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由基簇射氛围下原位红外光谱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7921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由基簇射氛围下原位红外光谱反应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密闭空腔;喷嘴电极,一端从上壳体的顶部伸入至密闭空腔内,另一端位于上壳体外部,并通入电极气,喷嘴电极与高压电源连接;观察窗口和两个红外光路窗口,均设置于上壳体上;反应池主体,设置于密闭空腔内,反应池主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反应池主体与下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空隙,形成环绕反应池四周的气体通道;极板,设置于第一凹槽内,并位于喷嘴电极的一端下方;及第一电缆,一端伸入至下壳体内并与极板连接,另一端接地;其中,下壳体上设有两个气管连接口,分别用于与进气管和出气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红外光谱检测技术难以满足活性粒子参与的催化反应表征问题。

A kind of in-situ infrared spectrum reaction device in free radical shower atmosphe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由基簇射氛围下原位红外光谱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漫反射红外光谱分析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自由基簇射氛围下原位红外光谱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可以对表面吸附物种结构进行跟踪表征的测试技术,可方便地获得反应中间态和产物的信息,是分析催化反应机理的有效手段。随着催化技术的发展,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活性粒子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很少有相关的仪器或者反应器能够分析活性粒子在表面催化反应中的作用的装置,更少有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其进行原位表征的装置,主要原因是产生活性粒子往往需要高压等离子体放电装置,给原位反应池的设计带来了困难。因此研究能够提供自由基等活性粒子氛围的原位红外光谱反应池成为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由基簇射氛围下原位红外光谱反应装置,解决了现有红外光谱检测技术难以满足活性粒子参与的催化反应表征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一种自由基簇射氛围下原位红外光谱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由基簇射氛围下原位红外光谱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密封连接,使得所述壳体内形成密闭空腔;/n喷嘴电极(12),一端从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伸入至所述密闭空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上壳体(1)外部,并通入电极气,所述喷嘴电极(12)与高压电源连接;/n两个红外光路窗口(3),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上;/n观察窗口(6),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上;/n反应池主体(8),设置于所述密闭空腔内,所述反应池主体(8)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反应池主体(8)与所述下壳体(2)的内壁之间设有空隙,形成环绕所述反应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由基簇射氛围下原位红外光谱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密封连接,使得所述壳体内形成密闭空腔;
喷嘴电极(12),一端从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伸入至所述密闭空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上壳体(1)外部,并通入电极气,所述喷嘴电极(12)与高压电源连接;
两个红外光路窗口(3),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上;
观察窗口(6),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上;
反应池主体(8),设置于所述密闭空腔内,所述反应池主体(8)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反应池主体(8)与所述下壳体(2)的内壁之间设有空隙,形成环绕所述反应池主体(8)四周的气体通道;
极板(14),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位于所述喷嘴电极(12)的一端下方;及
第一电缆(19),一端伸入至所述下壳体(2)内并与所述极板(14)连接,另一端接地;
其中,所述下壳体(2)上设有两个气管连接口(5),分别用于与进气管和出气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基簇射氛围下原位红外光谱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绝缘层(15)和电磁加热线圈(16),所述电磁加热线圈(16)位于所述极板(14)的下方,所述绝缘层(15)设置于所述极板(14)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璐邓权进吕绮韵袁寿其糜建立王军峰王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