述基座(1)通过连接部(3)与测量尺(4)连接,所述测量尺(4)的上侧中部设置有分度仪(5),所述分度仪(5)包括分度仪表盘(501),所述分度仪表盘(501)沿中轴线处设置有轴,所述轴远离分度仪表盘(501)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指针(502),所述指针(50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保持竖直向下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包括圆锥体状的第一套管(301)和柱状杆(302),所述第一套管(301)具有与其外形一致的空腔,所述第一套管(301)的小直径端开口,所述第一套管(301)的大直径端与基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管(301)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套管(30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开口(305),所述第一开口(305)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套管(301)的小直径端的边缘;
所述柱状杆(302)与测量尺(4)的背面连接,所述柱状杆(302)远离测量尺(4)的端部固接有小球(303),所述小球(303)位于第一套管(301)的腔内且与第一套管(301)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锋席文文陈燕蒋斌肖霞张柔李海游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