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空调用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23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集中空调用换热器,主要是由壳体[4]、换热介质入口[12]、出口[2]和换热管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的 (1).壳体[4]为一筒形,在其内腔换热介质出口[2]和换热介质入口[12]之间装有螺旋挡板[3],在螺旋挡板[3]上穿装有至少四支U形换热管[1],各 (2).U形换热管[1]的两个开口端固定于换热管固定板[5]上,而换热管固定板[5]则于壳体[4]的开口端连接;在 (3).换热管固定板[5]对应壳体[4]的另一端连接有冷、热媒体室壁[7],在 (4).冷、热媒体室壁[7]的内腔有媒体室隔墙[9],将冷、热媒体室壁[7]的内腔分割成媒体入室[8]和媒体出室[10],在 (5).媒体入室[8]的冷、热媒体室壁[7]上开有冷、热媒体入口[6],在媒体出室[10]的冷、热媒体室壁[7]上则开有冷、热媒体出口[11],另外, (6).媒体入室[8]与各U形换热管[1]的一端开口相通,而媒体出室[10]则与各U形换热管[1]的另一端开口相通。(*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中空调用换热器本技术涉及的是用于冷或热交换的换热器,尤其是集中空调用换热器。目前,集中空调系统中用的换热器均是采用管式或板式常规的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又均存在有体积大和换热效果差的问题,尤其在制冷时换热效果差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适合在集中空调系统中使用的,体积小而换热效果好的集中空调用换热器技术方案。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在主要由壳体4、换热介质入口12、出口2和换热管组成的集中空调用换热器,本方案的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壳体4为一筒形,在其内腔换热介质出口2和换热介质入口12之间装有一个螺旋挡板3,在螺旋挡板3上穿装有至少四支U形换热管1。各U形换热管1的两个开口端固定于换热管固定板5上,而换热管固定板5则于壳体4的开口端连接;在换热管固定板5对应壳体4的另一端连接有冷、热媒体室壁7。在该冷、热媒体室壁7的内腔有媒体室隔墙9,将冷、热媒体室壁7的内腔分割成媒体入室8和媒体出室10,在媒体入室8的冷、热媒体室壁7上开有冷、热媒体入口6;在媒体出室10的冷、热媒体室壁7上则开有冷、热媒体出口11。另外,媒体入室8与各U形换热管1的一端开口相通;而媒体出室10则与各U形换热管1的另一端-->开口相通。本方案还有如下具体特点,即在于所述的换热管固定板5与壳体4之间的连接为可拆装的固定连接。而所述的换热管固定板5与冷、热媒体室壁7之间的连接也是可拆装的固定连接。利用上述技术特征构成的集中空调用换热器,被加热或制冷的媒体,由媒体入室进入U形换热管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后,经媒体出室排出;而换热介质进入壳体后,通过螺旋挡板使其沿着挡板螺旋前进,并与U形换热管进行热交换。由于采用U形换热管,媒体流动所受阻力不大,特别是被制冷的媒体其压力较小,在U形换热管中易于流动,保证了换热所需的冷、热源。另外,采用U形换热管,又在能满足热交换所需的管长同时,又缩短了换热器的长度减小了其体积。而换热介质在沿螺旋挡板前进时,要受到U形换热管的阻挡破坏了层流传热的形成,从而提高了热交换效果;同时螺旋前进的换热介质又增加了换热行程,可充分利用换热管内的冷、热源,这不仅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而且使热交换器的体积也大大缩小。由此可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现通过一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集中空调用换热器是在一圆柱筒形壳体4的内腔,换热介质出口2和换热介质入口12之间装有一个螺旋挡-->板3,在螺旋挡板3上穿装有九支U形换热管1,各U形换热管1的两个开口端固定于换热管固定板5上;而换热管固定板5则于壳体4的开口端用螺栓固定连接。在换热管固定板5对应壳体4的另一端用螺栓固定连接一个圆柱筒形冷、热媒体室壁7,在该冷、热媒体室壁7的内腔有媒体室隔墙9,将冷、热媒体室壁7的内腔分割成媒体入室8和媒体出室10,并使各U形换热管1的两开口端分别与其相通。在媒体入室8的冷、热媒体室壁7上开有冷、热媒体入口6,在媒体出室10的冷、热媒体室壁7上则开有冷、热媒体出口11,如此构成了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集中空调用换热器主要是由壳体[4]、换热介质入口[12]、出口[2]和换热管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的(1).壳体[4]为一筒形,在其内腔换热介质出口[2]和换热介质入口[12]之间装有螺旋挡板[3],在螺旋挡板[3]上穿装有至少四支U形换热管[1],各(2).U形换热管[1]的两个开口端固定于换热管固定板[5]上,而换热管固定板[5]则于壳体[4]的开口端连接;在(3).换热管固定板[5]对应壳体[4]的另一端连接有冷、热媒体室壁[7],在(4).冷、热媒体室壁[7]的内腔有媒体室隔墙[9],将冷、热媒体室壁[7]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和王树林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新力给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