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151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隔膜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开。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集流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极耳,第一极耳从第一主体部沿纵向的一端延伸。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涂覆区和第一过渡区,第一过渡区设置于第一极耳和第一涂覆区之间;第一活性物质层涂覆于第一涂覆区的表面,第一过渡区和第一极耳均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二集流体包括第二主体部和第二极耳,第二极耳从第二主体部沿纵向的一端延伸,第二活性物质层涂覆于第二主体部的表面。第一过渡区的远离第一涂覆区的边缘不超出第二活性物质层的边缘。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包括极片和隔膜,而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涂覆于集流体表面的活性物质层。为了便于与二次电池的电极端子电连接,通常会在集流体上裁切出极耳。在裁切极耳之前,集流体具有涂覆有活性物质层的涂覆区和未涂覆活性物质层的未涂覆区,而极耳则是通过裁切未涂覆区形成。在裁切极耳的过程中,刀具很容易作用在活性物质层上,引发活性物质层脱落的风险,造成物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隔膜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开。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集流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极耳,第一极耳从第一主体部沿纵向的一端延伸。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涂覆区和第一过渡区,第一过渡区设置于第一极耳和第一涂覆区之间;第一活性物质层涂覆于第一涂覆区的表面,第一过渡区和第一极耳均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二集流体包括第二主体部和第二极耳,第二极耳从第二主体部沿纵向的一端延伸,第二活性物质层涂覆于第二主体部的表面。沿第一主体部指向第一极耳的方向,第一过渡区的远离第一涂覆区的边缘不超出第二活性物质层的边缘。第一极片为正极极片,第二极片为负极极片,并且沿第一主体部指向第一极耳的方向,第二活性物质层的边缘超出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边缘。沿第一主体部指向第一极耳的方向,第一过渡区的边缘至少超出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边缘0.5mm。第一极片还包括绝缘层,绝缘层至少部分涂覆于第一过渡区的表面。绝缘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涂覆于第一过渡区的表面,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延伸且涂覆于第一极耳的表面。沿第一主体部指向第一极耳的方向,第二部分的远离第一部分的边缘超出第二活性物质层的边缘。沿第一主体部指向第一极耳的方向,第二部分的远离第一部分的边缘超出第二活性物质层的边缘0.3mm-14mm。绝缘层的硬度大于第一集流体的硬度。绝缘层包括无机填料和粘结剂,所述无机填料和粘结剂的重量的比值为0.4-6.5。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位于电极组件沿纵向的同一侧。第二活性物质层包括基体区和从基体区延伸的削薄区,且削薄区的厚度小于基体区的厚度。在纵向上,削薄区连接于基体区的靠近第二极耳的一侧。第二极片还包括第三活性物质层,第三活性物质层涂覆于第二极耳的表面且连接于削薄区。沿削薄区指向第三活性物质层的方向,第三活性物质层的尺寸大于削薄区的尺寸。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二涂覆区和第二过渡区,第二过渡区设置于第二极耳和第二涂覆区之间。第二活性物质层涂覆于第二涂覆区的表面,第二过渡区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二次电池包括所述的电极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申请通过集流体上设置第一过渡区,可以避免第一活性物质层在裁切第一极耳的过程中脱落。同时,第一过渡区还能够在二次电池震动时减小传递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作用力,降低第一活性物质层脱落的风险。另外,本申请还能够减小第一过渡区和第二活性物质层的重叠面积,减小杂质掉入两者之间的概率,降低两者接触和短路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电极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电极组件沿线A-A作出的剖视图。图4为图2的电极组件沿线B-B作出的剖视图。图5为图4的电极组件在方框C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4的电极组件在方框D处的放大图。图7为图4的第一极片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第一极片的第一集流体的示意图。图9为图7的第一极片在成型过程中的示意图。图10为图4的第二极片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第二极片的第二集流体的示意图。图12为根据本技术的电极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电极组件沿线E-E作出的剖视图。图14为图13的电极组件在方框F处的放大图。图15为图13的第二极片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16为根据本技术的电极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电极组件在方框G处的放大图。图18为图16的第二极片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第一极片11第一集流体111第一主体部111a第一涂覆区111b第一过渡区112第一极耳12第一活性物质层13绝缘层131第一部分132第二部分2第二极片21第二集流体211第二主体部211a第二涂覆区211b第二过渡区212第二极耳22第二活性物质层221基体区222削薄区23第三活性物质层3隔膜4电极组件5壳体6顶盖板7电极端子8集流构件X纵向Y横向Z厚度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照图1,本申请的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4、壳体5、顶盖板6、电极端子7和集流构件8。电极组件4是二次电池实现充放电功能的核心构件。参照图2和图3,电极组件4包括第一极片1、第二极片2和隔膜3,隔膜3将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隔开。电极组件4可为卷绕式结构。具体地,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均为一个,且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为带状结构。将第一极片1、隔膜3和第二极片2依次层叠并卷绕两圈以上以形成电极组件4。电极组件4可为扁平状。可替代地,电极组件4也可为叠片式结构。具体地,第一极片1设置为多个,第二极片2设置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交替层叠,隔膜3将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隔开。壳体5可具有六面体形状或其它形状。壳体5内部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片(1)、第二极片(2)和隔膜(3),隔膜(3)将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隔开;/n第一极片(1)包括第一集流体(11)和第一活性物质层(12),第一集流体(11)包括第一主体部(111)和第一极耳(112),第一极耳(112)从第一主体部(111)沿纵向(X)的一端延伸;/n第一主体部(111)包括第一涂覆区(111a)和第一过渡区(111b),第一过渡区(111b)设置于第一极耳(112)和第一涂覆区(111a)之间;第一活性物质层(12)涂覆于第一涂覆区(111a)的表面,第一过渡区(111b)和第一极耳(112)均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12);/n第二极片(2)包括第二集流体(21)和第二活性物质层(22),第二集流体(21)包括第二主体部(211)和第二极耳(212),第二极耳(212)从第二主体部(211)沿纵向(X)的一端延伸,第二活性物质层(22)涂覆于第二主体部(211)的表面;/n沿第一主体部(111)指向第一极耳(112)的方向,第一过渡区(111b)的远离第一涂覆区(111a)的边缘不超出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边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片(1)、第二极片(2)和隔膜(3),隔膜(3)将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隔开;
第一极片(1)包括第一集流体(11)和第一活性物质层(12),第一集流体(11)包括第一主体部(111)和第一极耳(112),第一极耳(112)从第一主体部(111)沿纵向(X)的一端延伸;
第一主体部(111)包括第一涂覆区(111a)和第一过渡区(111b),第一过渡区(111b)设置于第一极耳(112)和第一涂覆区(111a)之间;第一活性物质层(12)涂覆于第一涂覆区(111a)的表面,第一过渡区(111b)和第一极耳(112)均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12);
第二极片(2)包括第二集流体(21)和第二活性物质层(22),第二集流体(21)包括第二主体部(211)和第二极耳(212),第二极耳(212)从第二主体部(211)沿纵向(X)的一端延伸,第二活性物质层(22)涂覆于第二主体部(211)的表面;
沿第一主体部(111)指向第一极耳(112)的方向,第一过渡区(111b)的远离第一涂覆区(111a)的边缘不超出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极片(1)为正极极片,第二极片(2)为负极极片,并且沿第一主体部(111)指向第一极耳(112)的方向,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边缘超出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第一主体部(111)指向第一极耳(112)的方向,第一过渡区(111b)的边缘至少超出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边缘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极片(1)还包括绝缘层(13),绝缘层(13)至少部分涂覆于第一过渡区(111b)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层(13)包括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虎任苗苗林永寿许龙来佑磊金海族朱凌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