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穴拖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173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穴拖扣装置,涉及育苗穴盘运输领域,包括运输台主体,所述运输台主体顶部的一侧连接有侧板,且侧板的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皮带轮,且第一皮带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运输带、拖扣、卡块、卡槽、固定块和固定槽,运用运输带上设置的拖扣,拖扣与运输穴盘的底部相匹配,使得穴盘在运输带上运输时,被拖扣所限位,从而使得穴盘运输稳定,且运用拖扣底部连接的固定块与固定槽可拆卸连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运输穴盘的不同更换合适的拖扣进行限位固定,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且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A kind of middle hole tow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穴拖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育苗穴盘运输领域,具体为一种中穴拖扣装置。
技术介绍
穴盘育苗技术是采用草炭、蛭石等轻基质无土材料做育苗基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穴一粒,一次性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穴盘育苗是欧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的育苗技术,在我国被列为"七五"和"八五"期间农业部重点科技项目,穴盘育苗在由填料、播种、催芽等过程中均可利用机械完成,操作简单、快捷,适于规模化生产,.穴盘中每穴内种苗相对独立,既减少相互间病虫害的传播,又减少小苗间营养争夺,根系也能充分发育,所以育苗穴盘已成为许多国家专业化商品苗生产的主要方式。但是现有的穴盘在运输台上运输时,不能再运输台上稳定的运行,会出现跑偏的情况,使得穴盘运输的效率降低,且现有的装置在穴盘运输进行出料时,出料不稳定和出料的角度不可调节,对穴盘上育苗的作物操作损害,不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运输台运输穴盘不稳定和出料角度不便调节和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中穴拖扣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穴拖扣装置,包括运输台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台主体(1)顶部的一侧连接有侧板(11),且侧板(11)的一侧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皮带轮(3),且第一皮带轮(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皮带轮(4),所述第一皮带轮(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辊(6),且第一传动辊(6)的外侧设置有运输带(8),所述第二皮带轮(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传动辊(7),所述运输带(8)的内部开设有卡槽(9),且卡槽(9)的顶部设置有拖扣(10),所述卡槽(9)的内部设置有卡块(12),所述拖扣(10)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块(13),所述运输台主体(1)的一侧连接第一支撑柱(18),且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穴拖扣装置,包括运输台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台主体(1)顶部的一侧连接有侧板(11),且侧板(11)的一侧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皮带轮(3),且第一皮带轮(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皮带轮(4),所述第一皮带轮(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辊(6),且第一传动辊(6)的外侧设置有运输带(8),所述第二皮带轮(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传动辊(7),所述运输带(8)的内部开设有卡槽(9),且卡槽(9)的顶部设置有拖扣(10),所述卡槽(9)的内部设置有卡块(12),所述拖扣(10)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块(13),所述运输台主体(1)的一侧连接第一支撑柱(18),且第一支撑柱(18)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推杆(20),所述第一支撑柱(18)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柱(19),且第二支撑柱(19)的顶部连接有出料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穴拖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带轮(3)的外侧设置有皮带(5),且第一皮带轮(3)通过皮带(5)与第二皮带轮(4)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穴拖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带(8)分别与第一传动辊(6)和第二传动辊(7)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穴拖扣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全王寿棚李业锋张笑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沃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