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605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养殖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其可方便对此设备进行移动,同时方便对箱体和竹签进行拿取以及对箱体位置进行调整,提高使用可靠性;包括底座、顶板、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第五箱体和多组竹签,多组竹签前后两端分别穿过多组通孔;还包括四组脚轮、两组固定件、两组第一提手、两组第二提手、两组第三提手、两组第四提手、两组第五提手、多组前螺纹杆、多组后螺纹杆和多组握杆,四组脚轮分别设置在底座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上,两组第三提手分别设置在第三箱体左右两端上,多组后螺纹杆分别设置在多组竹签后端,多组握杆分别通过多组螺纹口螺装在多组前螺纹杆上。

A kind of cage culture equipment for Chinese be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
本技术涉及养殖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是一种用于对中华蜜蜂进行养殖的辅助装置,其在蜜蜂养殖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现有的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包括底座、顶板、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第五箱体和多组竹签,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第五箱体内部均设置有放置腔,并在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第五箱体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通口,第一箱体放置在底座顶端,第二箱体放置在第一箱体顶端,第三箱体放置在第二箱体顶端,第四箱体放置在第三箱体顶端,第五箱体放置在第四箱体顶端,顶板放置在第五箱体顶端,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第五箱体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多组通孔,多组竹签前后两端分别穿过多组通孔;这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使用时只需取下顶板并把蜜蜂抖进箱体内部,让它们自然从顶部往下造脾,由于蜂蜜永远存放在最顶部那层,因此割蜜时只需取下顶板并喷点烟,使顶部的蜜蜂往下跑,减少第五箱体内部的蜜脾区域的工蜂,之后再用鱼线或者铁丝从第五箱体和第四箱体之间的缝隙拉过,把最顶层的封盖蜜脾割下来,然后将第五箱体从第四箱体上取下,之后抽掉第五箱体上的竹签,使位于第五箱体内部的蜜脾掉出,之后清洗干净第五箱体并插回竹签,然后把第五箱体到第一箱体和底座之间,以便进行再次使用即可;这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使用中发现,其重量较大,移动时较为费力,且箱体及竹签表面均较为光滑,因此对箱体和竹签进行拿取以及对箱体位置进行调整时均较为不便,从而导致其使用可靠性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方便对此设备进行移动,同时方便对箱体和竹签进行拿取以及对箱体位置进行调整,提高使用可靠性的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本技术的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包括底座、顶板、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第五箱体和多组竹签,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第五箱体内部均设置有放置腔,并在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第五箱体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通口,第一箱体放置在底座顶端,第二箱体放置在第一箱体顶端,第三箱体放置在第二箱体顶端,第四箱体放置在第三箱体顶端,第五箱体放置在第四箱体顶端,顶板放置在第五箱体顶端,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第五箱体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多组通孔,多组竹签前后两端分别穿过多组通孔;还包括四组脚轮、两组固定件、两组第一提手、两组第二提手、两组第三提手、两组第四提手、两组第五提手、多组前螺纹杆、多组后螺纹杆和多组握杆,所述四组脚轮分别设置在底座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上,两组固定件分别设置在底座左右两侧上,所述两组第一提手分别设置在第一箱体左右两端上,两组第二提手分别设置在第二箱体左右两端上,两组第三提手分别设置在第三箱体左右两端上,两组第四提手分别设置在第四箱体左右两端上,两组第五提手分别设置在第五箱体左右两端上,所述多组前螺纹杆分别设置在多组竹签前端,多组后螺纹杆分别设置在多组竹签后端,所述多组握杆上均设置有螺纹口,且多组握杆分别通过多组螺纹口螺装在多组前螺纹杆上。本技术的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所述顶板底端设置有固定槽,第五箱体顶端插入至固定槽内部。本技术的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所述底座包括底板、连接框和挡门,连接框设置在底板顶端,第一箱体放置在连接框顶端,所述连接框前端设置有安装口,挡门设置在安装口上。本技术的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杆、转动块、固定板和防滑板,底板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杆螺装在螺纹孔上,所述转动块设置在螺杆顶端,固定板设置在螺杆底端,所述防滑板设置在固定板底端。本技术的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所述第一提手包括两组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轴、两组第一连接板和第一拉杆,两组第一连接块均设置在第一箱体外侧壁上,所述第一连接轴前后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两组第一连接板上侧均设置有第一通口,且两组第一连接板均通过第一通口套在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一拉杆前后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连接板下侧连接。本技术的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所述第二提手包括两组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轴、两组第二连接板和第二拉杆,两组第二连接块均设置在第二箱体外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接轴前后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两组第二连接板上侧均设置有第二通口,且两组第二连接板均通过第二通口套在第二连接轴上,所述第二拉杆前后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二连接板下侧连接。本技术的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所述第三提手包括两组第三连接块、第三连接轴、两组第三连接板和第三拉杆,两组第三连接块均设置在第三箱体外侧壁上,所述第三连接轴前后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三连接块连接,所述两组第三连接板上侧均设置有第三通口,且两组第三连接板均通过第三通口套在第三连接轴上,所述第三拉杆前后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三连接板下侧连接。本技术的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所述第四提手包括两组第四连接块、第四连接轴、两组第四连接板和第四拉杆,两组第四连接块均设置在第四箱体外侧壁上,所述第四连接轴前后两端分别与两组第四连接块连接,所述两组第四连接板上侧均设置有第四通口,且两组第四连接板均通过第四通口套在第四连接轴上,所述第四拉杆前后两端分别与两组第四连接板下侧连接。本技术的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所述第五提手包括两组第五连接块、第五连接轴、两组第五连接板和第五拉杆,两组第五连接块均设置在第五箱体外侧壁上,所述第五连接轴前后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五连接块连接,所述两组第五连接板上侧均设置有第五通口,且两组第五连接板均通过第五通口套在第五连接轴上,所述第五拉杆前后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五连接板下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其可通过脚轮的设置方便对此设备进行移动,通过提手及握杆的设置方便对箱体和竹签进行拿取以及对箱体位置进行调整,提高使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第一提手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A部局部放大图;附图中标记:1、底座;2、顶板;3、第一箱体;4、第二箱体;5、第三箱体;6、第四箱体;7、第五箱体;8、竹签;9、脚轮;10、固定件;11、第一提手;12、第二提手;13、第三提手;14、第四提手;15、第五提手;16、前螺纹杆;17、后螺纹杆;18、握杆;21、底板;22、连接框;23、挡门;24、螺杆;25、转动块;26、固定板;27、防滑板;28、第一连接块;29、第一连接轴;30、第一连接板;31、第一拉杆;32、第二连接轴;33、第三连接板;34、第四连接块;35、第五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包括底座1、顶板2、第一箱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包括底座(1)、顶板(2)、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第三箱体(5)、第四箱体(6)、第五箱体(7)和多组竹签(8),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第三箱体(5)、第四箱体(6)、第五箱体(7)内部均设置有放置腔,并在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第三箱体(5)、第四箱体(6)、第五箱体(7)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通口,第一箱体(3)放置在底座(1)顶端,第二箱体(4)放置在第一箱体(3)顶端,第三箱体(5)放置在第二箱体(4)顶端,第四箱体(6)放置在第三箱体(5)顶端,第五箱体(7)放置在第四箱体(6)顶端,顶板(2)放置在第五箱体(7)顶端,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第三箱体(5)、第四箱体(6)、第五箱体(7)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多组通孔,多组竹签(8)前后两端分别穿过多组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脚轮(9)、两组固定件(10)、两组第一提手(11)、两组第二提手(12)、两组第三提手(13)、两组第四提手(14)、两组第五提手(15)、多组前螺纹杆(16)、多组后螺纹杆(17)和多组握杆(18),所述四组脚轮(9)分别设置在底座(1)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上,两组固定件(10)分别设置在底座(1)左右两侧上,所述两组第一提手(11)分别设置在第一箱体(3)左右两端上,两组第二提手(12)分别设置在第二箱体(4)左右两端上,两组第三提手(13)分别设置在第三箱体(5)左右两端上,两组第四提手(14)分别设置在第四箱体(6)左右两端上,两组第五提手(15)分别设置在第五箱体(7)左右两端上,所述多组前螺纹杆(16)分别设置在多组竹签(8)前端,多组后螺纹杆(17)分别设置在多组竹签(8)后端,所述多组握杆(18)上均设置有螺纹口,且多组握杆(18)分别通过多组螺纹口螺装在多组前螺纹杆(1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包括底座(1)、顶板(2)、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第三箱体(5)、第四箱体(6)、第五箱体(7)和多组竹签(8),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第三箱体(5)、第四箱体(6)、第五箱体(7)内部均设置有放置腔,并在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第三箱体(5)、第四箱体(6)、第五箱体(7)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通口,第一箱体(3)放置在底座(1)顶端,第二箱体(4)放置在第一箱体(3)顶端,第三箱体(5)放置在第二箱体(4)顶端,第四箱体(6)放置在第三箱体(5)顶端,第五箱体(7)放置在第四箱体(6)顶端,顶板(2)放置在第五箱体(7)顶端,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第三箱体(5)、第四箱体(6)、第五箱体(7)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多组通孔,多组竹签(8)前后两端分别穿过多组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脚轮(9)、两组固定件(10)、两组第一提手(11)、两组第二提手(12)、两组第三提手(13)、两组第四提手(14)、两组第五提手(15)、多组前螺纹杆(16)、多组后螺纹杆(17)和多组握杆(18),所述四组脚轮(9)分别设置在底座(1)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上,两组固定件(10)分别设置在底座(1)左右两侧上,所述两组第一提手(11)分别设置在第一箱体(3)左右两端上,两组第二提手(12)分别设置在第二箱体(4)左右两端上,两组第三提手(13)分别设置在第三箱体(5)左右两端上,两组第四提手(14)分别设置在第四箱体(6)左右两端上,两组第五提手(15)分别设置在第五箱体(7)左右两端上,所述多组前螺纹杆(16)分别设置在多组竹签(8)前端,多组后螺纹杆(17)分别设置在多组竹签(8)后端,所述多组握杆(18)上均设置有螺纹口,且多组握杆(18)分别通过多组螺纹口螺装在多组前螺纹杆(16)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底端设置有固定槽,第五箱体(7)顶端插入至固定槽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底板(21)、连接框(22)和挡门(23),连接框(22)设置在底板(21)顶端,第一箱体(3)放置在连接框(22)顶端,所述连接框(22)前端设置有安装口,挡门(23)设置在安装口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蜂格子箱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0)包括螺杆(24)、转动块(25)、固定板(26)和防滑板(27),底板(21)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杆(24)螺装在螺纹孔上,所述转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寇斌
申请(专利权)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