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泥炭藓种植初期田间阔叶类杂草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832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炭藓种植初期田间阔叶类杂草的控制方法,涉及泥炭藓湿地恢复技术领域。包括选择地块;整地,清理地表;整理表层、下部土壤;将整块地整成若干厢;挖掘水渠;平整土地;覆盖黑色地膜;引水淹没大田;晾晒;移栽种植泥炭藓;喷药,先将水渠排干,再用10%含量的苯磺隆除草剂,按37.5~75g/hm

A control method of broad-leaved weeds in the early stage of Sphagnum 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炭藓种植初期田间阔叶类杂草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泥炭藓湿地恢复
,具体涉及一种泥炭藓种植初期田间阔叶类杂草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泥炭藓(Sphagnumspp.),别名水苔,属于藓纲泥炭藓科泥炭藓属植物,泥炭藓没有根和维管组织,主要依靠从地表或空气中吸收水分。泥炭藓物种生长在潮湿洼地及沼泽地,生长基质大多为酸性。全世界有250~450种,我国目前约有41种。全球范围内,泥炭藓湿地主要集中在N45°~N70°之间,国外主要分布于北欧和北美等地区。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温带区域;在亚热带区域,也有零星分布。目前报道分布的区域有:东南地区的武夷山、戴云山;华中地区的黄山、西山;西南地区的神农架、七姊妹山、云贵高原等地区。泥炭藓常形成大面积垫丛状单一群落,吸水能力极强,称为“泥炭藓湿地”。泥炭藓湿地是以泥炭藓为优势物种的贫营养沼泽湿地,具有储碳、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湿地中的泥炭藓被称为“泥炭地生态系统工程师”,是泥炭地中最重要的固碳植物。近年来,随着泥炭藓在园艺、工业、医学等方面广泛应用,其需求不断增加。自然生长的泥炭藓被过度开采,导致泥炭藓湿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人工种植恢复泥炭藓成为缓解供需矛盾及保护生态环境的一条重要出路。然而,在泥炭藓恢复种植过程中面临杂草入侵的问题。密集生长的杂草,遮光率较大,且争夺大泥炭藓的生长空间,导致大泥炭藓生长的较为纤细,其头状枝偏小,不利于大泥炭藓形成大面积藓层,产量较低。因此,在恢复泥炭藓湿地的过程中,控制杂草的过度生长成为必要。本领域现有的恢复研究主要集中在泥炭藓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泥炭藓的腐殖化与分解、泥炭的剖面特征以及泥炭藓恢复种植的生长条件(水位、光照、营养等)等方面,尚未见对田间杂草进行控制的研究。常规杂草控制方法中,化学除草因具有省钱、省力、高效等优点,被寄予厚望。目前在农作物种植领域,其应用面积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40%以上,但多应用在小麦、油菜、玉米等农田,尚未见成功应用于泥炭藓种植大田的案例。不同于农作物,目前市场上并未有专门应用于泥炭藓种植的除草剂。因此,将常规应用于农作物的除草剂应用于泥炭藓种植时,要么控草效果不佳,尤其对过度遮阴的阔叶类杂草控制效果不佳;要么同时严重影响泥炭藓的生长,导致控草的同时泥炭藓也被杀死。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泥炭藓种植初期田间阔叶类杂草的控制方法,降低环境污染以及对泥炭藓的毒害并抑制阔叶类杂草的过度生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泥炭藓种植初期田间阔叶类杂草的控制方法,通过对种植步骤的严格把控,并依据前期室内预实验,筛选出高效、针对性强并且对泥炭藓生长有害影响低的除草剂应用到泥炭藓恢复种植中,实验结果表明苯磺隆适宜用于泥炭藓湿地,且使用剂量远低于常规应用于农作物除草剂量。具有低剂量且高效的特点,在控草的同时不会对泥炭藓尤其是大泥炭藓产生明显毒害作用,合理的控制杂草的生长,使杂草反而为泥炭藓提供适当遮阴,促进泥炭藓的生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泥炭藓种植初期田间阔叶类杂草的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选择地块;(2)整地,清理地表;整理表层、下部土壤;将整块地整成若干厢;挖掘水渠;平整土地;覆盖黑色地膜;引水淹没大田;晾晒;(3)移栽种植泥炭藓;(4)喷药,先将水渠排干,再用10%含量的苯磺隆除草剂,按37.5~75g/hm2于阔叶类杂草顶部以上4~6cm高度进行喷洒,20~30h后重新引水入渠。阔叶类杂草快速生长期一般为5~8月,故此时进行喷药,并选择晴朗、风速小的天气喷洒,至少喷药后24h~48h无雨。优选的:步骤(1)所述地块,坡度为1°~30°,土质为黄棕壤,pH值为5.0~7.0;若土质非黄棕壤或pH不符,通过施用硫酸亚铁粉调节pH至5.0~7.0。优选的:地块坡度1°~8°直接整地;土壤坡度9°~30°,将整块地依照地势高低整成若干个梯田。优选的:步骤(2)所述整理表层、下部土壤:将表层0~10cm土壤耙碎后收集待用,翻耕下部10~35cm土壤;所述挖掘水渠为两厢之间挖掘二级水沟,整块地的外围挖掘一级水沟,一级水沟和二级水沟之间互相联通,并保留一个入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再将待用的表层0~10cm土壤覆盖各厢上面。耕耙需多次,使土壤细碎。优选的:步骤(2)所述一级水沟沟宽40~60cm,沟深30~50cm,二级水沟沟宽20~30cm,沟深25~40cm;所述入水口位于地势高处,出水口位于地势低处。优选的:步骤(2)所述引水淹没大田:移植前的10~15天,将覆盖在地表的黑色地膜揭开后,引水入渠淹没土地,待剩余杂草死亡后排水;所述晾晒:土壤晾晒1~3天。优选的:步骤(3)选择环境温度5~25℃时进行泥炭藓的移植,移栽方法包括:a撒播,选择环境湿度50~100%时,采集泥炭藓上部5~10cm部分,200~300g/m2均匀栽种,并覆盖处理;所述覆盖处理为:覆盖遮光率50~70%遮阴网1层;或蓬松覆盖3~5cm的玉米秸秆片段,用量为0.6~0.8kg/m2;或,b穴植,采集泥炭藓上部5~10cm部分,6株1小束,每两束之间种植间隔为10~15cm,植株埋土深度1~5cm。移栽时尽量避免极端天气。天气寒冷,植株易被冻死;温度较高,植株易被晒死。同时,尽量避免寒冬季节移栽。a方案中,尽量选择阴天或者小雨天气栽种;均匀疏松覆盖玉米秸秆片段,确保泥炭藓快速着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苯磺隆除草剂用于泥炭藓湿地种植初期控制阔叶类杂草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对比实验已证明苯磺隆对泥炭藓的毒害性最小、且控草效果佳。优选的:苯磺隆除草剂浓度为10%,按37.5~75g/hm2使用。进一步优选为37.5g/hm2使用。一般农作物除草使用的是常规浓度150g/hm2或者更高浓度,不会选择只达到常规浓度1/4~1/2的剂量即37.5g~75/hm2,尤其不会应用37.5g/hm2,因为市场上售卖的农药已经明确指出不会对一般农作物起到有害影响(小麦、油菜、玉米等,但不含泥炭藓,其并非常规农作物),此外,使用除草剂的目的是尽可能除掉所有杂草。而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剂量只是常规用量的1/4~1/2,一方面,是考虑到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尽量在达到控草效果的同时使用较少的农药以减轻对环境的危害;另一方面,是因为泥炭藓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杂草遮阴,因此使用的除草剂浓度只需要控制杂草的过度生长即可,不需要全部去除所有杂草,只需找到促进泥炭藓生长的平衡,与农作物上除草的应用具有显著区别。优选的:泥炭藓为大泥炭藓。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泥炭藓种植初期田间阔叶类杂草的控制方法,取得的技术效果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方法。首先,覆盖黑色地膜、引水淹没大田,使前期的除草效果明显,由于阔叶类杂草生长快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炭藓种植初期田间阔叶类杂草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n(1)选择地块;/n(2)整地,清理地表;整理表层、下部土壤;将整块地整成若干厢;挖掘水渠;平整土地;覆盖黑色地膜;引水淹没大田;晾晒;/n(3)移栽种植泥炭藓;/n(4)喷药,先将水渠排干,再用10%含量的苯磺隆除草剂,按37.5~75g/h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炭藓种植初期田间阔叶类杂草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选择地块;
(2)整地,清理地表;整理表层、下部土壤;将整块地整成若干厢;挖掘水渠;平整土地;覆盖黑色地膜;引水淹没大田;晾晒;
(3)移栽种植泥炭藓;
(4)喷药,先将水渠排干,再用10%含量的苯磺隆除草剂,按37.5~75g/hm2于阔叶类杂草顶部以上4~6cm高度进行喷洒,20~30h后重新引水入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地块,坡度为1°~30°,土质为黄棕壤,pH值为5.0~7.0;若土质非黄棕壤或pH不符,通过施用硫酸亚铁粉调节pH至5.0~7.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块坡度1°~8°直接整地;土壤坡度9°~30°,将整块地依照地势高低整成若干个梯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整理表层、下部土壤:将表层0~10cm土壤耙碎后收集待用,翻耕下部10~35cm土壤;所述挖掘水渠为两厢之间挖掘二级水沟,整块地的外围挖掘一级水沟,一级水沟和二级水沟之间互相联通,并保留一个入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再将待用的表层0~10cm土壤覆盖各厢上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亭亭汪正祥张贺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