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筒辅助装置及分筒作业系统,包括:地轨,用于安装在分筒机的工作面一侧;承载平台;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承载平台组装连接并移动设置于所述地轨上,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平台沿所述分筒机的工作面往复移动;及储料筒,所述储料筒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上。当开启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便能够携带承载平台一起在地轨上沿分筒机的工作面进行往复移动,此时承载平台形成代步工具而无需工人频繁奔赴移走。至此,上述分筒辅助装置不仅更方便工人进行空筒管更换操作,且能够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企业人力成本,同时提高分筒工作效率。
Auxiliary device and op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筒辅助装置及分筒作业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筒辅助装置及分筒作业系统。
技术介绍
分筒为纺织行业中较为常见的一项工作,其具体是指将大的来料筒纱按照预设所需的长度卷绕到小的空筒管上,以获得符合后续生产所需的多个小筒纱。进行分筒作业时,需要工人将来料筒纱和多个空筒管分别安装到分筒机上,来料筒纱在机械结构的驱动下将纱线卷绕到空筒管上,当某些空筒管卷绕完了设定长度的纱线后,就需要工人取下小筒纱,原位换上背挂在身体上的新的空筒管,继续卷绕纱线。整个分筒过程中,工人需要频繁往返于分筒机的两端之间,以实现对长度方向上布置的不同位置的换筒作业,步行数量大,且工作过程中需要一直承担空筒管的重量,因而劳动强度大,致使企业人力成本升高;此外,一旦工人来不及更换新的空筒管,会造成卷绕完纱线的小筒纱滞留,影响分筒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分筒辅助装置及分筒作业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工人劳动强度大,分筒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分筒辅助装置,其包括:地轨,用于安装在分筒机的工作面一侧;承载平台;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承载平台组装连接并移动设置于所述地轨上,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平台沿所述分筒机的工作面往复移动;及储料筒,所述储料筒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上。上述方案的分筒辅助装置应用装备于分筒作业系统中,具体用于与分筒机进行配合使用,并协助工人便捷、高效的完成分筒生产作业。具体而言,在分筒机的工作面一侧铺设地轨,工作时,首先将装有空筒管的储料筒放置于承载平台上,之后工人站立在承载平台上,此时工人无需将空筒管背负在身上,无需承载空筒管的重量。当开启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便能够携带承载平台一起在地轨上沿分筒机的工作面进行往复移动,此时承载平台形成代步工具而无需工人频繁奔赴移走。至此,上述分筒辅助装置不仅更方便工人进行空筒管更换操作,且能够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企业人力成本,同时提高分筒工作效率。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上的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及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移动轮,所述移动轮滚动设置于所述地轨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轮为四个且呈矩形布置,邻近所述分筒机的两个所述移动轮滚动设置于所述地轨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轴连接的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及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连接的传动轴,位于所述地轨上的两个移动轮分别装设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平台设有容置区域,所述容置区域的外周围设有护栏,所述护栏上安装有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的启停控制开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平台还设有坐凳,所述坐凳设置于所述容置区域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平台邻近所述容置区域的位置还设置有升降平台,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升降运动的升降驱动件,所述护栏上安装有与所述升降驱动件电连接的升降控制开关,所述储料筒设置于所述升降平台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件包括伸缩气缸、与所述伸缩气缸驱动连接的第一剪叉臂及与所述第一剪叉臂铰接的第二剪叉臂,所述第一剪叉臂与所述第二剪叉臂配合构成剪叉顶撑机构,所述剪叉顶撑机构与所述升降平台的底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平台上还设置有缓冲垫块,所述缓冲垫块位于所述升降平台的正下方;所述升降平台上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储料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固定。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分筒作业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分筒辅助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分筒作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地轨;20、分筒机;30、承载平台;31、容置区域;40、储料筒;50、驱动件;60、移动轮;70、护栏;80、启停控制开关;90、升降平台;100、升降控制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分筒作业系统,其应用纺织行业中,用于将来料大卷筒纱上的纱线按照预设长度分绕到较小尺寸的空筒管上,以使空筒管上缠绕预设长度的纱线而满足后续编织加工流程。一般来讲,分筒作业系统的主体部分为分筒机20,分筒机20外观上呈长条形,分筒机20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卡位,卡位分成高低错位的多排布置。每个卡位的对应安装有旋转绕丝机构,旋转绕丝机构用于安装空筒管并带动空筒管旋转完成卷绕纱线的动作。此外,每个卡位的对应位置还设有固定位,用来固定大卷的来料筒纱。分筒作业开始前,需要人工将来料筒纱的纱线接到对应卡位处的空筒管上,之后开启旋转绕丝机构,空筒管即可自行开始卷绕作业,当卷绕完设定长度的纱线后,需要工人手动断线、取下小筒纱、重新装上新的空筒管并再次启动旋转绕丝机构。由于存在多个卡位需要看管,工人需要来回奔走于长度方向上布置的多个卡位之间,导致工人劳动负荷很大。针对于此,本实施例的分筒作业系统还增设了分筒辅助装置,以取代工人步行,达到省力增效的目的。请继续参阅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分筒辅助装置与分筒机20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其中分筒辅助装置包括:地轨10,用于安装在分筒机20的工作面一侧。此外还包括承载平台30、移动机构及储料筒40。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承载平台30组装连接并与所述地轨10移动配合,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平台30沿所述分筒机20的工作面往复移动;所述储料筒40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30上。综上,实施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分筒辅助装置应用装备于分筒作业系统中,具体用于与分筒机20进行配合使用,并协助工人便捷、高效的完成分筒生产作业。具体而言,在分筒机20的工作面一侧铺设地轨10,工作时,首先将装有空筒管的储料筒40放置于承载平台30上,之后工人站立在承载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筒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地轨,用于安装在分筒机的工作面一侧;/n承载平台;/n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承载平台组装连接并移动设置于所述地轨上,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平台沿所述分筒机的工作面往复移动;及/n储料筒,所述储料筒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筒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轨,用于安装在分筒机的工作面一侧;
承载平台;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承载平台组装连接并移动设置于所述地轨上,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平台沿所述分筒机的工作面往复移动;及
储料筒,所述储料筒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筒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上的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及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移动轮,所述移动轮滚动设置于所述地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筒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为四个且呈矩形布置,邻近所述分筒机的两个所述移动轮滚动设置于所述地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筒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轴连接的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及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连接的传动轴,位于所述地轨上的两个移动轮分别装设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筒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设有容置区域,所述容置区域的外周围设有护栏,所述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良,田柱安,问晓锋,黎敏腾,罗雄波,潘高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