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870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附设在空调器上的空气净化装置,与内风机引风圈固定的装置框体上有网布状的纳米光催化床层,它展开状平布在内风机引风圈的敞口处,装置框体上还设有用于照射纳米光催化床层表面的冷阴极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空气调节和空气净化两者功能为一体。(*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空调器上的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空调器通常只能进行空气调节以及常规的空气流通,在空调器的正常使用过程中,无法实现空气净化,就是说现有的空调器通常只能实现制冷和制热两种基本功能;另外,市场上流行的紫外线杀毒术,生物技术以及离子发生技术虽然也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但对空气中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的侵害却束手无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附设在空调器上的空气净化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一个与内风机引风圈固定的装置框体,装置框体上布设有纳米光催化床层,纳米光催化床层为网布状且展开状平布在内风机引风圈的敞口处,装置框体上还设有用于照射纳米光催化床层表面的冷阴极灯管。所述的纳米光催化床层位于靠近内风机引风圈的内侧,冷阴极灯管位于纳米光催化床层的外侧,冷阴极灯管外侧还设有冷阴极灯罩,冷阴极灯罩的截面为梯形轮廓,其开口一侧指向冷阴极灯管。所述的纳米光催化床层是由粒度在5~15纳米的二氧化钛及多种元素组成的复合光催化网体。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的优点,本技术有利于空气调节、同时可以对空气实施净化。附图概述附图说明图1、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4分别是图1、3的A-A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4所示,本技术包括一个与内风机引风圈50固定的装置框体10,装置框体10上布设有纳米光催化床层20,纳米光催化床层20为网布状且展开状平布在内风机引风圈50的敞口处,装置框体10上还设有用于照射纳米光催化床层20表面的冷阴极灯管30。所述的纳米光催化床层20位于靠近内风机引风圈50的内侧,冷阴极灯管30位于纳米光催化床层20的外侧,冷阴极灯管30外侧还设有冷阴极灯罩40,冷阴极灯罩40的截面为梯形轮廓,其开口一侧指向冷阴极灯管30。所述的纳米光催化床层20是由粒度在5~15纳米的二氧化钛及多种元素组成的复合光催化网。所述的冷阴极灯罩40的截面还可以为其它轮廓,主要应满足将冷阴极灯管30反射回纳米光催化床层20上,并且尽量均匀地使光线射满整个纳米光催化床层20上,以确保纳米光催化床层20对流经的气体净化的效率最高。所述的装置框体10的外围轮廓可以设计成多种形式,较为优选的结构有以下两种基本形式其一如图1、2所示,所述的装置框体10的外围轮廓为圆盘状,冷阴极灯管30和冷阴极灯罩40为环状。该种形式的装置框体10与内风机引风圈50的开口基本吻合,有利于对流经内风机引风圈50的空气的通过。其二如图3、4所示,所述的装置框体10的外围轮廓为方形,冷阴极灯管30和冷阴极灯罩40为直杆状间隔均匀地布置在纳米光催化床层20的展开面上。除上述两种基本结构形式外,还可以将装置框体10的外围轮廓设计成六、八边的多边形。如图1、3所示,为了方便冷阴极灯管30启动还设置有整流器60,将与所述的冷阴极灯管30相连的整流器60固定在装置框体10的边缘处,这样即方便整流器60的固定,同时又不至于影响气流平稳地通过纳米光催化床层20,其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本技术可以用于现有已经在用的空调器的加装,也可以在空调器生产时安装。对已经在用的空调器,安装本技术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先拆下空调器面板;再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并取下柜机空调内风机引风圈,更换上与装置框体10和内风机引风圈50,内风机引风圈50可以另外加工以便固定装置框体10;本技术的电源线的一端连接在接线端子上的“N”处,另一端连接在内风机电容处。安装完毕后,试机时,内风机运转,冷阴极灯管应亮;如冷阴极灯管不亮,需将连接在内风机电容上的冷阴极灯电源线一端调换至内风机电容的另一端。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器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技术包括一个与内风机引风圈(50)固定的装置框体(10),装置框体(10)上布设有纳米光催化床层(20),纳米光催化床层(20)为网布状且展开状平布在内风机引风圈(50)的敞口处,装置框体(10)上还设有用于照射纳米光催化床层(20)表面的冷阴极灯管(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光催化床层(20)位于靠近内风机引风圈(50)的内侧,冷阴极灯管(30)位于纳米光催化床层(20)的外侧,冷阴极灯管(30)外侧还设有冷阴极灯罩(40),冷阴极灯罩(40)的截面为梯形轮廓,其开口一侧指向冷阴极灯管(3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光催化床层(20)是由粒度在5~15纳米的二氧化钛及多种元素组成的复合光催化网。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框体(10)的外围轮廓为圆盘状,冷阴极灯管(30)和冷阴极灯罩(40)为环状。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框体(10)的外围轮廓为方形,冷阴极灯管(30)和冷阴极灯罩(40)为直杆状间隔均匀地布置在纳米光催化床层(20)的展开面旁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的冷阴极灯管(30)相连的整流器(60)固定在装置框体(10)的边缘处,其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的冷阴极灯管(30)相连的整流器(60)固定在装置框体(10)的边缘处,其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附设在空调器上的空气净化装置,与内风机引风圈固定的装置框体上有网布状的纳米光催化床层,它展开状平布在内风机引风圈的敞口处,装置框体上还设有用于照射纳米光催化床层表面的冷阴极灯管,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的优点,本技术集空气调节和空气净化两者功能为一体。文档编号F24F3/16GK2708149SQ20042002723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8日专利技术者魏勇, 吴峻嵩, 马树超, 黄跃刚, 樊文政, 王俊延 申请人:合肥天鹅空调器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与内风机引风圈(50)固定的装置框体(10),装置框体(10)上布设有纳米光催化床层(20),纳米光催化床层(20)为网布状且展开状平布在内风机引风圈(50)的敞口处,装置框体(10)上还设有用于照射纳米光催化床层(20)表面的冷阴极灯管(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勇吴峻嵩马树超黄跃刚樊文政王俊延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天鹅空调器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