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现场处理输送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材料现场处理输送机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新型墙体材料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炉渣和竹炭等为主要原料,不同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墙体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的品种多样丰富,包含有砖、块、板,如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等。通常这些新型墙体材料具有承重性能好、保温隔热、质量轻质、环境友好等特点,且装配简单方便、厚度小、具有较大的使用空间,现已成为土木建筑工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墙体材料。
2、这些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边角料,而针对一些多余的边角料需要运输到底层进行处理,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规格过大的不用材料,在搬运中受到载体面积的影响,导致无法顺利搬运,需要在所处在的楼层直接处理,同时在对材料处理中,销辊不具备可调节性,多数材料口径均不同,而销辊与销框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投入材料的口径大小,如果口径过小,无法针对口径大的材料使用,如果口径过大则无法针对口径小的材料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材料现场处理输送机构,包括基座(1)、固定设置在基座(1)上台面用于支撑的护框(5)、铰接设置在护框(5)尾部的顶盖(4)、安装在顶盖(4)外壁的气缸(8)、设置在气缸(8)驱动轴部位的弧形块(7)、设置在弧形块(7)靠近所述护框(5)一侧安装的转轴一(6)、安装在基座(1)出料部位的排料带(11)、用于对所述排料带(11)出料粉碎的粉碎箱(12)、设置在排料带(11)进料部位的下弧罩(17),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弧罩(17)的上凹槽部位接触有扩张筒(22),所述扩张筒(22)的顶部设置有弧形盖(10),所述下弧罩(17)的表面开设有弧形槽口(18),所述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材料现场处理输送机构,包括基座(1)、固定设置在基座(1)上台面用于支撑的护框(5)、铰接设置在护框(5)尾部的顶盖(4)、安装在顶盖(4)外壁的气缸(8)、设置在气缸(8)驱动轴部位的弧形块(7)、设置在弧形块(7)靠近所述护框(5)一侧安装的转轴一(6)、安装在基座(1)出料部位的排料带(11)、用于对所述排料带(11)出料粉碎的粉碎箱(12)、设置在排料带(11)进料部位的下弧罩(17),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弧罩(17)的上凹槽部位接触有扩张筒(22),所述扩张筒(22)的顶部设置有弧形盖(10),所述下弧罩(17)的表面开设有弧形槽口(18),所述扩张筒(22)的端面中心部位安装有轴轮(19),所述轴轮(19)的一端安装有轴筒(21),所述轴筒(21)的中心部位安装有转轴二(20),所述转轴二(20)的一端安装有链条箱(3),所述弧形块(7)的下壁面与护框(5)的顶部接触设置,所述下弧罩(17)安装在基座(1)的上台面预开设的凹槽内;所述扩张筒(22)的内腔中设置有缩扩筒(2),所述缩扩筒(2)的轴心部位安装有空腔筒(32),所述空腔筒(32)的轴心部位安装有尾帽(35),所述尾帽(35)的外壁转动连接有齿筒(27),所述齿筒(27)的底部设置有改向筒(39),所述改向筒(3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0),所述齿筒(27)的下表面开设有弧口,所述齿筒(27)的外壁侧靠后部位分别安装有铰接杆三(36)、铰接杆四(37)和铰接杆(31),所述铰接杆(31)、铰接杆三(36)、铰接杆四(37)的远离齿筒(27)的一侧均铰接有推块(30),所述推块(30)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铰接件一(33)和铰接件二(34),所述铰接件一(33)的顶部与铰接件二(34)的顶部铰接有外扩片(29),所述外扩片(29)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外扩片(29)之间分别安装有铰接件一(33)和推块(30),所述推块(30)与铰接件一(33)之间铰接设置,所述扩张筒(22)的外壁分别安装有凸出刀头一(23)和凸出刀头二(26),所述凸出刀头一(23)与凸出刀头二(26)的刀头部位均固定连接有刮刀(28),所述凸出刀头一(23)与凸出刀头二(26)之间分别安装有活动条一(24)和活动条二(25),所述活动条一(24)与活动条二(25)之间铰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现场处理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的外壁远离气缸(8)的一侧安装有横罩,且横罩的内腔部位安装有上辊(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