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电路板补强板局部备胶贴压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280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电路板补强板局部备胶贴压合机构,包括设置于钢片路径一侧的置放台,所述置放台上安装有定位PIN针;所述置放台上方设置有可移动的真空吸附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机台生产贴合连动作业,无需人员干预,大大减少生产过程中对人员的安全隐患;生产稳定,去掉人员疲劳造成效率低下及品质的波动,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产品品质趋于稳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能成倍增长等有效效果。

A local glue preparation and laminating mechanism for reinforcing plate of flexible circui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电路板补强板局部备胶贴压合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补强板局部备胶贴压合机构。
技术介绍
在柔性电路板补强板局部备胶生产领域,补强板局部需胶纸与钢片贴合补强,现有技术是人工一张一张将胶纸撕下,然后人工用手放置于贴胶冶具上,再由人工启动贴压合机构进行贴压合。但在此操作过程中,由于贴压合机构为高温(200℃)作业,对人员操作便利性及生产人员安全存在很大隐患;同时,钢片由于较薄(0.08MM)左右,操作过程中极易割伤人员,均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同时生产过程全程由人员手工操作,极易造成人员疲劳及效率低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操作安全且贴压合效率高的柔性电路板补强板局部备胶贴压合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安全且贴压合效率高的柔性电路板补强板局部备胶贴压合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补强板局部备胶贴压合机构,包括设置于钢片路径一侧的置放台,所述置放台上安装有定位PIN针;所述置放台上方设置有可移动的空吸附器。较佳的,所述置放台旁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通过丝杆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连接到所述真空吸附器。较佳的,所述第一滑块上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向下连接所述真空吸附器。较佳的,所述钢片路径一侧还设置有钢片前进动力装置,所述钢片前进动力装置包括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通过丝杆滑动连接有机械手。较佳的,所述机械手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上下行程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活塞杆上连接有手爪安装座,所述手爪安装座上安装有向所述钢片路径一侧的上手爪和下手爪;所述手爪安装座上还安装有上下行程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活塞杆与所述上手爪或下手爪之一连接。较佳的,所述钢片前进动力装置的数量为两套。较佳的,所述第三气缸活塞杆与所述上手爪连接,所述手爪安装座上安装有竖向的第二滑轨和与之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气缸活塞杆和上手爪连接。较佳的,所述钢片路径上方的支撑架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安装有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活塞杆向下连接有加热装置。较佳的,所述钢片路径终端设置有收料轮,所述收料轮连接有磁粉离合器,所述磁粉离合器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机台生产贴合连动作业,无需人员干预,大大减少生产过程中对人员的安全隐患;2、生产稳定,去掉人员疲劳造成效率低下及品质的波动,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产品品质趋于稳定;3、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能成倍增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机械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上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柔性电路板补强板局部备胶贴压合机构,包括设置于钢片路径1一侧的置放台2,在本技术附图中,钢片路径1上放置有钢片。置放台2上安装有定位PIN针27,置放台2上方设置有可移动的空吸附器3。置放台2旁侧设置有支撑架21,支撑架21上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22,第一伺服电机22通过丝杆连(未图示)接有第一滑块23,第一滑块23上安装有第一气缸24,第一气缸24活塞杆向下连接真空吸附器3。本实施例中,第一伺服电机22连接的丝杆螺母连接第一滑块23,启动第一伺服电机22,相应丝杆启动,使第一滑块23及与之连接的真空吸附器3左右移动,移动至置放台2上方时,真空吸附器3向下吸附一张胶纸,并将胶纸吸附至钢片路径1上的钢片上方放下,使胶纸顺利置放于钢片上。因置放台2上可放置高度不同的一叠胶纸,在使用时又会越用越少,所以启动第一气缸24,通过PLC控制气缸,可使真空吸附器3上下运动,从而吸附高度不同的胶纸,在放下胶纸时也能相应调节其高度。如图1至图3钢片路径1一侧还设置有钢片前进动力装置,钢片前进动力装置包括第二伺服电机4,第二伺服电机4通过丝杆滑动连接有机械手41。本实施例中,第二伺服电机同样连接丝杆(未图示),其相应丝杆螺母连接机械手41,可使机械手沿钢片路径1前进的方向前后运动。机械手41夹住钢片后,即可拉动钢片前后运动。本实施例中钢片前进动力装置的数量为两套,进行同步拉动。为提高机械手41的灵活性,本实施例中,机械手41包括连接座42,连接座42上设置有上下行程的第二气缸43,第二气缸43活塞杆上连接有手爪安装座44,手爪安装座44上安装有向钢片路径1一侧的上手爪45和下手爪46,手爪安装座44上还安装有上下行程的第三气缸(未图示),第三气缸活塞杆与上手爪45或下手爪46之一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气缸活塞杆与上手爪45连接,手爪安装座44上安装有竖向的第二滑轨48和与之配合的第二滑块49,第二滑块49两端分别与第三气缸活塞杆和上手爪45连接。通过与第二滑块49的连接,上手爪45可上下移动,下移时与下手爪46夹紧钢片并拉动钢片前进,上移时放开并可随连接座42退后以准备下一次拉动,本实施例中,上手爪45和下手爪46还可整体在第三气缸的带动下整体活动,使其在拉动钢片时可灵活地与钢片保持一定水平,不影响钢片质量。如图4和图5所示,钢片路径1上方的支撑架21安装有连接板25,连接板25上安装有第四气缸26,第四气缸26活塞杆向下连接有加热装置5。当钢片到位进,第四气缸26启动,加热装置5向下为钢片和胶纸加热。钢片路径1终端设置有收料轮6,收料轮6连接有磁粉离合器61,磁粉离合器61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62,实现张力收料。本实施例中,第一伺服电机22、真空吸附器3、第一气缸24、第二伺服电机4、第二气缸43、第三气缸均连接PLC,实现PLC自动控制,PLC本实施例中采用PLC编程自动控制。PLC可采用三菱的FX3U-64MT/ES-A。采用本技术贴合钢片与胶纸时,先放胶纸放在置放台2上,由真空吸附器3将胶纸吸附到钢片上,加热装置5向下压在胶纸上加热,完成后钢片前进动力装置前拉钢片,即可放下一张胶纸,采用磁粉离合器61调节收料,可使收料更加平稳顺滑。本实用型全自动操作,利用PIN针定位供料,精度高,对前制程生产胶材外观无要求,大大提高全程生产效率,钢片和胶纸均采用机械连动作业,大大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电路板补强板局部备胶贴压合机构,其特征是:包括设置于钢片路径(1)一侧的置放台(2),所述置放台(2)上安装有定位PIN针(27);所述置放台(2)上方设置有可移动的真空吸附器(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电路板补强板局部备胶贴压合机构,其特征是:包括设置于钢片路径(1)一侧的置放台(2),所述置放台(2)上安装有定位PIN针(27);所述置放台(2)上方设置有可移动的真空吸附器(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补强板局部备胶贴压合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置放台(2)旁侧设置有支撑架(21),所述支撑架(21)上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2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2)通过丝杆连接有第一滑块(23),所述第一滑块(23)连接到所述真空吸附器(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补强板局部备胶贴压合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滑块(23)上安装有第一气缸(24),所述第一气缸(24)活塞杆向下连接所述真空吸附器(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补强板局部备胶贴压合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钢片路径(1)一侧还设置有钢片前进动力装置,所述钢片前进动力装置包括第二伺服电机(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通过丝杆滑动连接有机械手(4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补强板局部备胶贴压合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机械手(41)包括连接座(42),所述连接座(42)上设置有上下行程的第二气缸(43),所述第二气缸(43)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饮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