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们生活需要的椅子,特别是一种兼具旋转与摇摆功能的旋转摇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主要是由上椅座、下底座以及承接上椅座与下底座的摇摆机构所组成,摇摆机构包括一个滑动平台,一个摇摆支架,滑动平台背面朝下部位突制有一支轴,支轴插入下底座的轴套内,使上椅座相对于下底座作旋转动作,摇摆支架使上椅座产生摇摆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稳定性好。(*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们生活需要的椅子,特别是一种兼具旋转与摇摆功能的旋转摇椅。椅具的使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椅具提供人体适当的依靠与支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配置。为促使椅具发挥使人体更舒适的功效,衍生出具有多样功能的椅具结构。一般的摇椅,其底部具有一弧形摇摆架,当使用者坐在其上部并施力时,弧形摇摆架,因处于不稳定状态而前后摇摆,促使整个摇椅随之摇摆。但是此类摇椅的摇摆架因是弧形,与地面仅为单点接触,又因其摇摆弧度(或施力大小)并未限制,因此,当实施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或施力过大时,容易造成使用者因重心不稳而翻覆,其安全性有待于提高。现在,习用的椅具,只片面强调单一摇摆或单一旋转功能,很小兼具旋转与摇摆的功能,故当使用者操作此类单独具有旋转功能或摇摆功能的椅具时,仅能产生单向的位移动作。使用单独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椅时,只能形成人体前后的身体位移。如果使用单独具有旋转功能的旋转椅子时,则仅可产生左右的身体位移。本技术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习用椅具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兼具旋转和摇摆功能的旋转摇椅。它主要是由上椅座、下底座以及一承接上椅座与下底座的摇摆机构所组成。当使用者实施本技术产品时,可自由选择产生前后位移或左右旋转的身体位移动作,达到人体最舒适的使用状态。又由于本技术提供一种前、后限位部结构,用以限制上椅座的摇摆间距,提高了使用者操作的安全性,产生稳定的旋转或摇摆动作,提高了稳定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机械结构,使其成本低廉、市场竞争性强。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设计一种旋转摇椅,它主要是由上椅座、下底座以及承接上椅座与下底座的摇摆机构所组成。在上椅座底部两侧分别固设有一侧杆,侧杆与横杆相固接。下底座的上端制有一不贯通的园形开口孔,开口孔内套设轴套,下底座的底部制有底盘,用以增加上椅座稳定性。承接上椅座与下底座摇摆机构,包括一个滑动平台、一个摇摆支架,滑动平台安装在上椅座与下底座之间,该滑动平台背面朝下部位突制有一支轴,支轴插入轴套中动配合固定,使上椅座相对于下底座旋动。滑定平台前后端部分别制有呈园柱体或长方体的前限位部和后限位部,以限制上椅座的摇摆位移。前、后限位部的外表面都覆盖有橡皮套。摇摆支架的一端螺接在滑动平台的两侧边,另一端则螺接在传动件上,该传动件呈环状长椭园形,它与上椅底部的横杆相固接。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技术结构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说明摇摆机构与下底座的连接关系图3是本技术的前限位部的作用示意图,显示上椅座因前限位部的阻挡而停留在前极限位置。图4是本技术的后限位部的作用示意图,显示上椅座因后限位部的阻挡而停留在后限极限位置。参阅图1,实施本技术的一种旋转摇椅,主要结构是包括上椅座(1)、下底座(2)以及承接上椅座(1)与下底座(2)的摇摆机构(3)。上椅座(1)包含一个座部(11),一个提供使用者背部支持的靠背部(12)以及一对提供使用者手部支持的靠手部(15、15′)。在上椅部(1)的底部左右分别固设有一侧杆(16),两侧杆(16)至少有一横杆(14)相固接。横杆(14)下方设置有下底座(2),下底座(2)包含一椅轴(21),下底座(2)上端制有一不贯通的园形开口孔(210),开口孔(210)内套设轴套(23),轴套(23)内插入滑动平台(34)的支轴(35)而固定。参阅图2,承接上椅座(1)与下底座(2)的摇摆机构(3),摇摆机构(3)包括一个滑动平台(34),一个摇摆支架(31);滑动平台(34)安装在上椅座(1)的横杆(14)与下底座(2)之间,该滑动平台(34)背面朝下中心部位以焊接或螺接方式突制一支轴(35),支轴(35)插入下底座(2)的轴套(23)中动配合固装,使上椅座(1)相对下底座(2)自由旋转。上述的轴套(23)可为一般滚珠轴承或滚子轴承,或者经过适当润滑的套筒。摇摆支架(31)的一端螺接在滑动平台(34)的两侧边,即摇摆支架(31)的自由端以可旋转方式螺接在滑动平台(34)的侧边,使摇摆支架(31)以该端为旋转中心点而自由摇摆。摇摆支架(31)的另一端则螺在传动件(32)上。该传动件(32)呈环状长椭园形,传动件(32)的一侧与上椅座(1)的横杆(14)相固接,故当使用者坐在座部(11)上并施加作用力时,摇摆支架(31)将以固定在滑动平台(34)一端为旋转中心点,通过传动件(32)带动横杆(14)并间接促使上椅座(1)在滑动平台(34)上前后摇摆。在滑动平台(34)的前后端部分别制有前限位部(33)和后限位部(33′),以限制上椅座(1)的摇摆位移。因为它限制了横杆(14)的前后摇摆的位移,当横杆(14)前进在前极限位置时,位於上椅座(1)前部的前限位部(33)将限制横杆(14)继续前进,反之,当横杆(14)后退至极限位置时,位于上椅座(1)后部的后限位部(33′)将阻止横杆(14)继续后退,所以上椅座(1)的摇摆间距将因此受到限制,令使用者不致因摇摆弧度过大而产生翻覆现象。同时,还可以吸收横杆(14)在撞击前、后限位部(33、33′)时所产生的振动功能,避免令使用者产生不稳定的感觉。在制造时,前、后限位部(33、33′)呈园柱体状或长方体形,其外部表面都覆盖有橡皮套。为了加强本技术在使用上的稳定性,还在下底座(2)的底部设置了一个可增加与地面接触的底盘(22),以增加与地面的接触摩擦力,使上椅座(1)在旋转或是摇摆时都能十分稳固。本技术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它兼具旋转与摇摆双重功能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市场竞争性强。由于它设置有前、后限位部和底盘,使本技术的旋转与摇摆动作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使人体达到最舒适的使用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人们日常生活用的旋转摇椅,主要是由上椅座(1),下底座(2)以及摇摆机构(3)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椅座(1)底部两侧分别固设有一侧杆(16),侧杆(16)与横杆(14)相固接,横杆(14)下方设置有一下底座(2),下底座(2)上端制有一不贯通的园形开口孔(210),开口孔(210)内套设轴套(23)。A、承接上椅座(1)与下底座(2)的摇摆机构(3),包括一个滑动平台(34),一个摇摆支架(31),滑动平台(34)安装在上椅座(1)的横杆(14)与下底座(2)之间,该滑动平台(34)背面朝下中心部位突制一支轴(35),支轴(35)插入下底座(2)的轴套(23)中动配合固装,使上椅座(1)相对于下底座(2)自由旋转;滑动平台(34)的前后端部分别制有前限位部(33)和后限位部(33′),以限制上椅座(1)的摇摆位移。B、摇摆支架(31)的一端螺接在滑动平台(34)的两侧边,另一端则螺接在传动件(32)上,该传动件(32)呈环状长椭园形,传动件(32)的一侧与上椅座(1)底部的横杆(14)相固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摇椅,其特征在于前限位部(33)和后限位部(33′)呈园柱体形,或长方体形,其外表面都覆盖有橡皮套。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摇椅,其特征在于下底座(2)的底部制有一个增加上椅座(1)稳定性的底盘(2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人们生活需要的椅子,特别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们日常生活用的旋转摇椅,主要是由上椅座(1),下底座(2)以及摇摆机构(3)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椅座(1)底部两侧分别固设有一侧杆(16),侧杆(16)与横杆(14)相固接,横杆(14)下方设置有一下底座(2),下底座(2)上 端制有一不贯通的园形开口孔(210),开口孔(210)内套设轴套(23)。A、承接上椅座(1)与下底座(2)的摇摆机构(3),包括一个滑动平台(34),一个摇摆支架(31),滑动平台(34)安装在上椅座(1)的横杆(14)与下底座(2) 之间,该滑动平台(34)背面朝下中心部位突制一支轴(35),支轴(35)插入下底座(2)的轴套(23)中动配合固装,使上椅座(1)相对于下底座(2)自由旋转;滑动平台(34)的前后端部分别制有前限位部(33)和后限位部(33′),以限制 上椅座(1)的摇摆位移。B、摇摆支架(31)的一端螺接在滑动平台(34)的两侧边,另一端则螺接在传动件(32)上,该传动件(32)呈环状长椭园形,传动件(32)的一侧与上椅座(1)底部的横杆(14)相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信,
申请(专利权)人:刘宗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