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车及其转向机构、转向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机械
,涉及一种工程车及其转向机构、转向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工程机械类产品转向机构为了节省结构空间,多采用通用的一根转向拉杆,即转向拉杆一端连接左桥的转向臂,转向拉杆一端连接右桥的转向臂。通过转向器带动桥进行转动,此种结构占用的空间较大,转向拉杆较长,离地间隙较小;现有产品上前桥采用整体式液压助力转向器,液压助力作用力小,方向盘操纵力大,驾驶疲劳;先用产品后桥没有转向机构,装载作业时,转弯半径较大,作业效率低。现有技术中,转向机构常采用双摇臂结构,通过两端的油缸控制转向节臂转动,从而带动整个轮胎转动,转向梯形臂由三根杆组成,三根杆中,两端的较长,且可以调节,中间的较短,不能调节。存在以下缺陷:(1)转向油缸位置不合理,转向力臂较小,易出现死点;(2)两端的转向拉杆较长,造成转向摇臂较长,不利于空间布置;(3)两端的转向拉杆都可调,调节复杂,调节中易造成左右不对称。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桥转向机构,所述前桥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车轮转向节臂(7)、第一转向拉杆(8)、第一拉杆转向摇臂(9)、前桥可调转向拉杆(10)、第一转向油缸(11)、第二转向油缸(12)、第二拉杆转向摇臂(13)、第二转向拉杆(14)、第二车轮转向节臂(15);/n第一车轮转向节臂(7)、第二车轮转向节臂(15)分别用于与左、右前轮连接;第一转向油缸(11)一端铰接在前桥桥壳中部,另一端铰接在第一车轮转向节臂(7)上,第二转向油缸(12)一端铰接在前桥桥壳中部,另一端铰接在第二车轮转向节臂(15)上;第一车轮转向节臂(7)的第一端或第二车轮转向节臂(1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桥转向机构,所述前桥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车轮转向节臂(7)、第一转向拉杆(8)、第一拉杆转向摇臂(9)、前桥可调转向拉杆(10)、第一转向油缸(11)、第二转向油缸(12)、第二拉杆转向摇臂(13)、第二转向拉杆(14)、第二车轮转向节臂(15);
第一车轮转向节臂(7)、第二车轮转向节臂(15)分别用于与左、右前轮连接;第一转向油缸(11)一端铰接在前桥桥壳中部,另一端铰接在第一车轮转向节臂(7)上,第二转向油缸(12)一端铰接在前桥桥壳中部,另一端铰接在第二车轮转向节臂(15)上;第一车轮转向节臂(7)的第一端或第二车轮转向节臂(15)的第一端与前桥传动机构连接;
第一车轮转向节臂(7)或第二车轮转向节臂(15)的第二端与第一转向拉杆(8)的第一端铰接;第一转向拉杆(8)的第二端与第一拉杆转向摇臂(9)的下端、前桥可调转向拉杆(10)的第一端铰接;
第二车轮转向节臂(15)的第二端与第二转向拉杆(14)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转向拉杆(14)的第二端与第二拉杆转向摇臂(13)的下端、前桥可调转向拉杆(10)的第二端铰接;
第一拉杆转向摇臂(9)、第二拉杆转向摇臂(13)的上端铰接在前桥桥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传动机构包括转向传动轴(1)、转向器(2)、转向垂臂(3)、第一传动转向拉杆(4)、传动转向摇臂(5)、第二传动转向拉杆(6);
转向传动轴(1)与转向器(2)的动力输入轴通过花键传动连接,转向垂臂(3)一端与转向器(2)通过花键连接,转向垂臂(3)另一端与第一传动转向拉杆(4)的第一端铰接,第一传动转向拉杆(4)的第二端与传动转向摇臂(5)铰接,传动转向摇臂(5)与车架通过轴承连接;第二传动转向拉杆(6)的第一端与传动转向摇臂(5)铰接,第二传动转向拉杆(6)的第二端与第一车轮转向节臂(7)的第一端或第二车轮转向节臂(15)的第一端铰接;
转向器(2)的油路分别与第一转向油缸(11)、第二转向油缸(12)的油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转向机构还包括前桥角位移传感器(16),所述前桥角位移传感器(16)设置在前桥桥壳上,用于检测后轮的转向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后桥转向机构,所述后桥转向机构包括第四车轮转向节臂(17)、第四转向拉杆(18)、第四拉杆转向摇臂(19)、后桥转向锁死一体油缸(20)、后桥可调转向拉杆(21)、第三拉杆转向摇臂(22)、第三转向拉杆(23)、第三车轮转向节臂(24);
第四车轮转向节臂(17)、第三车轮转向节臂(24)分别与左、右后轮连接;后桥转向锁死一体油缸(20)一端铰接在后桥桥壳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三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峰,鲁振,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