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适应中蜂习性实现高产的新型中蜂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096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适应中蜂习性实现高产的新型中蜂箱,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巢箱、1号继箱以及2号继箱,还包括设置在巢箱底部的巢箱底板和设置在2号继箱顶部的箱盖;巢箱、1号继箱以及2号继箱为四壁由四块15‑22mm厚的木板拼接而成的空心长方体,巢箱、1号继箱以及2号继箱内均设置有巢框,巢框一侧设置有隔板;巢箱与1号继箱连接处、1号继箱与2号继箱连接处外周均设置有箱体保护套,箱体保护套下端设置有箱外阻断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蜂箱能够实现活框活养及活框懒养,蜂箱结构符合中华蜜蜂生存习性,上继箱后不用管理,适合上班一族或休闲养殖,产量也比较可观,规模化养殖一个人可以管理100群以上。

A new type of medium beehive which can adapt to the habit of medium bee and achieve high y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适应中蜂习性实现高产的新型中蜂箱
本技术涉及蜜蜂饲养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适应中蜂习性实现高产的新型中蜂箱。
技术介绍
随着新老蜂农的交替,中华蜜蜂养殖逐步成为更多年轻蜂农的选择,但是没有一个能够适应中华蜜蜂生存生产的标准蜂箱,绝大多数蜂农还在用“意标箱”或者相近似的蜂箱养殖中华蜜蜂,“意标箱”养殖中华蜜蜂过程中出现蜜蜂群势发展缓慢、养不起大群、爱分蜂、闹飞逃、蜂蜜产量低,导致中华蜜蜂养殖管理困难、蜂蜜产量不高且依赖人工饲喂,养殖规模一直停滞不前,蜂农的收入无法得到保障与提高,打击了许多年轻蜂农的积极性与信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中蜂习性实现高产的新型中蜂箱,蜂箱活框懒养,蜂箱结构符合中华蜜蜂生存习性,上继箱后不用管理,适合上班一族或休闲养殖,产量也比较可观,蜂箱活框活养,管理简单,一个人能管理100群以上。为进一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适应中蜂习性实现高产的新型中蜂箱,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巢箱、1号继箱以及2号继箱,还包括设置在巢箱底部的巢箱底板和设置在2号继箱顶部的箱盖;巢箱、1号继箱以及2号继箱为四壁由四块15-22mm厚的木板拼接而成的空心长方体,巢箱、1号继箱以及2号继箱内均设置有巢框,巢框一侧设置有隔板;巢箱与1号继箱连接处、1号继箱与2号继箱连接处外周均设置有箱体保护套,箱体保护套下端设置有箱外阻断条;巢箱与1号继箱连接处设置有隔王板,2号继箱的顶部设置有接蜂板,巢箱正面下底端对称开设有2个长为60mm、高为6mm的巢门,箱盖正反面开设有透气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巢箱、1号继箱以及2号继箱箱体外对称面设置有半圆凹陷的手提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接蜂板上设置有用于调换的拉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巢箱内径长为33cm、宽为33.5cm、高为26cm,1号继箱与2号继箱内径长33cm、宽为33.5cm、高为24c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巢框上梁长为33.3cm、宽为2.5cm、高为2cm,巢框内径宽为28cm、高为19cm,巢框外径宽为30cm、高为21cm,巢框侧条宽为2.5cm、厚为1c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巢箱、1号继箱以及2号继箱内设置有6-8张巢框。优选的,巢箱内设置有6张巢框,1号继箱与2号继箱内分别设置有8张巢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隔王板状如栅栏,其内径长为33cm、宽33.5cm,外径与巢箱外径相同,其孔径长为3-5cm、宽为4-4.3mm。优选的,塑料制的隔王板厚为0.3cm。优选的,木竹制的隔王板厚为1.5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蜂箱活框懒养,蜂箱结构符合中华蜜蜂生存习性,上继箱后不用管理,适合上班一族或休闲养殖,产量也比较可观。2、本技术采取巢箱与继箱组合形式,给蜜蜂提供了更多的纵向空间,巢箱繁蜂继箱贮蜜,让蜂王不停的在巢箱繁殖,最大程度的“压榨”蜂王的产卵能力,不闹分蜂,发展较快。3、期间遇到雨季等恶劣天气继箱里保持有蜂蜜,蜜蜂有吃的也不飞逃,新蜜源来到很快就装满了,减少了人工饲喂,一年只取一次蜜,只在继箱取蜜,取蜜不伤子,只取封盖蜜提高蜂蜜质量,都能达到波美度42度,蜂蜜产量是“意标箱”2倍以上(意标箱丰年取10-20斤蜜/年)。4、本使用新型蜂箱活框活养,在繁殖初期管3-5天查看操作一次,规范化的定时定点检查,养殖比较轻松愉快。当上继箱后巢箱保持6个巢脾繁殖,基本不用怎么管理,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一个人可以管理100-200群蜜蜂很轻松。5、本技术巢框设计合理,有利于蜜蜂结团成“球形”发展,符合中华蜜蜂生长习性,保温效果好,造巢积极繁殖较快。6、本技术在箱外阻断条上涂抹石灰或机油等阻断物,能有效阻止蚂蚁上箱和进入箱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内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面内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巢箱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继箱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巢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塑料制隔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木竹制隔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接蜂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箱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箱体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箱外阻断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巢箱底板,2-巢门,3-巢箱,4-隔板,5-巢框,6-手提把,7-箱外阻断条,8-箱体保护套,9-隔王板,10-1号继箱,13-2号继箱,15-接蜂板,16-通风孔,17-箱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能够适应中蜂习性实现高产的新型中蜂箱,如图1-14所示,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巢箱3、1号继箱10以及2号继箱13,还包括设置在巢箱3底部的巢箱底板1和设置在2号继箱13顶部的箱盖17;巢箱3、1号继箱10以及2号继箱13为四壁由四块15-22mm厚的木板拼接而成的空心长方体,巢箱3、1号继箱10以及2号继箱13内均设置有巢框5,巢框5一侧设置有隔板4;巢箱3与1号继箱10连接处、1号继箱10与2号继箱13连接处外周均设置有箱体保护套8,箱体保护套8起到抗风及稳固作用,也方便运输,箱体保护套8下端设置有箱外阻断条7,箱盖17下端也设置有箱外阻断条7,蜂箱外围设计箱外阻断条7,在箱外阻断条7上涂抹蚂蚁阻断物(石灰或机油等)能有效预防蚂蚁上箱,巢箱3与1号继箱10连接处设置有隔王板9,2号继箱13的顶部设置有接蜂板15,接蜂板15用于封闭上蜂路,根据实验在新型蜂箱设计基础上加入一块接蜂板15就能实现活框懒养,通过箱外阻断条7控制箱盖17内部与2号继箱13顶间距离,预留20-30mm空间,巢箱3正面下底端对称开设有2个长为60mm、高为6mm的巢门2,巢门2设置两个用于增加蜜蜂进出的通道同时提高进气性;箱盖17正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适应中蜂习性实现高产的新型中蜂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巢箱(3)、1号继箱(10)以及2号继箱(13),还包括设置在巢箱(3)底部的巢箱底板(1)和设置在2号继箱(13)顶部的箱盖(17);/n巢箱(3)、1号继箱(10)以及2号继箱(13)为四壁由四块15-22mm厚的木板拼接而成的空心长方体,巢箱(3)、1号继箱(10)以及2号继箱(13)内均设置有巢框(5),巢框(5)一侧设置有隔板(4);/n巢箱(3)与1号继箱(10)连接处、1号继箱(10)与2号继箱(13)连接处外周均设置有箱体保护套(8),箱体保护套(8)下端设置有箱外阻断条(7);/n巢箱(3)与1号继箱(10)连接处设置有隔王板(9),2号继箱(13)的顶部设置有接蜂板(15),巢箱(3)正面下底端对称开设有2个长为60mm、高为6mm的巢门(2),箱盖(17)正反面开设有透气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适应中蜂习性实现高产的新型中蜂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巢箱(3)、1号继箱(10)以及2号继箱(13),还包括设置在巢箱(3)底部的巢箱底板(1)和设置在2号继箱(13)顶部的箱盖(17);
巢箱(3)、1号继箱(10)以及2号继箱(13)为四壁由四块15-22mm厚的木板拼接而成的空心长方体,巢箱(3)、1号继箱(10)以及2号继箱(13)内均设置有巢框(5),巢框(5)一侧设置有隔板(4);
巢箱(3)与1号继箱(10)连接处、1号继箱(10)与2号继箱(13)连接处外周均设置有箱体保护套(8),箱体保护套(8)下端设置有箱外阻断条(7);
巢箱(3)与1号继箱(10)连接处设置有隔王板(9),2号继箱(13)的顶部设置有接蜂板(15),巢箱(3)正面下底端对称开设有2个长为60mm、高为6mm的巢门(2),箱盖(17)正反面开设有透气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适应中蜂习性实现高产的新型中蜂箱,其特征在于,巢箱(3)、1号继箱(10)以及2号继箱(13)箱体外对称面设置有半圆凹陷的手提把(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适应中蜂习性实现高产的新型中蜂箱,其特征在于,接蜂板(15)上设置有用于调换的拉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适应中蜂习性实现高产的新型中蜂箱,其特征在于,巢箱(3)内径长为33cm、宽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程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杨氏蜂业生物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