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育苗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51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育苗容器,包括容器主体与浇水装置,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外盆体与内盆体,所述内盆体设置于外盆体内,所述内盆体包括两左右设置的内瓣,其中两所述内瓣分别设置有卡扣和卡槽,并通过所述卡扣和卡槽将两内瓣一侧扣接,两内瓣另一侧边铰接,同时所述内盆体内侧壁上成形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承托有水平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上承托有植物并开有贯穿整个隔板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盆体与外盆体相互分离独立,使用完后的内盆体与外盆体还能重复利用,节约资源,同时通过脚架将内盆体垫高,使外盆体能收集一定水量,然后通配合回流管连接蓄水罐,将多余的水回流至蓄水罐内,以节约水资源。

A kind of seedling cont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育苗容器
本技术涉及园林种植
,尤其是涉及一种育苗容器。
技术介绍
育苗容器是一种用于培育作物或果树、花卉、林木幼苗特定的容器,容器盛有养分丰富的培养土等基质,常在塑料大棚、温室等保护设施中进行育苗,可使苗的生长发育获得较佳的营养和环境条件。现有的育苗容器基本为一次性使用容器,因此在培育后直接扔掉,浪费一定资源,同时还存在根须透气性不足,经常被水浸泡,容易出现腐烂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重复利用、节约资源的多功能育苗容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为:一种育苗容器,包括容器主体与浇水装置,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外盆体与内盆体,所述内盆体设置于外盆体内,所述内盆体包括两左右设置的内瓣,其中两所述内瓣分别设置有卡扣和卡槽,并通过所述卡扣和卡槽将两内瓣一侧扣接,两内瓣另一侧边铰接,同时所述内盆体内侧壁上成形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承托有水平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上承托有植物并开有贯穿整个隔板的通孔,同时该隔板与所述内盆体底面之间还设置有海绵层,所述内盆体底部开有排水口;所述内盆体底面上设置有两竖向的脚架以使内盆体底面与外盆体底面之间形成储水空间,该外盆体于储水空间的侧壁上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溢流口水平方向设置,该溢流口高度高于所述内盆体底部并低于所述隔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重复利用,节约资源,首先通过设置内盆体与外盆体,使内盆体与外盆体相互分离独立,既有外盆体的保护功能还能在植物成熟后将内盆体直接取出,再将内盆体拆卸打开,即可简单快速地将植物取出并移植,使用完后的内盆体与外盆体还能重复利用,节约资源,同时通过在内盆体底部开排水口将内盆体内的积水排走,同时通过脚架将内盆体垫高,使外盆体能收集一定水量,然后通配合回流管连接蓄水罐,将多余的水回流至蓄水罐内,以节约水资源;植物培育存活率高;能保持植物水分,通过将回流管设置高于内盆体的底部,当回流管排走积水时,水的高度能高于内盆体底部,并接触海绵层,使海绵吸收水量并利用毛细作用对上方的植物不断输送水分,使植物水分充足,从而提高植物的存活率。进一步地,所述浇水装置包括蓄水罐、进水管、导流管与若干个喷头,所述回流管、进水管与导流管分别连接所述蓄水罐,所述导流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头,若干个所述喷头设置于所述内盆体上方。通过设置回流管,将浇灌完植物的积水回流至蓄水罐内重复利用,然后导流管将蓄水罐里的水输送至内盆体上方并通过喷头向植物喷水。进一步地,所述内盆体底部呈漏斗形以防止积水滞留在内盆体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内盆体外侧壁上安装有提手以便于用户将内盆体提起。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呈L形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盆体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卡扣连接图。其中,11为外盆体,111为脚架,12为内盆体,121为内瓣,122为卡扣,123为卡槽,124为环形台阶,125为排水口,126为提手,21为隔板,211为通孔,22为海绵层,31为回流管,32为蓄水罐,33为进水管,34为导流管,35为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育苗容器,包括容器主体与浇水装置,容器主体包括外盆体11与内盆体12,内盆体12设置于外盆体11内,内盆体12包括两左右设置的内瓣121,其中两内瓣121分别设置有卡扣122和卡槽123,并通过卡扣122和卡槽123将两内瓣121一侧扣接,两内瓣121另一侧边铰接,同时内盆体12内侧壁上成形有环形台阶124,环形台阶124承托有水平设置的隔板21,隔板21上承托有植物并开有贯穿整个隔板21的通孔211,同时该隔板21与内盆体12底面之间还设置有海绵层22,内盆体12底部开有排水口125;内盆体12底面上设置有两竖向的脚架111以使内盆体12底面与外盆体11底面之间形成储水空间,该外盆体11于储水空间的侧壁上连接有回流管31,回流管31的溢流口水平方向设置,该溢流口高度高于内盆体12底部并低于隔板21。浇水装置包括蓄水罐32、进水管33、导流管34与若干个喷头35,回流管31、进水管33与导流管34分别连接蓄水罐32,导流管34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头35,若干个喷头35设置于内盆体12上方。其中,内盆体12底部呈漏斗形以防止积水滞留在内盆体12底部;内盆体12外侧壁上安装有提手125以便于用户将内盆体12提起。卡扣122呈L形状。本实施例中,节约水资源功能:水通过进水管33先排进蓄水罐32内,然后通过导流管34排至内盆体12上方,然后通过喷头35向内盆体12内的植物浇水,多余的水向下流动分别经过隔板21与海绵层22,最后通过在内盆体12底部开排水口125将内盆体111内的积水排走,同时配合脚架111将内盆体12垫高,使外盆体11形成一个集水槽能收集一定水量,然后配合回流管31连接蓄水罐32,将多余的水回流至蓄水罐32内重复利用,以节约水资源;而且回流管31的高度高于内盆体12底部,当积水在外盆体11积累到一定程度并通过回流管31回流时,部分积水会接触海绵层22,利用毛细作用,海绵层的水会不断上升,以保持植物的水分;可重复利用:通过设置外盆体11与内盆体12,使外盆体11与内盆体12相互独立,然后在植物培育完毕后,先将内盆体12提出外盆体11,然后打开卡扣,将内盆体12打开,此时便可取出植物移植,而使用完的内盆体12与外盆体11可以重复使用。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主体与浇水装置,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外盆体(11)与内盆体(12),所述内盆体(12)设置于外盆体(11)内,所述内盆体(12)包括两左右设置的内瓣(121),其中两所述内瓣(121)分别设置有卡扣(122)和卡槽(123),并通过所述卡扣(122)和卡槽(123)将两内瓣(121)一侧扣接,两内瓣(121)另一侧边铰接,同时所述内盆体(12)内侧壁上成形有环形台阶(124),所述环形台阶(124)承托有水平设置的隔板(21),所述隔板(21)上承托有植物并开有贯穿整个隔板(21)的通孔(211),同时该隔板(21)与所述内盆体(12)底面之间还设置有海绵层(22),所述内盆体(12)底部开有排水口(125),所述内盆体(12)底部呈漏斗形以防止积水滞留在内盆体(12)底部;/n所述内盆体(12)底面上设置有两竖向的脚架(111)以使内盆体(12)底面与外盆体(11)底面之间形成储水空间,该外盆体(11)于储水空间的侧壁上连接有回流管(31),所述回流管(31)的溢流口水平方向设置,该溢流口高度高于所述内盆体(12)底部并低于所述隔板(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主体与浇水装置,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外盆体(11)与内盆体(12),所述内盆体(12)设置于外盆体(11)内,所述内盆体(12)包括两左右设置的内瓣(121),其中两所述内瓣(121)分别设置有卡扣(122)和卡槽(123),并通过所述卡扣(122)和卡槽(123)将两内瓣(121)一侧扣接,两内瓣(121)另一侧边铰接,同时所述内盆体(12)内侧壁上成形有环形台阶(124),所述环形台阶(124)承托有水平设置的隔板(21),所述隔板(21)上承托有植物并开有贯穿整个隔板(21)的通孔(211),同时该隔板(21)与所述内盆体(12)底面之间还设置有海绵层(22),所述内盆体(12)底部开有排水口(125),所述内盆体(12)底部呈漏斗形以防止积水滞留在内盆体(12)底部;
所述内盆体(12)底面上设置有两竖向的脚架(111)以使内盆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什全李毅洪梦颖朱运才石敏鸿刘万山冯铭黄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森霖造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