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关闭时无热敏蜡填充体直接或间接冷却的节温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866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温器组件(30),利用安装在所述热敏蜡填充体(38.2)上的非导热阀结构(10)以及位于所述非导热阀结构(10)顶部凹槽(11)内的密封元件(20),从而在节温器处于完全关闭的位置时,防止节温器组件(30)内的热致动器(38)的热敏蜡填充体(38.2)间接或直接的冷却。

Thermostat assembly without direct or indirect cooling of thermosensitive wax filler when fully clo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完全关闭时无热敏蜡填充体直接或间接冷却的节温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使用的节温器组件,具体涉及冷却系统的温度控制的改进。现有技术中,在节温器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通过移动阀结构关闭散热器进口,从而防止散热器进口通道中相对较冷的冷却液撞击到热敏蜡填充体上。因此,相对较冷的冷却液积聚在散热器进口通道处。尽管散热器进口关闭,但相对较冷的冷却液和热敏蜡填充体之间仍存在热传递。在现有技术中,热敏蜡填充体的延伸形成了一种阀结构来使得散热器进口关闭,从而导致了流经它自身的相对较冷的冷却液与热敏体之间进行热传递。这种现象使热敏体在节温器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受到散热器进口通道中积累的相对较冷的冷却液的间接影响。被相对较冷的冷却液间接影响的热敏体无法检测到再循环的旁通回路的冷却液的实际温度,并将根据不准确的温度信息进行动作。这使得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温度控制不再准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温器组件,其在节温器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不直接或间接地对热敏蜡填充体进行冷却。与本领域的节温器组件的阀结构不同,本专利技术的阀结构由具有低导热率的化合物制成,例如橡胶或塑料。橡胶或塑料阀结构可阻止热敏蜡填充体与散热器进口通道中相对较冷的冷却液之间进行热传递。此外,在节温器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本专利技术的阀结构上的密封元件通过在散热器进口处提供密封来防止前述的较冷的冷却液从散热器进口通道泄漏到热敏本体上。
技术介绍
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将内燃机燃料中的化学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大部分的化学能转化为运动部件之间产生的热能以及摩擦能而损失了。而摩擦能也最后也转化为热能。因此,能量从化学转化为机械的效率低下会导致多余的热量积聚在发动机和发动机零件上。在极端情况下,多余的热量会导致发动机端发动机部件损坏。辆的发动机在发动机处于它的最佳效率对应的特定温度范围内时便于工作。因此,对于车辆而言对发动机和发动机部件的适当冷却非常重要。冷却操作由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提供。发动机冷却系统具有两个通过节温器组件相互连接的子回路。第一冷却液循环回路被称为旁通回路,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足够冷(低于第一阈值温度)时,旁通回路通过循环泵和发动机通道。前述的发动机通道包括穿过曲轴箱的通道和穿过曲轴箱盖的通道。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足够热(高于前述的第一阈值温度)时,冷却液也开始流过第二冷却液循环回路。前述的第二冷却液循环回路被称为热交换回路,其通过包括散热器翼片的散热器通道以及前述的循环泵和发动机通道。发动机和发动机零件的多余热量被流经发动机通道的冷却液吸收,当再循环的发动机冷却液温度非常高(高于第二阈值温度)时,旁通回路的流将不再存在。此时,冷却液只流过热交换回路,并通过风和通过轴流风扇迫使空气在散热器的散热片上流动的额外气流而进行冷却。因此,多余的热量被具有散热片的散热器通道吸收,进而从发动机和发动机部件上被去除并释放到环境中。前述的节温器组件根据发动机通道中的冷却液的温度控制冷却液以不同的速率流过这些子回路,以保持最佳的发动机工作温度。因此,节温器组件的实例应该能够方便地控制前述的流速。这种节温器通常至少是三通的形式,以便能够实现连通关系的改变,其中第一路来自发动机通道,第二路来自散热器通道,最后第三路进入发动机通道。前述的节温器组件内的热致动器包括热敏蜡填充体、安装在前述的主体上的阀结构和一个可移动活塞。前述的热敏蜡填充体是通过铆接导热容器和弹性橡胶膜片而构成的液压系统,该液压系统内部具有一种称为蜡化合物的液压液体。前述的活塞向外插入到膜片的凹槽中。前述的液压液体与再循环的发动机冷却液之间的温度差将导致热传递,该热传递通过与冷却液和液压液体均接触的导热蓄热表面进行。该热传递继续进行,直到液压液体的温度等于再循环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其中,再循环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由前述的热敏蜡填充体进行检测。这意味着,再循环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将导致液压流体的温度升高,并且同样地,再循环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降低将导致液压流体的温度降低。当热致动器处于关闭位置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能够使发动机高效工作。在此关闭位置,热致动器的长度最小。在热致动器的关闭位置期间,安装在热敏蜡填充体上的阀结构使得前述的节温器组件的散热器进口关闭,该散热器进口的关闭防止了相对较冷的冷却液从散热器通道流向发动机通道。由此,再循环的发动机冷却液仅在第一冷却液循环回路中持续流动,此种仅允许发动机冷却液流过旁通回路的节温器位置被称为节温器完全关闭位置。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足够高(达到第一阈值)时,热敏蜡填充体内的蜡开始膨胀,液压液体体积的增加导致弹性膜片结构收紧,这使得活塞向前运动。然而,由于存在一个限制活塞端部向前运动的结构,活塞端不再向前运动,而热敏蜡填充体以及接合的阀结构产生了向后运动。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达到为节温器组件定义的最高温度值(第二阈值)时,节温器组件内的热致动器也将达到其最大长度,从而让阀结构关闭旁路进口。旁路进口的关闭使得所有的冷却液仅流过包括散热器通道和发动机通道的第二冷却液循环回路,该第二冷却液循环回路被称为热交换回路。由此,发动机冷却液继续在第二冷却液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直到冷却液温度再次降低到第二阈值发动机温度以下。使发动机冷却液仅流过热交换回路的节温器组件位置被称为节温器完全开启位置。在热致动器的长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时,节温器组件使得发动机冷却液可以在两个冷却液循环回路中流动,该使得发动机冷却液流过旁通回路和热交换回路的节温器组件位置被称为节温器部分开启位置。当流经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的冷却液的温度均降低到第一阈值温度以下时,由于冷却液与液压液体之间的热传递,热敏蜡填充体内的液压液体的温度也将降低,而液压液体温度的降低将导致液压液体压力的降低。由此,因压力下降而引起的液压液体收缩将使液压液体的体积减小,而液压液体体积的减小将导致膜片结构向后移动,使得插入膜片的凹槽中的活塞也会向后移动。于是,热致动器再次变为其最小长度值,使得节温器组件的散热器进口关闭。本领域的节温器组件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尽管散热器进口被阀结构关闭,热敏蜡填充体依然间接地受到散热器进口通道中相对较冷的冷却液的影响。在散热器进口关闭时,通过热敏体伸长而形成的节温器组件的导热阀结构将导致相对冷的冷却液和热敏体内的液压液体之间进行间接的热交换。在节温器组件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散热器进口通道内较冷的冷却液与热敏体内的液压液体之间不应有任何热传递,以使热敏蜡填充体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冷却液的温度。文献US5727729的目的是在节温器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防止相对较冷的冷却液从散热器的底部软管(散热器进口)进入节温器组件时直接冲击在热敏蜡填充体上,其具有两个连接到温度响应的阀致动装置上的阀构件。第一阀构件用于调节从散热器进口到出口的冷却液的流量,而第二阀构件用于调节从旁路进口到出口的流量。前述的第一阀构件被设置成从前述的阀致动装置向外延伸,从而使通过散热器进口通道进入节温器组件的相对较冷的冷却液远离阀致动装置内的热敏蜡填充体。但是,即使散热器进口完全关闭,由于第一阀构件的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温器组件(30),具有主体(34)、弹簧(37)、热致动器(38)组件、阀体座(36)以及盖体(35),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旁路控制,其根据发动机温度对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发动机通道与散热器通道之间的冷却液流进行控制从而提高内燃机效率,其特征在于,在节温器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防止所述热敏蜡填充体(38.2)与散热器进口(32)通道中相对较冷的冷却液之间进行热传递,包括:/n在顶部表面具有环形的凹槽(11)的阀结构(10);以及/n设置在所述凹槽(11)中的密封元件(20),/n其中,通过密封元件(20)与所述阀座(36)的结合来阻止直接的热传递,并且通过采用非导热材料制成设有密封元件(20)的阀结构(20)来阻止间接的传热递。/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6 TR TR2017143141.一种节温器组件(30),具有主体(34)、弹簧(37)、热致动器(38)组件、阀体座(36)以及盖体(35),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旁路控制,其根据发动机温度对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发动机通道与散热器通道之间的冷却液流进行控制从而提高内燃机效率,其特征在于,在节温器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防止所述热敏蜡填充体(38.2)与散热器进口(32)通道中相对较冷的冷却液之间进行热传递,包括:
在顶部表面具有环形的凹槽(11)的阀结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安鲁斯兰
申请(专利权)人:科派特汽车配件工贸联合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土耳其;T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