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学良专利>正文

一种木质送风散流器风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112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空调末端的木质送风散流器风口装置。该装置在原有的木质散流器风口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喉口、集流圈。具体地说,该装置由芯子、支架、扩散圈、喉口、集流圈所组成,由于增加了喉口,使得施工安装时很方便,而且,由于集流圈的作用,及扩散圈与水平面夹角的调整,可改变气流的方向,使室内温度调节效果提高。(*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空调通风末端附件的风口类。目前,不少建筑物的空调采用顶部送风,为了和顶部的木质吊顶装饰相协调,多采用木质送风散流器风口装置。但现有的木质送风散流器风口装置,虽能有效将风输导,但在与通风管道末端的风量调节阀连接时困难,给施工带来不便。同时,若建筑物为5—8米的高大空间,由于吹出的气流呈贴附型,使得室内人流区与顶部的温差较大,即夏天,空调送出的冷风难以下来;冬天,空调送出的热风下不来,冷热气流分层,区域温差大。温度调节效果不好。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与风量调节阀连接时,施工操作简便,当用于高大空间时,能改变气流方向,使气流呈下送直流型,大大提高温度调节效果的木质送风散流器风口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措施是在原有的木质送风散流器风口装置的外扩散圈上部,增加个一喉口;如要改变气流不呈贴附型,以适应于高大空间的送风,则再在外扩散圈下部增加一集流圈,气流呈下送直流型。具体地讲,木质送风散流器风口装置包括芯子、支架、外扩散圈,在芯子与外扩散圈之间均匀平行地固定有1—5个扩散圈,在外扩散圈上部设有一个喉口,或再在外扩散圈下部设有一个集流圈。本技术中,散流器的扩散圈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6°—54°。本技术中,喉口能很便利地与通风管道末端的风量调节阀连接。若送风散流器风口安装在5—8米的高大空间,当空调管道送来的冷(热)气流,通过散流器风口时,由于按照具体需要设计的扩散圈与水平面的夹角,及设在外扩散圈下部的集流圈的作用,迫使气流不能贴着顶部天花板向四周扩散,而只能向下吹,呈下送直流型,使室内温度调节效果提高。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附图和实施例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剖面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为详细的描述实施例参照图1、图2,芯子1与支架2通过螺钉及胶粘接紧固好,在支架2上固定外扩散圈4,在外扩散圈4与芯子1间均匀平行地固定1—5个扩散圈3,在外扩散圈4的下部固定一个高为2cm的集流圈6。扩散圈3与水平面夹36°—54°角。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空调末端的木质送风散流器风口装置,包括芯子(1)、支架(2)、外扩散圈(4),在芯子(1)和外扩散圈(4)之间等距、平行设有1—5个扩散圈(3),其特征在于外扩散圈(4)的上部设有喉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质送风散流器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外扩散圈(4)的下部设有集流圈(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质送风散流器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外扩散圈(4)与水平面夹36°—54°角。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空调末端的木质送风散流器风口装置。该装置在原有的木质散流器风口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喉口、集流圈。具体地说,该装置由芯子、支架、扩散圈、喉口、集流圈所组成,由于增加了喉口,使得施工安装时很方便,而且,由于集流圈的作用,及扩散圈与水平面夹角的调整,可改变气流的方向,使室内温度调节效果提高。文档编号F24F13/10GK2221177SQ9521073公开日1996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9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9日专利技术者李学良 申请人:李学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空调末端的木质送风散流器风口装置,包括芯子(1),支架(2)、外扩散圈(4),在芯子(1)和外扩散圈(4)之间等距、平行设有1-5个扩散圈(3),其特征在于:外扩散圈(4)的上部设有喉口(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良
申请(专利权)人:李学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