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787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衬垫支撑弹簧(14)具有由外周面部(141a)、内周面部(141b)以及连接面部(141c)构成的コ字状部(141)。コ字状部(141)被构成为包括:衬垫保持部(142);缺口部(143),从连接面部(141c)朝向内周面部(141b)切割一部分而设置缺口部(143);舌片部(144),在非组装状态下,由缺口部(143)形成,在比衬垫保持部(142)靠外周面部(141a)侧的位置具有基端(144a),并且前端(144b)从内周面部(141b)的对置面(141b1)突出并在组装状态下发生弹性变形而与コ字状部(141)一起按压制动垫;以及第一狭缝部(145),切割第一连接部位(141a2)的一部分而设置第一狭缝部(145)。

Disc br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盘式制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行车辆的制动的盘式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例如,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盘式制动装置(以下,称为“第一以往装置”。)。该第一以往装置具备被组装到设置于安装部件的衬垫引导件并且相对于安装部件弹性地支撑摩擦衬垫的衬垫弹簧。该第一以往装置的衬垫弹簧具有:引导板部,将摩擦衬垫向盘的轴向引导;径向施力部,形成为在引导板部与摩擦衬垫之间沿轴向延伸并且对摩擦衬垫在盘的径向上朝向外侧弹性地施力;以及爪部,设置于引导板部的下表面板与导向底板之间。爪部在组装于衬垫引导件的状态下,前端以弹性变形状态卡定在衬垫引导件的下侧壁面上,并且通过该弹性变形的反力将引导板部的上表面板朝向衬垫引导件的上侧壁面按压。由此,第一以往装置的衬垫弹簧在引导板部的上表面板与衬垫引导件的上侧壁面抵接并且引导板部的下表面板与衬垫引导件的下侧壁面具有微小间隙而分离的状态下,引导板部在衬垫引导件内被防止脱落并被保持在衬垫引导件内。另外,以往以来,例如,还已知下述专利文献2公开的盘式制动装置(以下,称为“第二以往装置”。)。该第二以往装置具备:抑制盘式转子的旋转的衬垫;被组装到设置于基座的引导槽并且支撑衬垫的凸部的衬垫支撑件;以及设置于衬垫的凸部与衬垫支撑件之间的弹簧。该第二以往装置的弹簧在与衬垫支撑接触的部分上设置有突起,并且通过经由突起与衬垫支撑件接触而产生对衬垫施力的施加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819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108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上述第一以往装置中,爪部(舌片部)形成为从引导板部的下表面板朝向衬垫引导件(凹部)的下侧壁面(内侧内周面)突出。由此,形成的爪部(舌片部)的长度变短,因此爪部通过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弹性力变得难以调整,并且容易受到长度的变动的影响,难以产生恒定的弹性力。因此,在将衬垫弹簧(衬垫支撑弹簧)组装到衬垫引导件(凹部)的情况下,存在下表面板(内周面部)与衬垫引导件(凹部)的下侧壁面(内侧内周面)分离超出必要程度,产生所谓的浮起,衬垫弹簧(衬垫支撑弹簧)发生变形的情况。另外,在使引导板部(コ字状部)的上表面板(外周面部)朝向下表面板(内周面部)弯曲时的弹性力很大的情况下,存在有在衬垫弹簧(衬垫支撑弹簧)组装到衬垫引导件(凹部)的状态下,下表面板(内周面部)的浮起被助长,衬垫弹簧(衬垫支撑弹簧)发生变形的情况。在衬垫弹簧(衬垫支撑弹簧)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衬垫弹簧(衬垫支撑弹簧)对摩擦衬垫(制动垫)的支撑有可能不稳定。进一步,在组装状态下衬垫弹簧(衬垫支撑弹簧)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如上述第二以往装置那样弹簧与衬垫弹簧(衬垫支撑弹簧)进行滑动接触时的滑动阻力有可能变大。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式制动装置,其能够抑制支撑制动垫的弹性部件的变形并且能够适当地组装到支撑体的凹部。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盘式制动装置具备:盘式转子,能够与车轮一体地旋转;支撑体,被组装于车体;一对制动垫,由以能够沿着盘式转子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体支撑的背板以及固定于背板的内衬构成,并且夹持盘式转子;推动部件,组装于支撑体并且将背板朝向盘式转子推动;凸部,形成于盘式转子的周向上的背板的周向端部并且从周向端部突出;凹部,形成于支撑体并且对凸部以能够在盘式转子的轴向、盘式转子的径向和周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收容;以及弹性部件,在组装在凹部的组装状态下安装在凸部与凹部之间并且一边对背板施力一边保持背板,其中,弹性部件被构成为,包括:コ字状部,所述コ字状部由在组装状态下与在径向上成为外面侧的凹部的外面侧内周面抵接的外周面部、能够与在径向上成为内面侧的凹部的内面侧内周面抵接的内周面部、以及连接外周面部与内周面部并且与连接外面侧内周面和内面侧内周面的连接面抵接的连接面部构成;弹簧部,在外周面部与内周面部之间以沿着轴向倾斜的方式从内周面部延伸设置并且使背板与盘式转子分离;缺口部,从连接面部朝向内周面部连续地切割连接面部以及内周面部的一部分而设置所述缺口部;舌片部,在未被组装到凹部的非组装状态下,由缺口部形成并且在径向上比弹簧部靠外周面部侧的位置具有基端,并且,前端从内周面部的与内面侧内周面对置的对置面朝向内面侧内周面突出,在组装状态下在径向上发生弹性变形而与コ字状部一起将制动垫朝向外面侧按压;以及切割连接外周面部与连接面部的第一连接部位的一部分而设置的第一狭缝部。专利技术效果由此,能够使构成弹性部件的舌片部从コ字状部的连接面部朝向内周面部延伸设置,因此容易调整舌片部的长度,能够容易地调整在弹性部件组装到凹部的组装状态下舌片部通过弹性变形产生的弹性力。另外,由于能够在外周面部与连接面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设置第一狭缝部,因此能够减少在组装状态下外周面部朝向内周面部发生弹性变形而弯曲时的弹性力。由此,能够抑制在弹性部件组装到支撑体的凹部的状态下内周面部与凹部的内面侧内周面分离超出必要程度的浮起的产生,并且还能够抑制内周面部的浮起的助长,能够抑制弹性部件的变形。因此,弹性部件能够稳定地支撑制动垫。另外,由于能够抑制コ字状部的变形、特别是连接面部的变形的产生,因此,即使是在设置有伴随制动垫的移动而与连接面部进行滑动接触的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滑动阻力的增加,其结果是,能够维持制动垫的顺畅的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概略性整体图。图2是概略性地示出图1的制动钳的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图2的III-III剖面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图3的衬垫支撑弹簧以及按压弹簧的组装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3的衬垫支撑弹簧的结构的主视立体图。图6是示出图3的衬垫支撑弹簧的结构的后视立体图。图7是用于说明衬垫支撑弹簧的舌片部的图。图8是示出图3的按压弹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衬垫支撑弹簧与按压弹簧之间的接触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衬垫支撑弹簧的比较品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衬垫支撑弹簧以及比较品的组装中的负载的图。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衬垫支撑弹簧的结构的主视立体图。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衬垫支撑弹簧的结构的后视立体图。图14涉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衬垫支撑弹簧与按压弹簧之间的接触状态的剖视图。图15是示出图14的XV-XV剖面的剖视图。图16是将图15的XVI部分放大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彼此中,对彼此相同或者均等的部分在图中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另外,用于说明的各图是概念图,存在各部分的形状不一定是严格的情况。如图1所示,盘式制动装置10具备盘式转子11以及形成支撑体的制动钳12。盘式转子11设置成能够与车辆的车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盘式制动装置,具备:/n盘式转子,能够与车轮一体地旋转;/n支撑体,组装于车体;/n一对制动垫,由以能够沿着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被所述支撑体支撑的背板以及固定于所述背板的内衬构成,并且夹持所述盘式转子;/n推动部件,组装于所述支撑体并且将所述背板朝向所述盘式转子推动;/n凸部,形成于所述盘式转子的周向上的所述背板的周向端部并且从所述周向端部突出;/n凹部,形成于所述支撑体并且对所述凸部以能够在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所述盘式转子的径向和所述周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收容;以及/n弹性部件,在组装在所述凹部的组装状态下安装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之间并且一边对所述背板施力一边保持所述背板,/n其中,所述弹性部件被构成为,包括:/nコ字状部,所述コ字状部由在所述组装状态下与在所述径向上成为外面侧的所述凹部的外面侧内周面抵接的外周面部、能够与在所述径向上成为内面侧的所述凹部的内面侧内周面抵接的内周面部、以及连接所述外周面部与所述内周面部并且与连接所述外面侧内周面和所述内面侧内周面的连接面抵接的连接面部构成;/n弹簧部,在所述外周面部与所述内周面部之间以沿着所述轴向倾斜的方式从所述内周面部延伸设置并且使所述背板与所述盘式转子分离;/n缺口部,从所述连接面部朝向所述内周面部连续地切割所述连接面部以及所述内周面部的一部分而设置所述缺口部;/n舌片部,在未被组装到所述凹部的非组装状态下,由所述缺口部形成并且在所述径向上比所述弹簧部靠所述外周面部侧的位置具有基端,并且,前端从所述内周面部的与所述内面侧内周面相对置的对置面朝向所述内面侧内周面突出,并且在所述组装状态下在所述径向上发生弹性变形而与所述コ字状部一起将所述制动垫朝向所述外面侧按压;以及/n第一狭缝部,切割连接所述外周面部与所述连接面部的第一连接部位的一部分而设置所述第一狭缝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2 JP 2017-1828401.一种盘式制动装置,具备:
盘式转子,能够与车轮一体地旋转;
支撑体,组装于车体;
一对制动垫,由以能够沿着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被所述支撑体支撑的背板以及固定于所述背板的内衬构成,并且夹持所述盘式转子;
推动部件,组装于所述支撑体并且将所述背板朝向所述盘式转子推动;
凸部,形成于所述盘式转子的周向上的所述背板的周向端部并且从所述周向端部突出;
凹部,形成于所述支撑体并且对所述凸部以能够在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所述盘式转子的径向和所述周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收容;以及
弹性部件,在组装在所述凹部的组装状态下安装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之间并且一边对所述背板施力一边保持所述背板,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被构成为,包括:
コ字状部,所述コ字状部由在所述组装状态下与在所述径向上成为外面侧的所述凹部的外面侧内周面抵接的外周面部、能够与在所述径向上成为内面侧的所述凹部的内面侧内周面抵接的内周面部、以及连接所述外周面部与所述内周面部并且与连接所述外面侧内周面和所述内面侧内周面的连接面抵接的连接面部构成;
弹簧部,在所述外周面部与所述内周面部之间以沿着所述轴向倾斜的方式从所述内周面部延伸设置并且使所述背板与所述盘式转子分离;
缺口部,从所述连接面部朝向所述内周面部连续地切割所述连接面部以及所述内周面部的一部分而设置所述缺口部;
舌片部,在未被组装到所述凹部的非组装状态下,由所述缺口部形成并且在所述径向上比所述弹簧部靠所述外周面部侧的位置具有基端,并且,前端从所述内周面部的与所述内面侧内周面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直希小沟阳平饭田隆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