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的连续组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85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的连续组装设备,包括机架和转盘,转盘上设置有与底壳配合的载具,机架上沿转盘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底壳上料装置、卡位装置、磁芯上料装置、螺母顶入装置、转子上料装置、盖体上料装置和螺栓拧紧装置,盖体上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盖体输送槽和盖体上料活动座,盖体输送槽的底部开设有与盖体上插入的螺栓配合的螺栓输送口,且螺栓输送口与螺栓相切配合,盖体上料活动座上设置有盖体上料活动滑轨,盖体上料活动滑轨配合有盖体上料活动块,盖体上料活动块与设置在盖体上料活动座上的盖体上料活动气缸配合,盖体上料活动座下方连接有与盖体配合的盖体取放器;仅需要一次对位就可以实现盖体与螺栓的放料,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A kind of continuous assembly equipment for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达的连续组装设备
本专利技术设计马达组装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达的连续组装设备。
技术介绍
如图3-4所示,马达包括底壳14、底壳上开设有与磁芯15配合的磁芯配合口,磁芯配合口的下部为穿通的转子孔,孔径与套在磁芯内的转子16的转轴配合,通过磁芯15与转子16套接配合,且底壳14上还开设有用于与盖体19配合的锁紧孔17,锁紧孔17的下部需要顶入螺母18,现有的马达组装需要先将盖体19精准的放置到底壳14上,然后再将螺栓20精准的插入到锁紧孔17中,通过锁紧设备进行锁紧,如此操作需要实现两次对位,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的连续组装设备,通过盖体上料装置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盖体与螺栓一体上料,并且能够通过螺栓对盖体的输送进行限位,如此可以仅需要一次对位就可以实现盖体与螺栓的放料,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马达的连续组装设备,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配备驱动结构的转盘,所述的转盘上设置有与底壳配合的载具,所述的机架上沿转盘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底壳上料装置、卡位装置、磁芯上料装置、螺母顶入装置、转子上料装置、盖体上料装置和螺栓拧紧装置,所述的盖体上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盖体输送槽和盖体上料活动座,所述的盖体输送槽的底部开设有与盖体上插入的螺栓配合的螺栓输送口,且螺栓输送口与螺栓相切配合,所述的盖体上料活动座上设置有盖体上料活动滑轨,所述的盖体上料活动滑轨配合有盖体上料活动块,所述的盖体上料活动块与设置在盖体上料活动座上的盖体上料活动气缸配合,所述的盖体上料活动座下方连接有与盖体输送槽末端的盖体配合的盖体取放器。优选的,所述的盖体取放器包括设置在盖体上料活动块下方的盖体上料升降气缸,所述的盖体上料升降气缸下方连接有盖体上料升降座,所述的盖体上料升降座的下方设置有与盖体上表面配合的盖体取放压料块,所述的盖体上料升降座的下方设置有盖体吸取气缸,所述的盖体吸取气缸下方连接有能够穿过盖体取放压料块并与盖体配合的盖体吸取器。优选的,所述的载具包括设置在转盘上的载具框,所述的载具框的底部设置有卡位孔和螺母顶入孔,且卡位孔和螺母顶入孔穿透转盘,卡位孔的大小与底壳底部的转子孔一致,所述的卡位装置包括设置机架上的卡位升降气缸,所述的卡位升降气缸连接有卡位升降块,且卡位升降块与机架上竖直走向的卡位升降导向杆配合,所述的卡位升降块连接与载具框上的卡位孔配合的卡位插销。优选的,所述的卡位插销为阶梯状,分为从上至下的逐步减小的三层,最下层为与卡位孔配的锥柱,中间层为高度和直径均与磁芯配合口一致的圆柱,最上层为直径大于磁芯配合口的圆柱,且最上层和中间层的下方分别嵌入有第二接触感应器和第一接触感应器。优选的,所述的底壳上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底壳上料座,所述的底壳上料座上设置有底壳输送槽,所述的底壳输送槽的末端配合有底壳转送座和底壳拦截块,所述的底壳转送座配合有底壳转送气缸,所述的底壳上料座上还设置有底壳下压气缸,所述的底壳下压气缸下方连接有与底壳转送座上的底壳配合的底壳下压块,所述的底壳下压块非底壳转送座移动方向的外侧设置有底壳下压挡块,所述的底壳下压挡块通过竖直走向的弹簧安装在底壳下压块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的磁芯上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磁芯上料座和磁芯输送槽,所述的磁芯输送槽的末端配合有能够将其内的磁芯上顶的磁芯顶出杆,所述的磁芯顶出杆与机架上的磁芯顶出气缸配合,所述的磁芯上料座上设置有磁芯上料翻转马达和磁芯下压气缸,所述的磁芯上料翻转马达连接有与磁芯顶出杆顶出的磁芯配合的磁芯上料夹持器,所述的磁芯下压气缸下方连接有能够将磁芯上料夹持器上经过翻转的磁芯压入到磁芯配合口的磁芯下压柱。优选的,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磁芯接料气缸,所述的磁芯接料气缸上连接有能够穿过位于磁芯上料工位的载具框的卡位孔并与磁芯套接配合的磁芯接料杆。优选的,所述的螺母顶入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螺母顶入座和螺母顶入接料块,所述的螺母顶入接料块位于转盘的下方,且其上开设有与螺母顶入工位的载具框的螺母顶入孔位置配合的螺母顶入接料口,每个螺母顶入接料口配合有一条螺母输送槽,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螺母顶入气缸,所述的螺母顶入气缸连接有四根与螺母顶入接料口上的螺母配合的螺母顶入杆,所述的螺母顶入座上设置有螺母顶入压料气缸,所述的螺母顶入压料气缸下方连接有与底壳配合的螺母顶入压料块。优选的,所述的转子上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转子上料座和转子输送槽,所述的转子输送槽的末端配合有端子拦截块,所述的转子上料座上设置有转子上料活动气缸,所述的转子上料活动气缸连接有转子上料活动座,所述的转子上料活动座上设置有转子取放升降气缸,所述的转子取放升降气缸下方连接有与转子拦截块拦截的转子配合的转子夹取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马达的连续组装设备的示意图;图2为载具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马达的爆炸图;图4为底壳与螺母的爆炸图;图5为盖体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盖体取放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卡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卡位插销的示意图;图9为底壳上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磁芯上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螺母顶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转子上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所示文字标注表示为:1、机架;2、转盘;3、载具;4、底壳上料装置;5、卡位装置;6、磁芯上料装置;7、螺母顶入装置;8、转子上料装置;9、盖体上料装置;10、螺栓拧紧装置;11、载具框;12、卡位孔;13、螺母顶入孔;14、底壳;15、磁芯;16、转子;17、锁紧孔;18、螺母;19、盖体;20、螺栓;21、卡位升降气缸;22、卡位升降块;23、卡位升降导向杆;24、卡位插销;25、第一接触感应器;26、第二接触感应器;31、底壳上料座;32、底壳输送槽;33、底壳转送气缸;34、底壳转送座;35、底壳拦截块;36、底壳下压气缸;37、底壳下压块;38、底壳下压挡块;41、磁芯上料座;42、磁芯下压气缸;43、磁芯下压柱;44、磁芯上料翻转马达;45、磁芯上料夹持器;46、磁芯输送槽;47、磁芯顶出气缸;48、磁芯顶出杆;49、磁芯接料气缸;50、磁芯接料杆;52、螺母顶入座;53、螺母顶入接料块;54、螺母输送槽;55、螺母顶入气缸;56、螺母顶入杆;57、螺母顶入压料气缸;58、螺母顶入压料块;61、转子上料座;62、转送输送槽;63、转子拦截块;64、转子上料活动气缸;65、转子上料活动座;66、转子取放升降气缸;67、转子夹取器;71、盖体输送槽;72、盖体上料活动座;73、盖体上料活动滑轨;74、盖体上料活动块;75、盖体上料活动气缸;76、盖体上料升降气缸;77、盖体上料升降座;78、盖体取放压料块;79、盖体吸取气缸;80、盖体吸取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的连续组装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配备驱动结构的转盘(2),所述的转盘(2)上设置有与底壳(14)配合的载具(3),所述的机架(1)上沿转盘(2)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底壳上料装置(4)、卡位装置(5)、磁芯上料装置(6)、螺母顶入装置(7)、转子上料装置(8)、盖体上料装置(9)和螺栓拧紧装置(10),所述的盖体上料装置(9)包括设置在机架(1)盖体输送槽(71)和盖体上料活动座(72),所述的盖体输送槽(71)的底部开设有与盖体(19)上插入的螺栓(20)配合的螺栓输送口,且螺栓输送口与螺栓(20)相切配合,所述的盖体上料活动座(72)上设置有盖体上料活动滑轨(73),所述的盖体上料活动滑轨(73)配合有盖体上料活动块(74),所述的盖体上料活动块(74)与设置在盖体上料活动座(72)上的盖体上料活动气缸(75)配合,所述的盖体上料活动座(72)下方连接有与盖体输送槽(71)末端的盖体(19)配合的盖体取放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的连续组装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配备驱动结构的转盘(2),所述的转盘(2)上设置有与底壳(14)配合的载具(3),所述的机架(1)上沿转盘(2)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底壳上料装置(4)、卡位装置(5)、磁芯上料装置(6)、螺母顶入装置(7)、转子上料装置(8)、盖体上料装置(9)和螺栓拧紧装置(10),所述的盖体上料装置(9)包括设置在机架(1)盖体输送槽(71)和盖体上料活动座(72),所述的盖体输送槽(71)的底部开设有与盖体(19)上插入的螺栓(20)配合的螺栓输送口,且螺栓输送口与螺栓(20)相切配合,所述的盖体上料活动座(72)上设置有盖体上料活动滑轨(73),所述的盖体上料活动滑轨(73)配合有盖体上料活动块(74),所述的盖体上料活动块(74)与设置在盖体上料活动座(72)上的盖体上料活动气缸(75)配合,所述的盖体上料活动座(72)下方连接有与盖体输送槽(71)末端的盖体(19)配合的盖体取放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达的连续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取放器包括设置在盖体上料活动块(74)下方的盖体上料升降气缸(76),所述的盖体上料升降气缸(76)下方连接有盖体上料升降座(77),所述的盖体上料升降座(77)的下方设置有与盖体(19)上表面配合的盖体取放压料块(78),所述的盖体上料升降座(77)的下方设置有盖体吸取气缸(79),所述的盖体吸取气缸(79)下方连接有能够穿过盖体取放压料块(78)并与盖体(19)配合的盖体吸取器(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达的连续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具(3)包括设置在转盘(2)上的载具框(11),所述的载具框(11)的底部设置有卡位孔(12)和螺母顶入孔(13),且卡位孔(12)和螺母顶入孔(13)穿透转盘(2),卡位孔(12)的大小与底壳(14)底部的转子孔一致,所述的卡位装置(5)包括设置机架(1)上的卡位升降气缸(21),所述的卡位升降气缸(21)连接有卡位升降块(22),且卡位升降块(22)与机架(1)上竖直走向的卡位升降导向杆(23)配合,所述的卡位升降块(22)连接与载具框(11)上的卡位孔(12)配合的卡位插销(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马达的连续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位插销(24)为阶梯状,分为从上至下的逐步减小的三层,最下层为与卡位孔(12)配的锥柱,中间层为高度和直径均与磁芯配合口一致的圆柱,最上层为直径大于磁芯配合口的圆柱,且最上层和中间层的下方分别嵌入有第二接触感应器(26)和第一接触感应器(2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马达的连续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壳上料装置(4)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底壳上料座(31),所述的底壳上料座(31)上设置有底壳输送槽(3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宇军陈其志肖杰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蓉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