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烹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111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烹饪装置,包括:机身,机身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器;锅具,锅具具有烹饪腔以及与烹饪腔连通的蒸汽入口;机头,机头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腔室内,且机头具有能够与锅具对接的对接部,对接部设有蒸汽出口,机头与锅具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以实现蒸汽出口与蒸汽入口的对接;所述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自蒸汽出口、蒸汽入口进入烹饪腔,以烹饪所述烹饪腔内的食材;以及蒸汽挡墙,所述蒸汽挡墙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以阻挡蒸汽从所述第二腔室向所述第一腔室弥漫,从而避免了蒸汽与第一腔室内各部件的接触,延长了第一腔室内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A steam coo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烹饪装置
本技术属于烹饪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蒸汽烹饪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饭煲一般采用在内胆的外部进行加热,如采用发热盘等加热部件进行底部加热的电饭煲以及采用IH电磁加热技术进行四周加热的IH电饭煲,现有的电饭煲不论是采用底部加热还是四周加热,其都是通过内胆吸收或者产生热量并传递给内胆内的水和食材,直至将食材煮熟。上述加热方式受热部位集中在内胆与食材的接触位置,尤其是对于烹饪米饭而言,加热时内胆内不同区域的米饭受热不均,位于内胆底部区域的米饭受热大于位于内胆顶部区域的米饭受热,位于内胆周边区域的米饭受热大于位于内胆中心区域的米饭受热,最终影响米饭的口感。目前出现了一种蒸汽电饭煲,其包括锅具、机头和主机,所述主机内设置有蒸汽发生装置,所述机头设有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连通的蒸汽出口,锅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用于盛放食物,锅盖设有与机头对接的承接部,承接部设置有蒸汽进口,所述机头可上下伸缩以将蒸汽出口和蒸汽进口对接,通过热蒸汽对锅体内的食物进行加热,该类蒸汽电饭煲存在下述问题:所述主机的主体部分与所述主机安装所述机头的部分之间是贯通的,当所述机头与所述锅盖分离时,通过所述蒸汽进口散发出的蒸汽有可能通过机头的各个缝隙处或者机头与主机的结合位置的缝隙处进入主机内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蒸汽烹饪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汽烹饪装置,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器;锅具,所述锅具具有烹饪腔以及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蒸汽入口;机头,所述机头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机头具有能够与所述锅具对接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有蒸汽出口,所述机头与所述锅具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以实现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入口的对接;所述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自所述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入口进入所述烹饪腔,以烹饪所述烹饪腔内的食材;以及蒸汽挡墙,所述蒸汽挡墙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以阻挡蒸汽从所述第二腔室向所述第一腔室弥漫。所述蒸汽挡墙与所述机身一体成型。所述蒸汽挡墙与所述机身分体成型。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进汽管,所述进汽管的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所述蒸汽挡墙具有供所述进汽管通过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进汽管密封连接,或者所述蒸汽挡墙具有与所述进汽管连通的第一管接头,所述进汽管与所述第一管接头密封连接。所述进汽管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所述进汽管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过孔的内径。所述进汽管与所述第一过孔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收水盒,所述收水盒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以及出汽管,所述出汽管的一端与所述烹饪腔连通,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收水盒连通,所述蒸汽挡墙具有供所述出汽管通过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出汽管密封连接,或者所述蒸汽挡墙具有与所述出汽管连通的第二管接头,所述出汽管与所述第二管接头密封连接。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通电线,所述通电线用于连接所述机身内的控制电路与所述机头,所述蒸汽挡墙具有供所述通电线通过的第三过孔,所述通电线与所述第三过孔之间密封。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通电线之间填充有密封胶。所述机头位于所述锅具的上方,所述机头可相对于所述锅具上下升降或翻转,以实现所述对接部与所述蒸汽入口的对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在所述机身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置了蒸汽挡墙,从而阻挡了所有可能进入所述第二腔室内的蒸汽从所述第二腔室向所述第一腔室弥漫,避免了弥漫的蒸汽与主机内各部件的接触,延长了主机内各部件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中所述进汽管需将位于第二腔室内的蒸汽发生器产生的热蒸汽通过所述机头输送至所述锅具,因此所述进汽管必然会跨越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实现蒸汽的输送,本技术中所述蒸汽挡墙与所述进气管之间密封,从而避免了蒸汽自两者的接合位置处溢至所述第一腔室,进一步降低了蒸汽逃逸至第一腔室的可能性。而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汽管选用硅胶管等弹性管,且进汽管的管径略大于蒸汽挡墙上供所述进汽管穿过的过孔的内径,因弹性管具有一定的可压缩特性,局部的略微过盈既不会对进汽管的管径造成太大的影响而对蒸汽的输送产生影响,又能够实现对进汽管与蒸汽挡墙接合处的密封,从而可以省却增设专门的密封件所带来的成本以及装配工序的增加。对于出汽管也跨越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实现排汽的烹饪装置而言,所述出汽管与所述蒸汽挡墙之间也可利用同样的原理,采用上述进汽管与所述蒸汽挡墙之间的密封方式进行密封,从而降低了蒸汽自所述第二腔室向所述第一腔室弥漫的几率。3.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机头可相对所述锅具移动以实现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入口的对接与脱离,对于所述机头自动移动的方式而言,需设置用于连接所述机身内的控制电路与所述机头的通电线,本技术中所述蒸汽挡墙与所述通电线之间密封,避免了蒸汽自两者的接合位置处溢至所述第一腔室,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蒸汽逃逸至第一腔室的可能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中所述烹饪装置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所述烹饪装置一种实施方式下去除顶盖的轴测图。其中,1.机身11.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2.机头21.对接部211.蒸汽出口3.锅具31.烹饪腔32.蒸汽入口4.蒸汽挡墙41.第三过孔5.收水盒6.进汽管7.出汽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蒸汽烹饪装置,包括:机身1,所述机身1具有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所述第一腔室11内设置有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器;锅具3,所述锅具3具有烹饪腔31以及与所述烹饪腔31连通的蒸汽入口32;机头2,所述机头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2内,且所述机头2具有能够与所述锅具3对接的对接部21,所述对接部21设有蒸汽出口211,所述蒸汽出口211能够与所述蒸汽入口32对接以实现热蒸汽的传输,所述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自所述蒸汽出口211、所述蒸汽入口32进入所述烹饪腔31,以烹饪所述烹饪腔31内的食材。所述蒸汽出口211与所述蒸汽入口32的对接,可以采用下述的其中一种方式来实现:实施方式一:所述机头2位于所述锅具3的上方,所述机头2可相对于所述锅具3上下升降,以实现所述对接部21与所述蒸汽入口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身,所述机身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器;/n锅具,所述锅具具有烹饪腔以及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蒸汽入口;/n机头,所述机头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机头具有能够与所述锅具对接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有蒸汽出口,所述机头与所述锅具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以实现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入口的对接;所述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自所述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入口进入所述烹饪腔,以烹饪所述烹饪腔内的食材;以及/n蒸汽挡墙,所述蒸汽挡墙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以阻挡蒸汽从所述第二腔室向所述第一腔室弥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所述机身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器;
锅具,所述锅具具有烹饪腔以及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蒸汽入口;
机头,所述机头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机头具有能够与所述锅具对接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有蒸汽出口,所述机头与所述锅具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以实现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入口的对接;所述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自所述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入口进入所述烹饪腔,以烹饪所述烹饪腔内的食材;以及
蒸汽挡墙,所述蒸汽挡墙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以阻挡蒸汽从所述第二腔室向所述第一腔室弥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挡墙与所述机身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挡墙与所述机身分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进汽管,所述进汽管的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
所述蒸汽挡墙具有供所述进汽管通过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进汽管密封连接,或者所述蒸汽挡墙具有与所述进汽管连通的第一管接头,所述进汽管与所述第一管接头密封连接。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于凌振吕卫卫杨利杰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