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7874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衬垫支撑弹簧(14)具有由外周面部(141a)、内周面部(141b)以及连接面部(141c)构成的コ字状部(141)。コ字状部(141)被构成为包括:衬垫保持部(142);缺口部(143),从连接面部(141c)朝向内周面部(141b)切割一部分而设置缺口部(143);舌片部(144),在非组装状态下,由缺口部(143)形成,在比衬垫保持部(142)靠外周面部(141a)侧的位置具有基端(144a),并且前端(144b)从内周面部(141b)的对置面(141b1)突出并在组装状态下发生弹性变形而与コ字状部(141)一起按压制动垫;以及第一狭缝部(145),切割第一连接部位(141a2)的一部分而设置第一狭缝部(145)。

Disc br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盘式制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行车辆的制动的盘式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例如,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盘式制动装置(以下,称为“第一以往装置”。)。该第一以往装置具备被组装到设置于安装部件的衬垫引导件并且相对于安装部件弹性地支撑摩擦衬垫的衬垫弹簧。该第一以往装置的衬垫弹簧具有:引导板部,将摩擦衬垫向盘的轴向引导;径向施力部,形成为在引导板部与摩擦衬垫之间沿轴向延伸并且对摩擦衬垫在盘的径向上朝向外侧弹性地施力;以及爪部,设置于引导板部的下表面板与导向底板之间。爪部在组装于衬垫引导件的状态下,前端以弹性变形状态卡定在衬垫引导件的下侧壁面上,并且通过该弹性变形的反力将引导板部的上表面板朝向衬垫引导件的上侧壁面按压。由此,第一以往装置的衬垫弹簧在引导板部的上表面板与衬垫引导件的上侧壁面抵接并且引导板部的下表面板与衬垫引导件的下侧壁面具有微小间隙而分离的状态下,引导板部在衬垫引导件内被防止脱落并被保持在衬垫引导件内。另外,以往以来,例如,还已知下述专利文献2公开的盘式制动装置(以下,称为“第二以往装置”。)。该第二以往装置具备:抑制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盘式制动装置,具备:/n盘式转子,能够与车轮一体地旋转;/n支撑体,组装于车体;/n一对制动垫,由以能够沿着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被所述支撑体支撑的背板以及固定于所述背板的内衬构成,并且夹持所述盘式转子;/n推动部件,组装于所述支撑体并且将所述背板朝向所述盘式转子推动;/n凸部,形成于所述盘式转子的周向上的所述背板的周向端部并且从所述周向端部突出;/n凹部,形成于所述支撑体并且对所述凸部以能够在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所述盘式转子的径向和所述周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收容;以及/n弹性部件,在组装在所述凹部的组装状态下安装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之间并且一边对所述背板施力一边保持所述背板,/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2 JP 2017-1828401.一种盘式制动装置,具备:
盘式转子,能够与车轮一体地旋转;
支撑体,组装于车体;
一对制动垫,由以能够沿着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被所述支撑体支撑的背板以及固定于所述背板的内衬构成,并且夹持所述盘式转子;
推动部件,组装于所述支撑体并且将所述背板朝向所述盘式转子推动;
凸部,形成于所述盘式转子的周向上的所述背板的周向端部并且从所述周向端部突出;
凹部,形成于所述支撑体并且对所述凸部以能够在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所述盘式转子的径向和所述周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收容;以及
弹性部件,在组装在所述凹部的组装状态下安装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之间并且一边对所述背板施力一边保持所述背板,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被构成为,包括:
コ字状部,所述コ字状部由在所述组装状态下与在所述径向上成为外面侧的所述凹部的外面侧内周面抵接的外周面部、能够与在所述径向上成为内面侧的所述凹部的内面侧内周面抵接的内周面部、以及连接所述外周面部与所述内周面部并且与连接所述外面侧内周面和所述内面侧内周面的连接面抵接的连接面部构成;
弹簧部,在所述外周面部与所述内周面部之间以沿着所述轴向倾斜的方式从所述内周面部延伸设置并且使所述背板与所述盘式转子分离;
缺口部,从所述连接面部朝向所述内周面部连续地切割所述连接面部以及所述内周面部的一部分而设置所述缺口部;
舌片部,在未被组装到所述凹部的非组装状态下,由所述缺口部形成并且在所述径向上比所述弹簧部靠所述外周面部侧的位置具有基端,并且,前端从所述内周面部的与所述内面侧内周面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直希小沟阳平饭田隆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